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
2021-08-10刘艳艳
刘艳艳
我国持续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开展,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有效的提升看病难和看病贵等问题的解决速率,在机制层面上也提供了重要保障。当然,医疗机构主要服务于社会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便利,有助于提升医院未来的发展速率。但是,从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化特点上进行分析,对于医疗技术的先进性关注程度提升,医院愈发展现出面向全体社会的服务型特点。所以,在发展环节容易受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制约,隐含风险因素相對较多,如若未能选择正确的方式处理,必将对医院服务质量和水平产生消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限制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内容相对较多,环节较为复杂繁琐,中途出现任何问题都会诱发医院出现财务风险,最终的后果对正常经营活动产生消极影响,更有甚者,出现亏损或负债。这都是由于未能从根本上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于财务风险的认知不足,缺乏适宜的策略措施予以防范,也不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完成财务风险问题解决。在宏观新医改的环境特征下,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注重风险评估和防范,专注于内部管理控制,加速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医院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医院领导者的决策水平
医院领导层预先建立财务管理的工作意识,有效的应对财务风险,通过日常工作积累经验,从而有效的强化财务风险防范能力。领导层作为财务决策的主要制定者,需要从深层次的角度约束自己,强化财务决策制定的合理性要求,选择适宜的方式完成医院财务决策。从根本上能够有效的解决由于独裁的原因,风险防范不全面等问题的出现,更好的提升医院财务决策水平。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医院财务风险的预防治理工作,能够对于风险因素进行预先评估,及时做到问题解决,尽可能的控制医院遭受经济损失的额度。由此,在有效防范医护人员贪污腐败的同时,实现对财务风险控制监督的目的,提升管理人员制定决策的效率。
(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医院机构所表现出的营业类型较为独特,在社会群众的认知程度中也占据主导,同时,医院的本质隶属于事业单位的范畴,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开展,需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约束内容具体到账目管理以及会计制度选择等。因此,注重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更好的推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延伸,提升了法规制度的管理要求,有利于减少风险发生的机率,并及时采取预警措施,控制财务管理不正当行为发生,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发挥财务管理的功能
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应用的模式特点,单纯对接管理部门,虽然涵盖管理工作的内容,但是财务管理的效用价值较为局限。随着社会监督管理愈发透明,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用价值攀升,功能性也有全新的阐释。所以,更应该强化医院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开展,专注于财务管理作用发挥,简化医院内部的管理工作流程,控制财务风险,确保资金的持续稳定供应。
二、造成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一)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
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有效性,必须依照健全的管理制度为指引,应用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技术方式的作用发挥。但是,从当前公立医院发展状态的实际情况来说,对于业务活动的重视相对较高,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有所忽视。主要是由于医院本身未能从思想意识层面关注风险,防范效果不好,不能建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对于风险预防和控制等相关工作要求提高到与医院管理相适应的高度。其次,一些医院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方面的管理制度,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能力又不高,进而也影响了医院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不少医院没有科学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医院没有对各类风险影响因子给予足够的事先评估分析,因而也没有给予全面的防范管控,从而导致出现许多财务管理问题。
(二)预算管理不到位
公立医院的机构性质为事业单位,所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从核心上看就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需要予以常规化的关注。当然,预算管理的内容在财务管理中占据主导,相关工作的开展质量是决定医院财务管理质量的标准,并对医院业务活动产生影响。目前,公立医院预先制定的财务预算额度,在实际的执行中,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医院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方面,预算编制脱离业务,许多医院预算编制是在过去预算执行经验上进行的,而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导致预算与实际差异明显,进而影响预算的管理成效。除此之外,预算执行阶段,由于缺乏适宜的资金管理标准,费用支出超过预算标准很多。这部分超额费用很少一部分是用于医院的运营,更多的情况是被私人占用或挪用了。
(三)资金管理不合理
随着新医改趋势的影响,公立医院将应对更加严峻的局面,可能将面临财务管理风险。本身公立医院对于资金链的重视程度较高,相关资金应用或是在投资环节,都应当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公立医院在公共医疗卫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能以盈利为目标,需要注重事业单位的职能效用,因此,公立医院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投入与产出之间的不平衡。例如,一些医院在设施建设与设备购置方面趋于超标准超要求购建,与实际服务能力格格不入。首先,医院在申报资金额度时,不能全面且细致的对自身产能进行评估,对实际的运营状况了解较少,同时,资金申请的审计部门忽视了资金额度的合理性,没有将收益纳入审查的范围。
三、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做好风险防范方面的基础工作
为更好的推进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控制,强化财务基础工作,建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逐步提升医院内部财务风险防范的宣传效果。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应增强对财务风险的关注度,有效的提升医院的财务风险防范管理效用。当然,领导层需要发挥管理作用,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主动且积极的参与到财务风险管理中,更好的提升医院整体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注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质量。其次,加强后续教育培训,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与水平。一方面医院可通过专家讲座,进行全员性的风险管理知识技能的普及学习,让广大医院工作者基本掌握风险管理知识与方法。另一方面,医院内财务部门需要注重自身能力锻炼,依照更加客观的态度,参与并完成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作为预防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人员,需要明确自身工作内容,科学建立财务管理机制,通过制度来规范、约束各类管理行为,用制度来执行医院各方面的财务管理工作,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实现风险影响最小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