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氧饱和度监测指导脑灌注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钠肽的影响

2021-08-11

医学信息 2021年15期
关键词:脑氧感染性乳酸

袁 博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ICU,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当前ICU 内的一种常见病症,病死率达35%~50%[1]。患者一旦出现感染性休克过程,脑灌注会明显降低,进而引发重症感染性相关脑病[2]。感染性休克过程中患者的平均动脉压降低,脑部氧代谢和脑血流量降低。此外,感染所导致的脑水肿也是导致颅内压升高,且出现脑灌注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3],利用无创设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情况发现,20%感染性休克患者出现脑灌注压降低现象,出现局部缺氧缺血或功能性障碍,危害患者生命。因此液体复苏是当前临床上组织器官灌注恢复和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关键所在,能有效维持患者的脑灌注情况。还有研究发现[4],早期目标导向复苏治疗能够提升感染性休克患者体循环灌注,改善患者预后。为了提供给感染性休克患者选优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7 年8月~2020 年8 月共收治的78 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脑氧饱和度监测指导脑灌注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钠肽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ICU 2017 年8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78 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 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患者感染性休克时间<24 h[5];②均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存在容量过负荷、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以及中毒心衰情况;②合并梗阻性休克与低血容量休克者;③合并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或神经源性休克者;④感染、大面积皮肤溃疡或烧伤者;⑤年龄<18 岁或妊娠期患者;感染性休克发病时间大于24 h 者。其中对照组男性21 例,女性18 例;年龄35~64 岁,平均年龄(43.63±7.51)岁。观察组男性20 例,女性19 例;年龄31~68 岁,平均年龄(42.34±8.26)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脑灌注治疗,观察组给予脑氧饱和度监测指导下脑灌注治疗。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消毒患者右侧锁骨下皮肤,局部静脉穿刺,放置中心导管,给予患者早期康复目标导向的分组复苏方案。恢复期患者中心静脉压控制在8~12 mmHg,平均动脉压控制在8~12 mmHg,尿量控制高于0.5 ml/(kg·h),中心血氧饱和度高于0.70,出现高乳酸血症或低血压时给予400~500 ml胶体液进行治疗。

1.2.2 观察组 应用脑部血样饱和度监护仪(美国CAS 脑部血氧饱和度监护仪MC-2030C),依照仪器说明书将设备的电极片粘贴在患者的左右眉弓部上缘,在贴紧之后等待信号稳定,待信号稳定读取患者的脑氧饱和度,依照血氧饱和度的数值及时对液体灌注量进行调整,具体复苏方案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复苏前和复苏48 h 后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aO2/Fi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钠肽水平、乳酸水平、尿量、氧消耗(VO2)、氧输送(D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红蛋白(Hb)、静脉血氧分压(PaO2)的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28 天内的死亡率、ICU 入住时间和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应用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其中包括慢性健康情况(0~45 分)、年龄(0~6 分)和生理学(0~20 分)3 个部分,最终APACHEⅡ评分=慢性健康情况+年龄评分+生理学评分,总分值为0~71 分,分数越低代表患者健康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符合正态分布则用()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复苏前CVP、PaO2/FiO2、HR、MA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48 h 后CVP、MAP 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 两组复苏前后的脑钠肽和乳酸水平比较 两组复苏前脑钠肽和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48 h 后脑钠肽和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复苏前后的脑钠肽和乳酸水平比较()

表2 两组复苏前后的脑钠肽和乳酸水平比较()

2.3 两组复苏前后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情况比较 两组复苏前尿量、PaO2、VO2、DO2、ScvO2、Hb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观察组尿量、PaO2、ScvO2高于对照组,Pa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复苏前后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情况比较()

表3 两组复苏前后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情况比较()

2.4 两组28 天病死率、ICU 入住时间与APACHEⅡ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28 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 入住时间低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28 天病死率、ICU 入住时间与APACHEⅡ评分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28 天病死率、ICU 入住时间与APACHEⅡ评分比较[n(%),]

3 讨论

研究显示[6,7],感染性休克患者在ScvO2高于0.7 后机体代谢与血流灌注情况可能并没有明显改善,所以应用ScvO2指导患者脑灌注的指导价值并不充分,本研究中应用脑氧饱和度来指导患者的脑灌注过程。研究显示[8-10],脑灌注压水平和人脑的血流量呈正相关状态,和脑代谢的需求相吻合。然而感染性休克患者会导致全身性低灌注状态,并导致全身性低血压,从而脑灌注压会出现大范围波动情况,患者脑小动脉会因此应激性调整口径来维持脑血流量水平。但是当患者全身性血压出现进一步降低情况下,超出患者自身脑血流供血需求,患者将会出现细胞缺氧或者缺血性死亡现象,进而并发神经功能障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复苏前CVP、PaO2/FiO2、HR、MA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48 h 后CVP、MAP 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脑氧饱和度监测指导脑灌注,能够改善患者血气水平,与李宝伟等[11]研究一致,而CVP、MAP 对比水平没有差异,但是指标存在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因为患者持续炎症反应没有完全被控制,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通透性增加,但外周血管麻痹状态没有得到明显改善[12]。应用脑氧饱和度监测指导脑灌注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心输血量和循环血量,从而确保体内循环关注,因此观察组患者的CVP、MAP 水平降低。两组患者复苏前脑钠肽和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48 h 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心室的负荷和室壁张力的改变均会导致脑钠肽分泌,感染性休克患者在进行容量复苏时必然会导致负荷的增加,而脑钠肽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会随着负荷变化增加[13,14]。有研究显示[15],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乳酸水平降低,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因此证明,脑氧饱和度监测更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情况恢复。两组复苏前尿量、PaO2、VO2、DO2、ScvO2、Hb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观察组尿量、PaO2、ScvO2高于对照组,PaO2低于对照组(P<0.05),ScvO2及其他的血气指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并且也是临床上长应用的脑灌注液体复苏治疗的重要指标[16],因此观察组患者组织关注及氧代谢情况优于对照组,与既往研究相符。两组患者28 天病死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ICU 入住时间、APACHEⅡ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证明,应用脑氧饱和度监测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减少ICU 住院时间,并且不影响患者的病死率,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脑氧饱和度监测指导脑灌注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之中效果良好,能够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降低脑钠肽与乳酸水平,安全性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脑氧感染性乳酸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对小儿先心病患者围术期脑氧饱和度的观察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进展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
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