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精细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8-10石如玉
石如玉
摘 要: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模式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期间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400例患者,均应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处理,其中实验组200例患者检查时应用精细护理模式,对照组200例患者则应用常规护理,比较组间检查时间、护理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各项负性情绪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实验组的检查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要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模式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有着明显的优势,该护理措施能够对患者不断提升的护理要求进行满足,从而有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且精细化的护理模式还能够从检查全程予以患者优化干预,有助于患者检查耗时的缩短,在避免检查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也有着优质的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无痛消化内镜;精细化护理模式;负性情绪;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5-0139-03
无痛消化内镜在各类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检查中十分常用,通过予以患者麻醉,能够有效消除患者胃镜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从而能够促进患者依从性的提升。但是,麻醉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如患者检查时的保护行反射消失,易出现误吸和反流等不良反应[1]。并且,患者往往对于麻醉存在一定的疑虑,再加上检查前常见的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更易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因此,优质的护理措施在患者的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必不可少。在本研究中,便针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期间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40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对不同护理措施下患者的检查所需时间和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差异进行了比较,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期间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400例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均应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分别纳入2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实验组,男117例、女83例,年龄区间20~65岁,年龄中位数(44.53±3.62)岁。对照组,男114例、女86例,年龄区间20~67岁,年龄中位数(44.29±3.61)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意义,可比较。医院伦理委员已同意此研究的开展,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无痛消化内镜适应证;②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精神疾病病史、认知障碍和沟通障碍;②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③麻醉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首先,医护人员应于检查前常规询问患者的一般资料,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史,明确患者而是否符合无痛消化内镜适应证。其次,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进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流程及检查后常见不良反应的宣教,提升患者对于该检查措施的了解。再次,医护人员应于检查完成后指导患者进行腹膜按摩,以达到促进气体排出的目的,并叮嘱患者注意饮食禁忌,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并通过糖分和蛋白质进行营养补充。
实验组则接受精细化护理模式。首先,医护人员应于检查前通过沟通的方式了解患者基本情况,语气要平缓,表情要自然,以达到辅助患者放松心态的目的。在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并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保障患者血压水平的平稳。在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时,医护人员应合理采用语言宣教和视频宣教等手段,进一步疏导患者的紧张、焦虑等复兴情绪,以达到提升依从性的目的。其次,患者进入检查室后,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已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并引导患者进行舒适体位的摆放。在进行麻醉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宣教麻醉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并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且,医护人员应于检测过程中关注患者的身体状态,当出现反流和误吸等情况时,应及时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并予以相应的干预。最后,因麻醉效果的影响,患者检查完成后会保持短时间的睡眠状态,医护人员应予以患者相应的保暖护理,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待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应通过家属陪同患者进行为期1 h的休息观察,待确定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后进行检查后相應注意事项的宣教,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饮食禁忌,并保持乐观心态。必要时,护理人员可为患者进行相关饮食计划的制定,避免检查后不良反应的出现。
1.4 评定标准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检查时间、护理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验证比较。
负性情绪评分:采用汉密顿焦虑(HAMA)量表及抑郁(HAMD)量表进行评定,前者满分56分,后者54分,分数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间呈负相关。
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呛咳。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差异,计数指标采用[n(%)]进行表示,并应用χ2进行检验,计量指标则应用(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后若P<0.05则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检查所需时间和负性情绪评分差异
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前HAMA和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检查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明确诊断是医学治疗的重要前提,我国传统中医中便有着“望、闻、问、切”四种基础检查诊断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诊断方式也在不断发展,无论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诊断的体格检查,还是利用X射線进行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均可帮助医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从而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在各类检查手段中,内镜技术较为特别,该技术是一种侵入式检查方式,通过将内镜置入患者体内,从而观察患者身体内部的病灶状态,同其他检查方式相比更直观[2]。但是,传统的消化内镜检查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患者接受程度较低,故在传统消化内镜的基础上,无痛消化内镜便随之出现,该技术既是在患者检查前通过麻醉药物使患者进行进入镇静、睡眠状态,从而消除胃镜检查的不适感。但是,因人们对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不了解,检查前常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易影响检查效果。为此,优质的护理措施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必不可少。
在本研究中,行精细护理模式的实验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护理后的HAMA、HAMD评分和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得出该研究结果的原因在于:精细护理能通过在检查前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和健康知识宣教,安抚患者负性情绪,而麻醉前的腹式呼吸指导和健康宣教还能够进一步安抚患者的负性情绪,检查过程中患者体征的密切观察能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应激暴露事件和检查所需时间的缩短,而检查后1h的观察和相应指导更是有助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3-4]。可以说,精细护理模式在保障整个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流程顺利进行方面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何欢学者的研究中,精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同本研究中的3.00%相近,且精细组的检查耗时也要低于普通组(P<0.05),该研究结果同本研究一致,进一步证明本研究结果的正确性[5]。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模式能够对患者的要求进行满足,有助于负性情绪的改善和检查耗时的缩短,并能够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敏,田宝苓.精细护理干预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3):148-150.
[2]申琴.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3):62,66.
[3]沈红丽.舒适护理干预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大医生,2017,2(9):163+167.
[4]云小余.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4):120,130.
[5]何欢.胃肠疾病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精细化护理模式的作用探讨[J].医药前沿,2019,9(6):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