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段性功能锻炼对腰间盘突出术后的效果研究

2021-08-10任光华王荣生王伟昌王伟雄李胜开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腰间盘直腿性功能

任光华,王荣生,王伟昌,王伟雄,李胜开

(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骨科,广东信宜 525300)

腰间盘突出是骨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包括腰腿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1]。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进展, 腰间盘突出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 给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手术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常用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腰腿疼痛等临床症状, 但受术后瘢痕组织、硬膜周围纤维化等因素的影响,易引发局部硬膜囊受压及神经根黏连等并发症,反而增加疼痛感,不利于患者预后[2]。有报道指出,对腰间盘突出术后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3]。 基于此,该研究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90 例腰间盘突出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阶段性功能锻炼的实际干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骨科收治的90 例腰间盘突出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腰间盘突出;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临床资料齐全;依从性良好,患者自愿参与该研究。 排除标准:存在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患者;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脊柱手术史者;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 例。 对照组中,男 28 例,女 17 例;年龄 42~68 岁,平均年龄(52.63±7.12)岁;突出类型:旁侧型突出31 例,中央型突出14例。研究组中,男 26 例,女 19 例;年龄 43~66 岁,平均年龄(52.50±6.77)岁;突出类型:旁侧型突出 29 例,中央型突出1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康复。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训练、基础护理等,随访直到术后6 个月。

1.2.2 研究组

采用阶段性功能锻炼,具体如下。 (1)第一阶段(住院期间):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对接受能力较差或老年患者进行每日督导, 直到患者可完全掌握为止;对于部分文化水平较高患者可通过文字、图画方式给予督导,无需每日当面指导;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患者做直腿抬高训练、 踝关节背伸及背屈运动,其中直腿抬高训练方法为开始时指导患者直腿抬高30°,将此姿势保持15 s 左右,双腿交替练习,接着逐渐地增大抬高角度,直到患者无法耐受为止,10 组/次,3 次/d;踝关节背伸及背屈运动方法为双脚交替运动,单个动作保持 10 s,20 组/次,3 次/d;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主动运动,包括睡姿、坐姿、站姿以及腰背肌训练等,训练强度均以患者可耐受为宜。(2)第二阶段 (出院后): 在患者出院时向其发放健康宣传手册、视频等,并耐心地为患者讲解和演示,让患者更好地了解功能锻炼方法;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电话随访,1 次/周,随访直到术后6 个月;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功能锻炼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锻炼姿势问题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积极解决;出院后对患者加强腰背肌力量训练指导,纠正患者的不良姿势,避免病情复发;贴墙运动:指导患者背墙而立,将身体贴近墙壁,保持此姿势 5 min,3 组/次,2 次/d;伸背运动:指导患者取俯卧位,使用双肘将上半身支撑起来,保持此姿势15 s,5 组/次,3 次/d;屈髋、屈膝运动:患者取仰卧位,用双手将膝关节环抱并缓慢地向胸部靠近,直至患者最大耐受度,并保持此姿势 5 s,3 组/次,3 次/d;伸腰运动:指导患者双脚分开保持与肩部同宽,双手护腰,保持腰部处于后伸姿势,维持此姿势 25 s,3 组/次,3 次/d。

1.3 观察指标

(1)于术前、术后3 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范围0~29 分,评分越高提示腰椎功能越好。(2)于术前、术后3 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腰腿痛程度,评分范围0~10 分,评分越高提示腰痛越严重。 (3)于术前、术后3 个月应用量角器测量患者直腿抬高试验的角度。(4)于术前、术后6 个月时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估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范围0~100 分,评分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采用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腰椎功能、腰痛程度、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的JOA 评分、VAS 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的JOA 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均大于术前,VAS 评分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 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大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JOA 评分、VAS 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比较()

表1 两组患者JOA 评分、VAS 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P<0.05

组别JOA 评分(分)术前 术后3 个月VAS 评分(分)术前 术后3 个月对照组(n=45)研究组(n=45)t 值P 值12.77±3.12 12.62±2.92 1.142 0.662 20.25±5.10*26.80±4.72*6.323 0.000 7.50±1.74 7.57±1.65 0.196 0.845 3.84±0.93*1.60±0.53*14.038 0.000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术前 术后3 个月64.47±6.58 64.20±6.35 0.198 0.843 68.10±7.20*75.25±7.85*4.503 0.000

2.2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的QOL-BREF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的 QOLBREF 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的QOL-BREF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 QOL-BREF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 QOL-BREF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术前 术后6 个月t 值 P 值对照组(n=45)研究组(n=45)t 值P 值62.52±7.88 61.30±8.37 0.712 0.478 68.37±9.20 74.72±9.57 3.209 0.002 3.240 7.081 0.002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出现神经根水肿1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45);对照组出现神经根水肿5 例、神经根粘连 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17.78%(8/4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劳作、生活方式的改变,腰间盘突出发生率逐渐上升, 患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对腰间盘突出患者主张采用康复训练来改善其腰椎功能, 缓解腰腿痛症状,但常规康复训练指导的干预效果不太理想[4]。因此,对腰间盘突出患者加强康复功能训练,改善其临床症状和腰椎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魏倩等[5]研究指出,阶段性功能训练阶段干预可明显缓解腰间盘突出患者的腰腿疼痛感,增大直腿抬高角度,有助改善患者肌力、腰椎功能。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该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 个月,研究组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 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大于对照组,而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腰间盘突出患者进行阶段性功能锻炼不仅可显著改善其腰椎功能,减轻腰腿痛症状,同时还可增大直腿抬高角度。 究其原因在于,阶段性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患者腰间盘压力,缓解其肌肉痉挛状态,加速软组织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逐渐恢复腰椎运动及神经结构的平面运动,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缓解腰腿疼痛程度的目的[6]。同时,直腿抬高训练可加快患者腿部静脉回流,缓解周围组织、神经根水肿,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下肢肌肉组织的自我修复,进而增大直腿抬高角度。

该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 个月,研究组的QOLBREF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阶段性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腰间盘突出患者的生存质量。刘理迪等[7]学者研究也指出,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腰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究其原因为,阶段性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缓解其腰腿痛症状,让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对其生存质量的提升作用显著。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阶段性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腰间盘突出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预后。 刘艳等[8]研究认为,早期主动直腿抬高训练可有效活动神经根, 促进局部血液流动,从而缓解局部炎症反应,减少神经根水肿、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阶段性功能锻炼可改善腰间盘突出患者的腰椎功能,缓解其腰腿痛症状,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好,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腰间盘直腿性功能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手术与保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分析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加强膝盖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腰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78例疗效观察
直腿坐强腰肾
运动与性功能
中药附子汤加减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