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心理弹性与术后急性疼痛的相关分析

2021-08-11

循证护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创伤性弹性下肢

杨 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430000

手术复位作为创伤性下肢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能够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达到重新恢复骨骼支架的作用[1]。但有研究指出,作为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术后急性疼痛可对病人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干扰,不利于病情康复[2]。因此,早期准确预测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急性疼痛被认为是指导合理干预,促进良性预后的关键。严重的创伤可对个体身心造成伤害。有文献指出,身心健康与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复原能力密切相关[3]。心理弹性能够反映个体在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心理及行为变化。诸多文献指出,心理弹性是一种动态形式,具有伸缩空间,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改变,并在变化中达到对环境的动态调控及适应[4-5]。由此推测,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心理弹性与术后急性疼痛有一定内在联系,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观察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心理弹性状况及术后急性疼痛发生情况,并分析心理弹性与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急性疼痛的关系,以指导未来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急性疼痛风险的早期预测及干预,旨在提高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69例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病人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开放性骨折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版)》[6]创伤性下肢骨折相关诊断标准;②接受手术复位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功能相关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④合并免疫系统性疾病;⑤合并精神障碍影响研究配合度。本研究设计内容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实施。69例病人中,男40例,女29例;年龄43~56(49.34±2.64)岁;骨折至手术时间6~16(10.80±2.78)h;骨折原因:跌倒19例,撞击20例,交通意外30例。

1.2 调查方法

1.2.1 实验室指标

分别于两组病人术前空腹抽取5 mL外周肘静脉血,使用智能型高效离心机[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Avanti JXN-30/26型],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取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试剂盒由合肥莱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2 心理状态

分别于两组病人术前使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8]评估病人心理状态,主要包括坚韧性(0~52分)、力量性(0~32分)及乐观性(0~16分)3个维度,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病人的心理状态越好。

1.2.3 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急性疼痛

于病人术后清醒12 h内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分值0~10分,评分越高表明病人的疼痛程度越重,将VAS≥4分的病人纳入急性疼痛发生组,剩余病人纳入未发生组。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急性疼痛情况

69例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发生急性疼痛40例,发生率为57.97%。

2.2 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发生疼痛的单因素分析(见表1)

表1 急性疼痛是否发生的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2.3 IL-1β、IL-6及CD-RISC得分对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见表2)

表2 IL-1β、IL-6及CD-RISC得分对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急性疼痛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2.4 对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急性疼痛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将本研究全部基线资料及相关指标分别作为协变量,术后急性疼痛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生=1,未发生=0),校正性别、年龄、有无配偶等基线资料带来的影响,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骨折至手术时间、血清IL-1β过表达、IL-6过表达及CD-RISC得分低是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发生急性疼痛的影响因素(P<0.05)。详见表3。

表3 对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急性疼痛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2.5 CD-RISC评分预测术后急性疼痛风险的效能分析结果

将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CD-RISC评分作为检验变量,术后急性疼痛发生情况作为状态变量(发生=1,未发生=0),绘制ROC曲,结果显示,CD-RISC评分预测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发生急性疼痛风险的AUC为0.857>0.80,预测价值较理想,详见图1,在指标取最佳阈值75分时,可获得最佳的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975,0.893,约登指数为0.868。

图1 CD-RISC评分预测创伤性下肢骨折术后急性疼痛风险的ROC曲线图

3 讨论

有研究指出,创伤性下肢骨折具有发病急骤、病情重、剧烈疼痛等特点,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相较于其他创伤性疾病,创伤性下肢骨折的疼痛范围较大,严重疼痛程度可对病人的其他系统造成损害,增加生理活动紊乱风险,影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顺利进行[9-10]。有研究指出,术后有40%~59%的骨折病人出现急性疼痛[11]。本研究中,69例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发生急性疼痛40例,发生率为57.97%,表明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高,也提示了早期干预的必要性。有研究指出,促炎因子在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IL-1β、IL-6是常见的促炎因子[12-13]。且二者在本研究中也被证实参与了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发展。IL-1β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可导致炎性痛敏[14]。IL-6过表达可使环氧化酶-2过表达,进而促使前列腺素E2大量释放,诱发血管产生持续性疼痛[15]。但需要注意的是,IL-1β、IL-6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容易受到病人其他基础性疾病的影响,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影响研究的可靠性,在应用价值方面仍有局限,还需探索其他准确性更高的指标以早期预测病人疼痛急性发作风险。

心理弹性可作为个体的心理“免疫保护”,诸多报道显示,良好的心理弹性能够减轻危险带来的影响及负性反应程度,有助于增强机体自信心,利于病人产生正面心理状态,积极面对突发事件[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疼痛发生组CD-RISC评分低于未发生组,初步表明CD-RISC评分与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急性疼痛发生密切相关。究其原因,心理弹性水平越低表明病人的适应能力越差,常会使病人产生消极、无担当、无责任感等表现及情绪,当病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无法以较好的心理状态去承担,进而导致病人在受到一定刺激后出现回避、否认等情况,不仅影响术后干预配合度,且因负性情绪刺激导致的一系列反应还会释放相关激素,刺激疼痛因子分泌,继而导致急性疼痛的发生[18]。而高水平的心理弹性能够使个体在较短时间内调整心理情绪,通过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去面对疾病,对术后干预的配合度好,故而疼痛感减轻,急性疼痛发生减少[19]。有研究显示,通过对病理性疼痛病人实施心理弹性干预,可显著减轻病人疼痛程度,缩短机体康复时间[20]。该结果也证实了心理弹性对疼痛的影响。为了更进一步明确心理弹性与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发生急性疼痛的关系,本研究经单项与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后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CD-RISC得分低是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因素,且对疼痛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上述结果证实,心理弹性与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发生急性疼痛有关,可作为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发生急性疼痛风险预测指标。

4 小结

综上所述,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发生急性疼痛可能与心理弹性低下有关,临床可考虑通过术前评估病人心理弹性状况来预测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风险,以指导早期干预,减少急性疼痛的发生。

猜你喜欢

创伤性弹性下肢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