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策略探究

2021-08-11李尚彦

考试周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英语阅读高中生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一种超越种族和民族、宗族和地域、阶级和阶层、政党和意识形态的情感价值,是一个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在当前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基于学文化意识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家国情怀的概念逐渐受到重视,一些教师也开始了在英语阅读指导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探索。

关键词:高中生;英语阅读;家国情怀;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针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提出了“文化意识”的概念,并明确指出:“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对家的一种思想心境,是一个人情感价值的重要体现。基于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指导中,教师应从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角度出发,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促使学生把个人、家庭、国家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自己、对家庭以及国家的责任感。

二、 渗透核心素养理念,明确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要求,也结合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家国情怀进行了明确定位。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基本内容,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渗透家国情怀的培养理念,目的是使学生对国家和民族产生认同感。并且在课堂上渗透家国情怀的培养理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提升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由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上都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教师就要在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树立一个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阅读文本内容,明确分析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保证目标的可行性;注重目标之间的协调性,确保学生进行语言分析与探究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渗透,并树立家国情怀。

例如,在“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这一节的阅读文本主要依据时间线为学生介绍了南非领袖Nelson Mandela的传奇人生,作者之所以将其定位为“a modern hero”,是因为Nelson Mandela身上表现出的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甚至为了民族、国家、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畏精神。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可以从Nelson Mandela的精神品质为切入点,为学生设计阅读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本中不同时间段发生在Nelson Mandela身上的事件;学生能够结合文本内容展开自主讨论与分析,能够写下关于Nelson Mandela的生平简介;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Nelson Mandela的精神品质;学生能够从思想精神的层面对伟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 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把握家国情怀教育的载体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在编写中也体现了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求,为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载体。教师可以借助英语的教材知识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由于高中的英语课本上记录着许多的名人故事,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时结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际教育目标,在教材中有针对性的发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并且合理的引用到课堂之中。使学生在课本中感受到家国情怀的教育元素,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并且形成优秀的家国情怀。教师在阅读教学研究中,首先,教师应注重对教材的剖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关于文化意识的内容,并围绕家国情怀对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其次,结合教学需要进行适当拓展,促使学生英语阅读中了解家乡、故土,从而在熟悉的情景中,塑造家国情怀。

例如,在“Earthquakes”的阅读指导中,教师一方面从教材设计的目的出发,结合教材中的图片、文本,引导学生了解唐山大地震为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自然力量下个体的力量的渺小,并以此激发学生团结一致,共渡难关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要求学生通过翻阅报纸、回顾新闻、浏览网络等方式,搜集汶川、玉树、九寨沟等地震信息,了解地震所造成的灾害,重点了解地震发生后国家、民众做出的反应,展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

四、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情境渗透家国情怀

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不是在生硬的灌输中完成的,而是在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中逐渐建构的。教师在阅读指导中,依托文本为学生建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并从内心生出对国家、民族的情感。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教学,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英语课程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门实用性较高的课程,所以教师想要切实地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就要深挖课本与生活相联系起来,并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而在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家国情怀。基于此,教师应深入分析文本中蕴含的情感价值元素,并利用多种手段,如问题、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构建情景,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产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兴趣,进而在情感层面实现建构和发展。

例如,在“The Olympic Games”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利用北京奥运会的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构建情境,并通过free talk向学生提出问题“Do you like sports?”然后做出假设:Suppose you have a chance to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which sports events do you want to attend?学生可以给出具体答案,如:I want to play basketball/badminton/long jump/high jump/running...教师接着进一步假设:How would you feel if you won the Olympic championship?学生纷纷回答I will be very happy./I will be happy to win honor for my motherland and my hometown./I will thank my parents, my coach and my motherland...通过学生的自由讨论,教师逐渐将奥运会中运动员的行为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让学生认识到在奥运会上为国增光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在这一情感的引导下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则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家国情怀,并为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而深感自豪。

五、 组织拓展阅读活动,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

丰富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化意识,发展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英语阅读指导中,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学生展开课外拓展阅读,拓宽文化涉猎范围。

在课外拓展阅读中,教师应基于多元性的原则,指导学生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并保持阅读内容具有时代感、充满正能量。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来讲,这必然是一个多层面的工作,只靠着课堂上渗透家国情怀是不够的,所以实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时,想要切实地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不仅要做到在英语的阅读教学课堂中积极渗透,还要组织拓展阅读活动,并且开展不同的阅读活动。组织学生阅读优秀的英语作品,从而达到优化教育的效果。并且学生所选择的阅读文本。也要体现出多元性的原则。例如,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可以选择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书信、科研报告等;题材话题涉及人文、社会、科技、环保、人物传记、经济、旅游以及当年的社会热点等。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探究對比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差异中发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越之处,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此外,教师还应基于启发性的原则,渗透情感教育,通过点拨、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阅读材料中的情感价值。

六、 结语

总之,在英语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提升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在英语阅读指导中,教师应明确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把握家国情怀教育的载体,设计多元化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文化的体验与对比中强化家国概念,树立家国情怀,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起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海外英语,2020(20):198-199.

[2]张慧.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0):28-32.

[3]史晶.基于核心素养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8):206.

作者简介:

李尚彦,甘肃省平凉市,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英语阅读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