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的效果
2021-08-10张淑萍刘倩
张淑萍 刘倩
摘 要:目的 浅析高血压并发症预防中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青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96例高血压患者,收治时间2019年1月~2020年4月,参照病历号奇偶数分组,分成各48例的两组,在健康管理中,常规组应用常规管理模式,干预组应用慢性病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管理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组比常规组管理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比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分别为6.25%和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并发症预防中应用慢性病管理模式,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延缓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高血压;慢性病管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4-0037-02
高血压是病发率高、病情复杂、病程长的疾病。高血压会损伤脏器,诱发脑血栓、肾病、脑出血等并发症,进而威胁生命健康。为了更好的预防并发症,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还需要加强健康管理,常规的管理方法不能尊重个体差异性,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有学者指出,慢性病管理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在应用中给予更加符合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病程、年龄的管理措施,让患者多方面需求得到满足,进而提高管理效果[1]。为了分析其对患者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我院进行了此次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本次研究的96个对象是2019年1月~2020年4月前来青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以病历号奇偶数为参考分组。常规组(48例)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7例;年龄51~85岁,平均(64.52±7.46)岁;患病时长1~19年,平均(9.52±2.18)年。干预组(48例)中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25例;年龄53~84岁,平均(64.71±7.25)岁;患病时长1~21年,平均(9.93±2.76)年。对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基线资料做处理分析,结果得知,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情况下展开。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血压持续超过正常范围[2],即舒张压≥90 mm Hg、收缩压≥140 mm Hg;②精神状态良好,能积极配合研究;③患者和家属知晓此次研究,自愿加入,并签订书面协议。
排除标准:①伴随严重的器质性疾病者;②伴随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③存在精神疾病,不能正常沟通交流者;④中途失去联系,无法完成研究者。
1.3 方法
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健康管理模式,不做主动干预,仅在就诊时进行基础的用药、饮食及健康指导。
干预组患者则应用慢性病管理模式,方法如下:①健康档案建立。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录入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外,还要录入高血压症状、既往病史、生活及饮食习惯等,这样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一目了然,也方便管理。②心理疏导:与患者进行谈心,认真倾听其心理感受,同时展开疏导干预,帮助减轻心理负担。同时,可以向患者讲解高血压最新治疗进展、成功案例等,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进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③健康教育。由于高血压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此类人群理解能力、记忆力逐渐减退,在知识讲解时,要用简单直白的话语,并配合图片、模型、视频等,帮助患者更好的掌握疾病的表现、致病因素、药物作用、并发症等知识,有效纠正不良观念,提高对疾病和治疗的重视程度。此外,还可以发放宣传手册、定期举办讲座等,让患者知道合理运动、饮食以及规范用药对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④生活指导。饮食方面:结合患者的体质、病情和饮食喜好等,做好饮食规划,保证营养均衡,不要食用高钠、高脂肪的食物,钠摄入量≤5 g/d。运动方面:为增强身体机能,指导患者坚持进行爬山、散步、太极等有氧运动。生活方面:引导患者早睡早起,戒烟戒酒,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心态。⑤用药指导。教会患者血压测量的正确方法,为了监测病情发展,要定时测量,做好记录。告知患者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叮嘱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更换药物、停服等,让患者自行观察不良反应,并讲解简单处理方法。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在管理前后均进行血压水平测量,记录测量结果。②记录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情况,包括高血脂病、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软件整理数据,计数资料经χ2检验,用[n(%)]描述,计量资料经t检验,用(x±s)描述,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变化
管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差异极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组共计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常规组共计10例,发生率高达20.83%,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相关调查发现,以往人群死因主要是慢性传染性疾病,近些年来向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展,特别是高血压的致死率、患病率均在持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3]。高血压有着较高的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而且这已经成为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尽管通过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但是不能根治,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才能有效延缓并发症产生[4]。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很多患者依从性差,而且有着不良的生活习惯、健康习惯、饮食习惯等,对治疗效果均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在医院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管理,提升疾病防治效果[5]。
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是系统性的管理模式,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较,更加强调管理的主动性,以及日常管理流程中医护人员的引导作用、督促作用,还会加强护患良性互动,以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纠正不良生活健康及饮食习惯。此次研究中,96例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应用慢性病管理模式的为干预组,应用常规管理模式的为常规组,研究结果得知:尽管管理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都有所降低,但是干预组更低于常规组(P<0.05)。此外,干预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干预组通过慢性病管理,让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恢复到安全范围,也就延缓了病情发展,进而更好的预防并发症产生。
综上所述,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能让患者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预防并发症,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谭丽娟.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7):42-43.
[2]李建华.社区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伴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9,5(6):96-97.
[3]胡雪芹,张娓.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用于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16):1933-1936.
[4]劉保.社区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伴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3):235.
[5]黄建明,胡小芳.社区慢性病监控跟踪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人群的防治效果[J].青岛医药卫生,2018,50(4):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