APP下载

以学定教,学导相融,提升学习力

2021-08-11朱云静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习力以学定教

摘要:教学应围绕“学”来组织、设计与展开,让每一个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以教学《梦回繁华》为例,分析教材与学情,定位文本的教学价值与功能,即因材思学,以学定教;学生自主先学,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探讨;小组合作,互助释疑,提高探究能力,提升思维水平;教师导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认知,达到“以学定教、学导相融、提升学习力”的目标。

关键词:自主先学;以学定教;学导相融;学习力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当学生学会了学习,就能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力,“教”的目标也就实现了。如同教游泳一般,必须要切实在水中教与习。同样,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在“教”的过程中懂得放手,让学生自己先学,在其“学而不得”时智慧地“助学”“导学”,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力的不断提升。

人民教育出版社专家王本华曾说:“部编教材自读课更侧重于学生自主阅读,其选文的典范性轻于教读课文,但在阅读方法的代表性上则强于教读课。”所以,自读课文的教学是助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训练场。以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梦回繁华》教学为例,探讨实施“学导相融”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因材思学,以学定教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例子”,皆有其独特的价值与功能。教师在教学“这一篇”之前,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思考如何因材思学、以学定教。即通过学习这一篇,学生能积累什么知识?能获得哪些学习方法?能得到怎样的精神滋养?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有哪些帮助?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笔者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情,思考此篇在教材中的作用。

(一)明晰单元目标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使用说明方法的合理性、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增强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笔者认为,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几篇课文,了解古代人民在城市建设、绘画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立足学力提升

《梦回繁华》课前面有两篇典型说明文,分别是《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学生在学习这两篇说明文时已经掌握了说明文的一般知识,对如何阅读、分析说明文已有一定的基础。基于此,教学《梦回繁华》这篇自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大胆放手。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自主阅读分析,引导其在解析“这类文”知识点的基础上,探究“这篇文”的独特之处。

(三)定位此篇功能

《梦回繁华》一文安排在两篇教读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之后,并链接了三本与“清明上河图”相关的课外阅读书,完成此单元学习后还有名著推荐阅读《昆虫记》。学好《梦回繁华》一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力、思维力。《梦回繁华》一文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上“承”教读课的教学,用“学法”去“习法”,进而“得法”,下“转”课外整本书的阅读,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思维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二、自主先学,学导相融

鉴于上述对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分析、对课文的定位,笔者预设了“自学——助学——导学”的课堂学习思路。

(一)自主先学,发现问题

上课伊始,笔者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梦回繁华》一文。对学生的自学提出具体要求:疏通生字词,概括每节内容,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梳理全文以及重要段落的说明顺序,辨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品味此篇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等。学生自主先学,圈画批注,思考概括,提出困惑。

自主先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积极调动之前在学习说明文时的相关学习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学习“这一篇”中来。思考并概括文章内容,梳理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在运用规律性旧知的学习实践中,再次温习并加深对“此类文”的知识认知与学法认知,使原有知识建构更加牢固。同时,还能发现旧知不能解决的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学生根据自己先学提出来的问题才是真正需要教师教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互助释疑

在学生自主先学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自学成果,互助解决自学疑惑。小组成员交流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再由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合作、自由展示中,学生明确《梦回繁华》一文的说明对象是《清明上河图》;整体说明顺序是按逻辑顺序,第4节为按空间顺序,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辨析了文中的说明方法,特别关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以及表达效果;品味了本文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重点品读了文中“四字词语”使用的表达效果。师生达成共识:画家凭繁华高超的技艺、丰富的内容表现繁华的社会;作者以清晰的层次、细腻的描摹表现繁华的作品。学生提出困惑:为何“梦回”?谁“梦回”?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这是一次碰撞,是一次检验,更是一次自我提升。各小组通过交流、汇总,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将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展示出来。小组成员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聆听别人的经验分享,共同解决自学中的困惑,在交流、比对、碰撞中明晰思路,对文本知识、学习方法等获得更为清晰的认知,从而提升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学习评价素养。

(三)引导探究,提升认知

教师组织学生对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明晰画家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时代背景,从而揣摩画家创作的意图以及文章作者毛宁想传达给读者的思考。再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第2节与第5节中的相关文字,感受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担忧,感受作者对这份繁华的赞叹、追忆,从而掌握“梦回”的深层含义。

质疑解惑之后,教师继续引领学生品读第1节和第5节,感知《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生活状态的真实再现,其让我们在回望与寻觅中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感受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从而产生深沉的民族自豪感。课后,教师让学生用读这类、读这篇的方法去阅读书后的三本书:《中国画的骄傲——〈清明上河图〉》《张择端與他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与〈东京梦华录〉》。

教师针对学生自学、小组助学中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引导探究,将学生思维导向深入,使学生的认知得以深化,助力学生对学习“此类文”的知识建构更加丰满与完善。

以教学《梦回繁华》为例,笔者站在学生的视角,在分析学情、定位此篇教学功能的基础上,真正以“学”为中心,助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自主先学”环节,教师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在“小组助学”环节,教师适时参与,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形成师生间双向能动的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做出恰当评价。在“教师导学”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其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提升其对文本知识与学习方法的认知。教师的作用是“学后导”,而不是唱“独角戏”。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赞赏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力。

自主先学、小组助学、教师导学,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真正的学习发生。

参考文献:

[1]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黄本荣.例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说明文教学——《梦回繁华》教学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8(10).

[3]姜涛.课堂教学应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展开——以教学《梦回繁华》为例谈[J].语文教学通讯,2018(5).

[4]范佳敏.以学定教,打造“学习中心课堂”[J].教育观察,2020(3).

作者简介:朱云静(1981— ),女,江苏省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教材教法、文本解读等。

猜你喜欢

学习力以学定教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习力的论证研究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策略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