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学教学中设定最近发展区

2021-08-10施科桦

中学理科园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教学有效性

施科桦

摘   要:本文讨论沪科版的物理书中电学教学中需要预设最近发展区的章节,力争使学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电学教学;最近发展区;教学有效性

引言

教学过程中讲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如果有必要进行适当地补充相关新知识,预设最近发展区[ 1-4 ],应及时进行补充,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很好地过渡,使难点可以得到有效地突破。笔者就沪科版的物理书中电学教学几个需要预设最近发展区的章节进行讨论。

1  通路、开路和短路

在“让电灯发光”这一节中,讲到通路、开路和短路时,开路、短路的各种常见情况最好用实验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例如:用小灯泡当用电器,小灯泡不亮可以事先画出小灯泡的实物图,告知学生电流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径,然后根据开路的定义,分以下几种情况:①灯丝断了。可以现场砸坏小灯泡的玻璃外壳,然后给小灯泡通电,发现小灯泡一会儿就灭了,此时可以给学生看小灯泡的灯丝,发现灯丝断了,这种情况就是开路;②灯接触不良。把小灯泡从底座旋出来一些,使灯接触不良,有时亮有时不亮;③导线断了。这种情况直接用剪刀剪断一条导线,再引导学生此时与断开开关的效果相同;④导线接触不良。拆下导线的一端,让其时而接触,时而断开;⑤电压过低。直接减少电池;⑥灯泡短路。直接用一条导线连在灯泡两端。把这些实验全部展示完可能要花较多时间,无法使一堂课具备完整性,但在这里事先预设最近发展区,用实验现象这种直观的手段,使学生对电路的各种常见故障事先有个认识,从而加深对电路故障的理解,对以后的电学的故障分析题很有帮助。

2  串、并联电路电流

在“串、并联电路电流”这一节中,讲到并联电路电流的实验时,教科书上面的实验电路图并没有在并联电路的每个支路上装上开关和电流表,只是单纯地给出一个总开关和一个电流表,可能教科书的目的只是想在这里得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个人认为,如果各支路和干路能够都装上开关,并且只要分别在干路和各支路上都装上电流表,引导学生观察各个开关断开或闭合时电流表示数的情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支路间的电流互不影响,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即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得出“当电源电压不变时,并联电路支路越多,干路电流越大”这个结论。上述讨论所的提前预设最近发展区,可以为以下两个常见问题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

2.1  电学经典题

我们在作题过程中经常遇到如例题1、2所示。

【例题1】如图1所示,当只闭合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 A,再闭合S2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5 A。

【例题2】如图2所示,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从左向右移动时,R2、R1和总电路上电流的变化情况。

这两题都是并联电路的动态变化题,就可以利用并联电路支路电流互不影响这种规律来解释,还可以在学习了欧姆定律后,用欧姆定律进一步加强,起到加深理解知识的作用。所以在讲到并联电路的时候,要铺垫好相应的最近发展区,并进行实验引导和加以强调。这样遇到以上例题时,只要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就可以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2.2  并联电路电阻

在讲到并联电路的电阻时,我们会告知学生:“电阻越并越多,电路中的总电阻越来越小”。其实就可以利用我们之前引导学生得出的结论:“当电源电压不变时,并联电路支路越多,干路电流越大”这个现象,再利用欧姆定律就可以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最近发展区的铺设非常关键,只要对教学有帮助,这种铺设可以在同一个章节中,亦可以跨这章节提前预设。

3  欧姆定律实验

在“欧姆定律”中,要通过实验得到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和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探究I与U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是相对简单的,而探究I与R的关系时要保持U不变,就要涉及到滑动变阻器的调节,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这个对学生来说是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可在做这个实验之前,预设最近发展区,先利用欧姆定律做个简单的计算题,如例题3,从而得到串联电路中的“分压定律”,即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其两端分到的电压也越大。

【例题3】如图3所示已知电阻R1=1 Ω,R2=2 Ω,                 电流I=2 A,求U1,U2。

借助这次实验,让学生充分了解“分压定律”。在探究I与R的关系时,先让电压随电阻改变,可以发现当其它物理量不变时,更换大的定值电阻,会发现其两端的电压会随着变大,此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对应的实验现象,从而对“分压定律”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最后彻底解决学生对“分压定律”似懂非懂的感觉。

接着就可以开始正式的探究I与R的关系,因为在这个实验中,要调节滑动变阻器让定值两端的电压U保持不变,而串联电路中滑動变阻器阻值的变化就会引起各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变化,此时只要利用“分压定律”学生就可以很简单地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向哪个方向滑动,从此在探究I与R的关系时,保持电压U不变,滑动变阻器滑片要向哪里调节的问题得以解决。虽然在这里引入“分压定律”提前预设最近发展区会占用很多时间,会使实验无法按课时完成,但对学生解决难点知识很有帮助,而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只要学生对知识能够理解并掌握,在新课教学中多花点时间是值得的。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去设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好知识体系,构筑好自已的理解,为后面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最近发展区的预设会使教学问题简单化,易于突破难点,达到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 王慧. 试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现代教学启示[J].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6(4):118-120.

[3] 徐美娜.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5):14-16,33.

[4] 郭晓霞.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与拓展[D]. 长春:吉林大学, 2007。

猜你喜欢

最近发展区教学有效性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