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书法课堂生成的有效策略

2021-08-10孙琪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摘 要】自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倡导大力发展中小学书法教育以来,书法教育教学研究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书法教育者立足课堂,潜心研究教学教法,通过交流分享,为书法教育的高效开展保驾护航。一节节精心打磨的书法课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渗透深厚的历史文化,展示精湛的书法技艺,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

【关键词】有趣有法;传承发展;书法课堂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7-0043-03

【作者简介】孙琪,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100)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常州市教育书法协会理事,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一、导入——图文双拼,激趣先行

小学生的书法课堂趣味很重要,唯有充满趣味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力。所以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就要巧妙构思,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情境导入。

1.猜谜游戏导入法。猜谜很能激发学生好奇,而谜语也有很好的内涵和哲理,所以低中年级的书法课也可以用猜谜游戏敲开学习之门,激活学生思维。比如双人同过独木桥,学生不仅猜出“丛”字,谜面还能够更深一层激发学生去理解该字的结构特点:既然双人同过,就要更加小心团结,互相帮助,两个人的笔画要礼让紧凑,独木桥这个长横画长一点感觉更稳重。

2.以画象形导入法。书画本就同源,所以很多书法课堂借助生动的画面来解读笔法也是颇为精彩。点如天上之坠石,撇如犀牛的尖角,捺如行走的脚掌,竖弯钩如水面的浮鹅……自古以来,书家书论里都有生动比喻,我们通过画面帮助学生解读笔画特点更能使其加深印象,过目不忘。同时也能为学生理解笔画、掌握笔画的精准书写做好准备。

3.生动故事导入法。历代书法家的励志故事很生动,比如王羲之书法入木三分,智永的退笔冢,虞世南学艺,钟繇与宣示表,等等。一个个故事向学生展示了书法家的勤奋、智慧以及书法发展的历史渊源。通过故事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打开了学生学习书法的视野。

4.文字发展导入法。书法经历了篆隶真行草五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象形文字到抽象简洁的简化汉字,有着有序的历史传承。所以很多课堂设计都可以以此导入,让学生们了解篆书的象形,隶书的抒情,楷书的质朴、行书的流畅、草书的飘逸。还可以让学生在辨析字体的同时了解到各时期各朝代的领军书法家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和书写风格。比如北师大版《书法练习指导》的很多课时里面都有同一字或者部首偏旁的五体书赏析这一内容,学生经常赏析、辨析就记住了东晋王羲之、唐代智永、唐代褚遂良、元代赵孟頫、明代王铎等知名书家及他们经典书作。这让中高年级的书法学习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涵养,也让书法课堂更加有文化底蕴。导入须有法但无须定法,教师巧妙构思,为课堂导入注入趣味、注入营养、注入思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很有意义。

二、技法——读出细节,临出神韵

小学生书法起步学习要注重笔法和结体的教学,要加强读帖和临帖的指导。教学方法追求生动有趣,避免机械单一。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引导读帖讨论。读帖是指学书者通过仔细观察法帖而发现字的笔画和结字特点。书法的博大精深有一点就是用笔的讲究,其笔画的起笔和收笔有藏与露、方与圆的对比;笔画行笔有长与短、粗与细、正与斜、直与曲等对比;笔画相接有虚与实的对比。书法的艺术感染力体现有梯形、方形、菱形等丰富的外形;有高低错落、疏密对比、笔画穿插迎让的美学讲究。而这些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比较,通过观察讨论得出字的笔画结构特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引导他们讨论非常重要,这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通过思维碰撞,让他们正确、完整认知,从而逐步总结出书写的方法和规律。这种习惯的养成对形成中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加强示范解读。书法教学中示范非常重要,教师专业、精准的示范让学生学书有法可依,学法毕精。为了加强学生对笔法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语言描述来概括。比如教学歐阳询非常有特色的竖弯钩时,可以用“起笔左斜,弯钩舒展,收笔如雁尾”的口诀引导示范,在收笔处强调用翻腕的行笔动作写出雁尾,让学生学到笔法的精髓,写好欧阳询的特色笔画浮鹅钩。每个书家的书法作品都有其风格魅力,而风格就凸显在笔法、章法中,教者示范时的解读就尤为重要。

3.借助多媒体功能。书法教学需要直观形象,方法技能也需要反复巩固。所以书法课堂借助多媒体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读帖讨论阶段,媒体可以标列字的笔画结构特点,在示范阶段,教师可以录制视频并循环播放,这样不仅可以展示示范的最好角度,还可以让教师腾出手眼来关注学生的课堂练习。当然还可以压缩课堂时间,提升课堂效能,让教和学变得更加高效。

三、传承——品读书论,传承精髓

书法是经典艺术的传承,书法教学既要有技法的引领,更要有文化的熏陶。一般学校可能很少有书法专业教师,更多的是语文教师或者擅长书法国画的美术教师承担书法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两种教师各有擅长,一种会讲,一种会写。而两者相对欠缺需要提升的就是书法理论知识。教者应该在向书家学习书写的同时去了解他们的生平故事,把他们平生总结的书法经典理论也充实到书法教学之中。

1.阅读书论习得技法。作为唐楷第一人的欧阳询,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经典书作,还把对书法的独特解读写成了《八诀》《三十六法》等书论。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他的书论对笔画进行了生动的比喻。排叠、避就、顶戴、穿插、向背、偏侧等则是对字的结构特色进行的种种概括。隋智永法师的永字八法也成为我们学习笔画书写的宝典。这些都是课上可以引用借鉴的经典方法。

2.阅读书论加强审美。东汉书法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像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书家这一理论追求的是字形态之美。欧阳询则有“以南取韵、以北为骨”的美学追求,尤其是在风韵与骨格的表现上,宜刚柔相济、兼收并蓄。这一表述也体现出了书家追求的笔画韵味。教师应带着学生品读书论中诸多的美学理念,逐步提升学生的美学修养。

3.阅读书论解读传承。唐代书家孙过庭提出“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是指书法学习必须传承古人,但是又不能过分拘泥于古人,应该随着时代而有所变化、有所创新。元代书家赵孟頫云“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说的也是传统笔法的重要性。结字法往往关乎书法的个性和面貌,正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和各人的偏好,才会使书风面目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历代书家在学书之路上总结了很多经典书论,这些精髓犹如明珠般光芒璀璨,给学书者引领前行的方向。

四、评价——多元见地,学习自主

课堂评价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检验,书法课堂有效运用评价策略可以提升书法课堂的效能。书法课堂的评价可以结合课程本身特点灵活展开。

1.发挥评价的激励性机制。课堂评价的第一大功能是激励。学生在学习的各阶段,正确的反馈无处不在,这时教师会给上课认真、表现积极、正确回答的学生点个赞。而当教师讲解精彩,示范出色时,学生往往会自发送上热烈的掌声。这种相互的激励性评价会给师生带来愉悦的身心感受,激发教与学的热情。

2.提升评价的鼓励性功能。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积极进行思维碰撞,从而收获知识点、掌握技能。在学生进行他评的时候,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先肯定别人取得的进步,再评价需要提升改正的地方,让评价更具有交流的温度,彼此打开心扉,进行心灵的交流。

3.激发评价的自我解读功能。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检查思辨,对学习效能的自我提升。书法课堂里进行作业的自我评价,通过自查自纠而发现问题,通过回答总结而提炼概括。养成学生自我评价的习惯,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运用评价的形象指示功能。书法教学需要直观形象,评价也是如此。所以不管是阶段性评价还是整体作业评价,教师可以用红笔进行批注,用小红圈圈出优秀的作品,对于笔画结构有问题的字则直接纠正。而高效的课堂,教者可以在学生练习时及早发现问题,给学生一对一纠错,这样的评价不仅高效,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爱的温度。

小学是书法教育的关键时期。在书法教育如沐春风的新时代,让我们书法教育者多一点思考与实践,多一点分享与交流。让书法教育普惠学生,彰显时代魅力。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养生角度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探讨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元白诗派诗歌中的“风雅”传承
传播学视阈下淮海戏传承发展路径探析
少儿花鼓灯舞蹈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