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学习:新文科视阈下《展览馆与博物馆》教学实践

2021-08-11于利

创意设计源 2021年3期
关键词:绘本博物馆课程

于利

新文科建设注重跨学科创新,鼓励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作为一门以设计理论学养与设计实践能力相结合为人才培养主体内容的设计类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启迪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其采取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主导的课程结构模式。课程的知识模块包括“艺术设计历史与理论”“艺术设计管理与策划”“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3个方向。但是,在艺术设计学本科阶段的教育教学上,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以灌输知识要点为主,枯燥乏味,难以达到新文科建设要求的创新型、应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因此,尝试在展览馆与博物馆这门新开设的理论课程中,借鉴国际上流行的“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法进行新文科教学探索。PBL 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加拿大麦克麦思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的医学教育中。随后,此教学方式更多地被医学院所应用,并很快被推广至教育、管理、工程、心理等其他专业的教学中。从认知科学 、心理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的精髓体现在交融互动的 3 个方面。(1) 学习方法——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组织的学习方法。(2) 学习内容—— 鼓励跨学科和学科交叉。(3)学习的社会性——人和环境互动的学习形式”[1]。

一、课程概况

《展览馆与博物馆》课程是 2014年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紧随“博物馆热”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共40 课时,授课时间为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目前已有 6 年的教学实践积累。“展览馆”与“博物馆”在文化系统中是兄弟单位,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具体而言,博物馆具有三重性, 即收藏文物标本、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展览馆的性质仅为宣传教育机构。博物馆种类繁多,展览馆无种类之分。举办陈列是博物馆工作的首要任务, 展览馆一般不作陈列。博物馆的目的在于提高群众的思想水平和科学文化知识,展览馆的目的多为展示经济建设成就,交流科学技术经验和配合中心工作宣传[2]。展览馆与博物馆,作为机构而言是平行的,但从学科角度来说,博物馆学在中国是一门年轻的成熟学科。事实上,关于我国博物馆学产生时间,学界仍存争议,有 1905 年说、20 世纪 30 年代说及20 世纪 50 年代说等不同说法。1936年,中国博物馆协会第一届年会提交讨论的重要议题就有设立博物馆人员训练所、培养专门博物馆学人才及在国立大学添设博物馆学系等。可惜随着1937 年战事地发生,该议题被搁置。1941 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正式设立图书馆博物馆学系,并开设博物馆学相关课程。1948 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下设博物馆学专修科,讲授博物馆学课程。1979 年,南开大学得到教育部批准,组建博物馆学本科专业,1980 年秋在历史系正式招收本科生。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设博物馆学本科专业的大学已近 30 所。南开大学、杭州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及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成为博物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阵地[3]。因此,在课时有限、内容庞多的情况下,《展览馆与博物馆》课程地讲授主要围绕博物馆展开,教学以帮助学习者建立拥有跨学科视野的博物馆知识框架为核心,以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进行课程设置。

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均有开设博物馆相关课程,不同学科课程知识体系各不相同。在中国,博物馆学是一门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新兴学科,与艺术学学科的关系非常密切。“早在 2007 年,几所美术院校便建立了美术博物馆学相关的专业设置,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研究美术作品收藏与展示、艺术家个案、美术作品社会接受与推广、审美教育、艺术批评与研究、艺术史研究、艺术文献为主要内容”[4]。美术博物馆学课程多设置于国内美术院校艺术史专业,设计学相关专业开设博物馆课程的情况并不多见。作为一门在艺术设计学专业新开设的博物馆学相关课程,课程负责人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设计学视阈下帮助学生掌握博物馆学相关知识,尤其是博物馆学与设计学交叉部分内容,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建立理论学习的思维框架。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课程内容强调跨专业的学习和学科交叉要点。学习形式加入了团队合作环节,具体要求是学生在具体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要对所学知识与方法进行实践与反思,以此来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结合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精髓,以博物馆热点问题“如何让博物馆‘活’起来”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课堂作业则以项目形式展开练习。课程开设 6 年来不断调整,目前形成了两个阶段——理论教学和课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见表 1)。

二、以问题推进理论教学

2013 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3 年至今,伴随着国家系列政策的颁布,“如何让博物馆‘活’起来”成为各学科关注的重点。设计的介入是使博物馆“活”起来的主要方法,近几年来设计学科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公共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结合时下博物馆热点问题、博物馆政策导向和新文科建设的教育理念,理论讲述分为 4 个专题,共 16 课时。 4个专题分别如下所示。(1)让博物馆“活”起来——电影中的博物馆。(2)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3)以物为主到以人为本——博物馆的发展历史。(4)博物馆陈列设计。理论讲述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刻板枯燥的灌输式讲述方法,每节课围绕一个专题点进行深入剖析,以点带面,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学方法则采用案例讲述、互动讨论等形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学习主动性有所增强。

(一)专题一:让博物馆“活”起来——电影中的博物馆

结合与博物馆有关的电影进行博物馆基础知识讲解,并进行相关热点问题延伸。选取的电影主要有与法国卢浮宫有关的《卢浮魅影》《甜姐儿》《卢浮宫城》,在大英博物馆拍摄的《博物馆奇妙夜 3》,镜头穿梭于圣彼得堡冬宫内三十多个展厅的《俄罗斯方舟》,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 拍摄的纪录片《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等。课程首先提纲挈领地描述电影的故事情节、讲述出镜的博物馆建筑及相关文物的背景知识,再播放与博物馆有关的片段,进行扩展解读。如《甜姐儿》片段,定格在身着红色华服、手持红色纱巾的奥黛丽·赫本从卢浮宫台阶上飘然而落的画面。画面中的奥黛丽·赫本如女神下凡般,身后是卢浮宫三件镇馆之宝之一的《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雕像。奥黛丽·赫本如同胜利女神般自信昂扬地从卢浮宫台阶而下的姿态,将整个展厅照耀的光芒万丈。结合电影画面,由《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故事开始讲解,进而延伸至卢浮宫的建筑及收藏的文物作品。通过这般上课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活泼、自由、平等的上课环境,学生们更加敢于提出问题。他们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大英博物馆与卢浮宫哪个博物馆收藏的埃及文物价值更高”“大英博物馆中珍藏的中国文物及历史渊源”“19 世纪博物馆的柱式结构特征”等。在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们看完电影,概括各部分电影的剧情,找到电影中所有与博物馆有关的镜头,并查找相关知识点。通过这般练习,学生们灵活掌握了博物馆基础知识,引发了博物馆理论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专题二: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

本节围绕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热门话题“博物馆 IP 授权”展开。2019 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首次界定了博物馆资源授权的类型,包括馆藏资源著作权授权、商标权授权、品牌授权和其他授权。指引的公布为博物馆 IP 授权提供了更清晰的政策依据。再以大英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为例,讲述博物馆 IP 授权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国内外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案例。最后,针对博物馆绘本文创引出课程作业。即围绕“如何让博物馆‘活’起来”进行绘本创作,2 人一组合作完成。接着,围绕主题与学生们展开互动交流。学生们踊跃发言,各自介绍了印象深刻的绘本,如《谜宫·如意琳琅图集》《我的家在紫禁城》等,有些则详细分析绘本的故事主线及特色。学生们大胆讲述自身的观点、设想,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了分享和交换,课后开始围绕作业查找绘本资料、继续讨论。

(三)专题三:“以物为主到以人为本——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这一节分别从建筑设计和展示空间两个方面梳理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以几个核心问题贯穿课程讲述“博物馆的源头”“15~17 世纪的私人收藏”“启蒙运动与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新古典主义建筑与早期的博物馆建筑”“19世纪博物馆的新发展”“20 世纪博物馆的多元化与人性化发展”等内容。为了避免使用过于抽象、平铺直叙的历史讲述方式,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后,提出自己的看法。随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扩展补充。如针对“博物馆的源头是什么”这一问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如文物、建筑、展览、收藏等。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答案的合理性,进而对学生提出的概念进行一一解读,再引出正确答案,即“博物馆起源于收藏”。再分析收藏这一人类的天性,从回忆小时候收藏的糖纸、纸鹤、弹珠等物件的“百宝箱”,到列举艺术家约瑟夫·康奈尔的《老盒子》艺术作品,肯定收藏这一人类天性的意义,概括出博物馆和小时候的“百宝箱”一样这一观点,其收藏着全人类最经典的过往和宝藏。最后,讲述真正的收藏实际上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并对“博物馆[Museum]”一次进行概念解释。通过此类讲述方式,培养学生推论式、理性或收敛式思考方式,建立起问题研究的思维框架。本节课推荐学生扩展阅读安德烈·德瓦雷、方斯瓦·梅黑斯指导的《博物馆学关键概念》,参考书籍学生继续了解博物馆学相关名词概念,并能理解理清名词概念对学习一门新学科重要性。互动讨论贯穿课堂的始终,学生们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深度参与了教学过程,对问题的理解更为深刻。

(四)专题四:“博物馆展陈设计”

这一节重点讲述博物馆和展览馆展陈设计的优秀案例,通过大量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博物馆展陈技术、视觉呈现、设计手法等。再通过教师自身亲身参与的展陈设计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博物馆展陈设计从选题策划、展陈大纲撰写、概念设计、深化设计、布展实施等全过程。尤其是强调展陈大纲撰写的逻辑性和研究性。并以展陈大纲为例,分析其在博物馆绘本故事框架搭建中的重要参考意义。

另外,课程推荐学生阅读一系列与博物馆有关的书籍。除了《博物馆学关键概念》之外,还有王宏均编著《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曹意强主编《美术博物馆学导论》、珍妮特·马斯汀编著《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黄洋、陈红京著《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十讲》等。此类书籍即可弥补课堂讲述的不足,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指明了方向。

三、课程实践

新文科建设鼓励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课程后半段安排了作业实践环节,采用项目制课程作业练习、学习者合作解决的教学方式。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复合型人才。作业设置根据 PBL 模式的关键要素进行设置,“PBL 模式包含 5 个关键要素, 各个要素相互关联, 缺一不可。(1)问题或项目。(2)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3)学习小组。(4)问题解决的程序。(5)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5]。

作业围绕“如何让博物馆‘活’起来”这一命题进行绘本创作,学生 2人一组合作完成。绘本模式跳脱图片加解说的传统形式,要求先进行绘本 IP形象和宏观背景的设定,随后进行故事框架的搭建。再根据故事主线,挖掘、提炼、拓展博物馆及相关文物的知识点进行科普。因此,课程作业除了需要博物馆学和设计学等理论知识,作业也涉及编剧、策划、设计、汇报、管理等艺术设计学专业培养的各方面的能力。结合“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实践分为设置问题情镜、组织小组、资料搜索、头脑风暴、编写故事剧情、深化设计、完善方案、方案汇报、评价与反思9 个环节。在整个环节中教师主要是以监控、示范、质疑及鼓励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查询资料、上手实践、互相讨论及自我反思而获得和理解知识。

(一)设置问题情镜

PBL 教学模式始于问题情境设置。课程作业围绕“如何让博物馆‘活’起来”这一问题进行博物馆绘本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要充分研究博物馆及其文物资料,提炼核心要点,绘本的故事情节可以虚构,但故事情结中涉及的人物、文物和历史的核心知识点需经过详细考证,严谨准确。希望通过绘本的形式科普博物馆文物知识及历史史实,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组织小组

小组合作是 PBL 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业要求学生 2 人一组,每组针对一个博物馆进行绘本设计。根据既有的知识与问题设置,两人分别说出对作业的想法和疑惑,以及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问题、任务分工及工作进度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互相交流想法、互相鼓励,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三)资料搜索

首先,教师指定几本重要的绘本给学生做参考,如《图说中华文化故事》《时间的礼物·画给孩子的世界文化遗产》《穿越时空看文明:全景手绘中国史》《谜宫·如意琳琅图集》等。教师围绕主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文献检索方法和方向。学生根据指导通过图书馆、网络、实地考察等各种学习途径收集可以解决问题的资料,查找了大量的信息,并从中抽取信息、组织信息,建构充实的资料库。

(四)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创造性思维建构的重要环节,目的是通过想法碰撞、激荡,理清思路。以《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为例,分析绘本的故事框架和设计形式,启发学生的思路。该丛书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从《邯郸学步》到《市道之交》10 个成语故事。附录配有丰富的历史文物与考古资料、博物馆精品馆藏图片、年表与地图,并配以专业性历史专题的延伸阅读,深入历史细节,全面展现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军事、人文与艺术的发展历程。画中衣食住行等皆有出处,创作者参考了大量文物与考古材料,详细考证了画里的人物、服装、饰物、生活器物、建筑等。以《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为例,与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分享绘本的故事框架和设计形式,启发学生们的创作思路。

(五)编写故事剧情

此环节重点是撰写故事剧情,并画出故事版。故事版是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法,可以将想法直接有效地表达出来。剧情编撰可以根据当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者电影剧情等。经过教师引导,学生们脑洞大开,编写出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如浙江博物馆的故事主题确定为“破镜重圆”,围绕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展开,结合浙江博物馆 10件镇馆之宝进行编撰。故事的大致剧情是一位博物馆文物修复员吴宝在修复一件铜镜时,镜面突然出现镇压在雷峰塔下白娘子呼救的画面,他为了使白娘子与许仙重逢,按照镜子里白娘子给出的线索,在博物馆进行文物寻找,最终集齐了 10 件文物(浙江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使他们破镜重圆。在故事情节的牵引下,带入了历史史实介绍与文物相关知识点解读,以便读者进行扩展阅读。这些知识性的介绍要求学生经过详细考证,以尊重历史材料的角度进行绘制(见图1)。山东博物馆的绘本故事围绕鲁荒王的悲剧爱情故事展开。河南博物馆的绘本故事以北洋陆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鹗制止盗墓、收缴国宝,以及冯玉祥主导下成立河南省博物馆的事迹为主线。故宫博物院的故事则完全杜撰,讲述清史研究学者小艾穿越回清朝寻梦的故事。

图1 破镜重圆——浙江博物馆绘本设计主要人物 学生设计:梅笑寒 、胡碧芳

(六)深化设计

进一步深化故事版的细节,学生们可运用各自擅长的表现手法将画面表达完整。故事中出场的重要人物及重要文物需严格考证人物服饰特点、文物的主要特征和历史史实等,再根据资料进行详细绘制。如“破镜重圆”——浙江博物馆绘本故事第三部分铜镜显示出宋代人周末的场景,该部分的绘制是在考证宋代人周末生活的基础上绘制,符合历史史实,使绘本的内容详实有趣。

(七)完善方案

调整故事与设计细节,使故事读起来更顺畅、画面更丰富,文物解读更全面、准确。

(八)方案汇报

每组轮流上台汇报,要求表达清楚、思维连贯,可以结合多种形式,如表演、视频、音乐等对故事情结进行生动讲述。运用所学知识,对出镜文物进行详细阐述、扩展解读。最后,教师就学生们的汇报进行点评,提出意见,以鼓励为主,但也要清晰地指出学生们的不足。

(九)评价与反思

基于问题学习学习法中,学生除了来自教师的评定外,还需要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同时也需要来自同伴的评价,并且要对其他组的作业进行评价。汇报过程中,教师评价、自己评价、同伴评价、其他组员的评价贯穿课程始终。通过这般训练,学生们将学习评价当作学习的一部分,在评价中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汇报结束后,学生提炼出课程的知识要点,总结作业中自己组及其他组使用过的思维和学习策略,反思自己的不足。

此次绘本作业充分展现出了艺术设计学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此次作业,学生们对博物馆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学生们的想象力、图文解读能力、策划能力得到训练,设计水平也有所提升。

四、结语

展览馆与博物馆作为一门跨学科的课程,需要在博物馆学和设计学的学科体系下找到桥梁,既能帮助学生掌握跨学科学习的方法,又能凸显本专业的教学特色。因此本课程采用“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进行尝试,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教学和课程实践,培养了学生跨学科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主动探索问题,建构知识体系,互动讨论,评价反思,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都有所提升,达到了新文科建设注重跨学科创新,鼓励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绘本博物馆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绘本
绘本
绘本
博物馆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