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骨科创面的护理进展

2021-08-10王宏禄邓雪芹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4期
关键词:创面骨科

王宏禄 邓雪芹

摘  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用于临床,为以往伤口的治疗注入了新鲜血液,是目前临床上各种伤口治疗的首选方案,在加速组织的愈合、外形功能的恢复方面取得了不错的疗效。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完善,尤其在骨科各类疑难创面的治疗范围也不断扩大,而优质的护理方法对治疗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护理进行综述,从概述、操作过程、护理、并发症的处理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科学、更广泛地服务于临床。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骨科;创面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4-0013-03

护理由于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机械损伤和车祸的发生也随之增长,从而导致机体大面积创伤的患者日益增多。意外致异物残留于体内,如清创不彻底,感染率会大幅增加[1]。1992年由德国创伤外科Fleischmann[2]博士首先发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最早用于骨科组织缺损和感染性伤口的治疗。1994年,裘华德教授等把这项新技术引入国内,在骨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3]。它是以海绵多孔材料包裹传统的引流管,外用生物半透膜封闭,然后引流管连接负压源,最后持续的负压吸引,以便加大引流面积,过滤组织,保持导管通畅。VSD可以牵拉破损组织的作用而使肉芽加速生长。近年来VSD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创面,如开放性骨折伴组织缺损、断指再植、烧伤、压疮、糖尿病足等,取得良好效果[4]。

1  VSD的概述

VSD的优点在于:①多孔引流和泡沫材料,可以使高负压均匀分散,避免了常规负压引流少发的脏器组织被吸住或受力不匀而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5]。②VSD创造了低氧或无氧的环境,使血管增生的速度高于单纯纱布敷料包裹的创面,使组织酸化,pH降低使蛋白酶活性减弱,成纤维细胞活性增强,氧气释放增加,伤口愈合加快[6]。③生物半透膜具有单向透气能力,能有效释放坏死组织分解而产生的气体,而细菌不能逆行进入创面,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④密闭的负压环境能激发人体分泌释放纤溶蛋白激活物,使纤维蛋白溶解增强,实现伤口的自溶性清创[7]。⑤骨外科常伴有大面积软组织破损,很难发生一期愈合,需反复多次换药[8]。VSD操作简单,不需换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9]和医护人员工作量。⑥创面细菌被迅速引流,细菌数量降低,且生物膜抑制细菌进入创面,使患者抗生素的使用量降低。

2  VSD的操作过程

2.1  操作

剔除皮损周围3~5 cm毛发,常规消毒,对创面进行彻底地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充分止血。接着根据创面大小选择相应的填充敷料和2根引流管。将一薄层敷料盖于其上方,将引流管用敷料包裹后置于创面最深处。75%乙醇擦洗创伤周围皮肤,以去除表面油脂,用无菌纱布擦干周围皮肤,外涂3M皮肤保护膜,然后在敷料上覆盖生物半透膜,系膜法固定导管,粘贴范围超过正常皮膚的3~5 cm。注意保持贴膜的密封效果。最后安装负压表,调好合适的负压值,连接引流管保持持续负压。

2.2  负压调节

VSD技术的关键部分就是保证持续负压,负压是否中断以及大小直接影响伤口恢复,一般负压应保持在-125 mmHg~-450 mmHg(-0.02 MPa~-0.06 MPa)之间的负压。研究[10]表明用于处理感染性伤口的负压值应根据损伤面积大小调整,得出其治疗效果较佳值为-0.07 MPa。临床上负压应随损伤部位的组织情况而定[11]。一般选择-0.016~-0.04 MPa的低负压用于皮下脂肪的疏松创面。对于皮肤软组织缺损时改为-0.025~-0.04 MPa的负压。对于筋膜、肌肉等较致密组织时,应选择-0.04~-0.06 MPa较高的负压。负压数值的调节均以敷料收缩变硬,能够排出渗血、渗液为原则。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准备

完善各项相关术前检查。需告知患者术前1天晚上洗澡,常规禁食水。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铺好麻醉床,必要时铺气垫床及备好床头心电监护,准备好负压引流装置,确保中心负压通畅。

3.2  术后保持VSD引流管的通畅

①采用中心负压吸引较电动吸引器稳定、可靠,费用低,且无噪音干扰,所以中心负压吸引是VSD最佳选择[12]。根据个体病情调节合适的负压,妥善固定导管,导管硬度合适,长度适宜,不影响患者床上翻身,保持管道连接紧密,引流顺畅。确保引流管内有液柱波动,局部出现管型,粘贴密闭无漏气。仔细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及性质,做好记录,若异常及时处理。一般VSD可维持有效引流为5~7 d。需定期消毒皮肤,过期或泡沫变硬时需及时更换。②引流装置应处于伤口下方20~30 cm,且保持局部负压。一次性负压吸引袋需每天更换,若引流量超过引流袋的三分之二时,需随时更换,更换时应先用两把止血钳双向夹闭导管,再关闭负压,防止引流液回流到泡沫敷料内引起逆行感染。③经常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以防引流管受压或折叠而引流不畅。

3.3  疼痛护理

行持续负压吸引或负压变大时,患者疼痛感明显增强,可通过向引流管内滴止痛药、麻醉剂,以及芬太尼透皮贴缓解疼痛。研究[13]表明疼痛程度与负压值大小有关,适当调低负压后,疼痛一般都能缓解。护士首先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评估,耐心询问患者,对疼痛部位、性质、时间及程度做出正确的判断,调整体位,看电视、听音乐,必要时使用药物止痛。负压环境和敷料包裹都可能导致患者疼痛加重,可适当调低负压值,当患者疼痛缓解,再缓慢增加负压,直至维持有效范围内。做好患者的疼痛护理,才能保证良好的睡眠,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积极性。

3.4  营养支持

创伤造成的高代谢和引流液中丢失的大量蛋白质易导致负氮平衡,伤口不易愈合,因此VSD使用过程中,应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如根据病情及个人喜好配制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钙、铁、锌等元素的膳食,禁辛辣、刺激食物,督促患者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排便通畅。

3.5  功能锻炼

VSD技术可以有效缩短康复时间[14],从而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骨科术后的早期功能锻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持患肢功能位,鼓励患者循序渐进地完成肢体的主动、被动运动。上肢受损的患者应注意关节的活动,如肩、肘、腕关节的旋转及屈伸练习,肱二头肌收缩运动、握松拳运动等。下肢损伤的患者可行踝、膝、髋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运动,秋千拉手抬臀等,每20次为一组,每天3~4组,以患者不感觉疲劳、疼痛为宜,以防止深静脉血栓生成、关节僵直、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情况[15]。

3.6  心理护理

安慰患者,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手术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注意保护导管,防止牵拉。避免硬物或锐器划破薄膜,失去密闭效果。介绍VSD的优越性及成功的案例,鼓励其說出自身感受,耐心倾听,及时解除困惑,使其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增强信心,密切配合手术及治疗。

4  并发症的处理

4.1  敷料干结变硬

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因为生物半透膜的密封性已被破坏,可听到“嘶嘶”声,使VSD敷料脱醇,硬度增加。引流管处,三通连接处,薄膜边缘有液体渗出部位[16]为最容易发生漏气部位。二是因为创面无液体渗出。如果48 h内发生此现象,可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把生理盐水缓慢注入管道内,浸泡敷料使其变软。如48 h后虽敷料变硬,而无引流量,负压也存在,此况不用处理,一般不会降低到VSD创口的治疗效果。

4.2  引流管堵塞

术后前2天定时挤压导管,以防小血块或组织堵塞管腔。如引流管被坏死物堵塞,先去除负压,可同样注入生理盐水软化组织,再连接负压源,可反复进行此操作,必要时重新放置VSD敷料。

4.3  敷料鼓起

因除引流管堵塞以外,还可能是负压源出现异常,负压表头损坏,引流管受压、扭曲,管道接头处漏气,停电等,可根据问题采取相应处理。

4.4  感染

负压、隔离的创伤环境很容易使厌氧菌大量繁殖,所以临床上需要重视抗厌氧菌治疗。如果敷料出现有液体聚集,且表面附有黄绿色、绿脓色污物时,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如发现体温持续升高,伤口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提示出现感染现象或引流不畅,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患肢需用软枕垫高20°~30°,以利于减轻患肢肿胀,同时观察皮肤温度、颜色、动脉搏动、感觉、运动、血液回流及肿胀情况。鼓励患者多饮水,达2000 mL/d以上。督促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予雾化吸入,同时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预防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压疮等的发生。

4.5  出血

负压吸引使伤口血流加速,血管扩张,加之术后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常规使用抗凝药物,所以应加强患者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的监测。当发现短时吸引出大量鲜红色液体,应立即通知医生,尽早彻底清创止血。

5  小结

VSD是利用泡沫敷料覆盖皮损处,外面用生物半透膜封闭,其提供了洁净的环境,利于组织生长,促进修复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加快愈合[17]。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复杂难愈性创面可以提高植皮及皮瓣修复创面成活率,降低创面感染率。

综上所述可见,VSD技术治疗效果受护理质量影响明显,应注意观察VSD密闭性、负压维持、敷料外观、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患肢末端血运、身体耐受力、营养、活动及主动接受功能锻炼能力、自我监测、情绪状况等。VSD可促进患者创面愈合,减少患者住院天数,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使用,但其操作尚未形成统一规范,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潘年进,杨建华.VSD治疗骨折术后创面感染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0):38-40.

[2]张毅.负压引流术联合持续冲洗法治疗糖尿病足创面感染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4):74-75.

[3] 陈善冰.VSD技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98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63-65.

[4]陈一英,明黎,袁松柏,等.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与常规换药的临床疗效[J].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2018,7(3):4-6.

[5]程海霞,吴松梅,明晓锋,等.VSD对骨折创面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骨性标志物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23):3598-3602.

[6]陈宇.封闭式负压引流在一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伴感染创面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1):2597-2598

[7]刘光永.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4):56.

[8]庄虔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9,40(11):2676-2677.

[9]刘大洲,于志勇,白龙,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5):96-98.

[10]刘玉芳,谢肖霞.负压封闭引流术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6):37.

[11]李振,李海峰,石磊,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5):144-148.

[12]缪锟.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游离植皮、皮瓣移植术治疗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患者的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10):61-62.

[13]李雪萍.VSD负压引流术联合持续冲洗治疗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护理研究[J].中外医疗,2017,36(7):137-139.

[14]刘秀英,肖望,林洁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治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7):161-163.

[15]潘王毅.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骨科感染创面的临床价值.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1):86-88,93.

[16]方鸿,骆丽,李智,等.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烧伤及感染创面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9,39(4):367-368.

[17]任继魁,胡建武,安然,等.改良式VSD材料在感染创面负压冲洗引流中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9,41(7):634-635.

猜你喜欢

创面骨科
间歇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难愈性创面中的疗效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烧伤创面处理方法有讲究
封闭负压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应用体会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银纤维敷料联合负压伤口疗法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