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观察
2021-08-10荆安龙
荆安龙
摘 要:目的 通过改良双钢板法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展开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病例均来自于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在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患者,从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且均由30例患者所组成。将通过常规双钢板法展开医治的患者收纳入对照组,将通过改良双钢板法展开医治的患者收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得到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下地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改良双钢板法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术后康复速度快,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改良双钢板法、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5-0045-03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指的是Ⅴ型和Ⅵ型骨折患者,主要发生人群为青壮年人群,该病一般是因为患者的膝关节外展、内收以及垂直压缩等情况引发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业以及工业的逐渐发展,骨折患者的发生概率大大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会受到较大的影响[1]。所以,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极为必要。临床中,一般会通过双钢板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传统的双钢板术治疗患者,治疗效果一般,而随着临床技术的逐渐发展,将传统的双钢板术进行改良,不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又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加快康复速度,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2]。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病例均来自于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在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患者,从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病例均來自于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在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患者,从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且均由30例患者所组成。
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区间在21~47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10±3.3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区间在20~4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24±3.51)岁。在进行本次研究之前,作者制定一份同意书,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仔细阅读之后,在同意书上签字,表示同意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然后,作者将本次研究计划上报给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在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开展研究。研究对象中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同意书上签字患者;依从性高患者。
排除标准: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精神病患者;依从性差患者。
1.3 方法
常规双钢板法:术中采用腰硬麻醉,采取平卧位,在膝前的内外侧做一双切口,切口的长度范围在8~10 cm之间,顺延半月板的位置,切口关节囊,充分暴露出患者的关节面,利用C臂机,对塌陷的关节面进行修整,成功复位之后,在内侧平台处放置L型钢板,拧入锁定钉,在切口处放置引流管,通过负压引流。
改良双钢板法:患者通过硬膜外麻醉,采取平卧位,使用膝带,屈膝45°,在前正中联合后内侧做一个切口,选择T型钢板固定前内侧胫骨平台,在后内侧,利用三分之一型钢板进行固定,利用高尔夫型钢板固定外侧,在每个切口的位置留有宽度超过7 cm的皮桥,如果患者的半月板发生损伤,应该同意修复,如果患者的十字韧带发生撕裂性骨折,可以选择钢丝进行固定,手术中,应该对供血功能处的胫前区进行重视,放置对其进行剥离,使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大大降低。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得到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并发症(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直,伤口感染)发生概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下地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显效:骨折愈合显著,没有任何并发症的产生;有效:骨折愈合良好,有轻微的并发症的产生;无效:骨折愈合较差,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产生。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通过改良双钢板法展开医治之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程度较为明显,经统计学软件计算,高达93.33%(28/30),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双钢板法进行医治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改善程度与观察组相比,不明显,经统计学软件计算,只有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67%(2/30),关节僵直有1例,伤口感染有1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0.00%(6/30),其中创伤性关节炎有2例,关节僵直有2例,伤口感染有2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比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下地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9.01±2.23)周,(12.53±3.16)周,对照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21±2.53)周,(17.24±3.34)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病率较高,该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受到高能量的撞击,从而使患者发生粉碎性骨折,在发生骨折后,患者的膝关节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情况,膝关节的正常运动对于人们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其控制着人们的活动,所以,胫骨平台的重要性极大。如果患者在患病前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以及运动指导,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患者的关节逐渐出现僵硬情况,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出现肌肉萎缩等严重的不良情况,使患者发生关节功能障碍,或者创伤性关节炎等情况,从而使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3]。
传统上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一般会通过单侧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中,骨折端面完全暴露,但骨生物学没有得到重视,手术中的切口较大,暴露范围也会逐渐增加[4],除此之外,胫前区没有丰富的血运,手术不当以及骨折等情况会使骨折愈合速度产生影响,治疗效果一般[5]。通过改良的双钢板法治疗,手术切口的选择会绕开胫前区,通过骨折窗复位内侧胫骨平台,利用外侧切口的肌肉组织来覆盖内置物[6]。后内侧以及外侧的两处切口的皮桥宽度足够宽,可以覆盖内置物[7]。除此之外,通过双侧钢板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促进骨折复位以及愈合速度,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8]。另外,双钢板的应用,可以帮助对侧骨折的愈合,对于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并且手术难度也不会增加,手术的长期疗效得到显著改善[9]。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通过改良双钢板法展开医治之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唐华[10]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30%,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6.7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0.00%,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16.70%,和本次研究结果大致相符。
综上所述,通过改良双钢板法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罗汉超.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21(7):572-573.
[2]梁晋荣.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J].医药,2016,1(6):217.
[3]付涛.改良双钢板法治疗SchazkerⅣ,Ⅴ,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3):279-284.
[4]于洪涧,杨洪佳.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17(16):284-285.
[5]劉琼.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4):80-81.
[6]王春生.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法与微创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对照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7,3(6):682-683.
[7]王中伟.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疗前沿,2016,8(7):58-59.
[8]陈赛.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80例疗效评估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6,19(22):146-147.
[9]胡跃明.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24(10):255-256.
[10]唐华.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24(2):16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