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脂联素、D-二聚体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2021-08-10陈贺
陈贺
(商丘市中医院 检验科,河南 商丘 476000)
介入治疗可及时、有效地开通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促进梗死动脉血流恢复,进而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是目前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较为有效的方案[1]。但是介入治疗开通血管的同时可能存在着微血管破裂、再灌注损伤等情况,导致预后不佳。因而及时评估介入治疗预后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法的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STEMI是由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破裂所致,而AS斑块破裂与炎症刺激、高凝状态等相关,因而炎症反应、高凝状态与STEMI发生、进展相关[2]。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3],D-二聚体(D-dimer,D-D)是常用的凝血指标[4],两指标的情况可能反映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情况。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APN、D-D水平对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商丘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纳入标准:①符合STEMI相关诊断标准[5];②首次发病,且行介入治疗;③介入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2~3级。(2)排除标准:①具有心脏瓣膜病史;②伴有严重感染性疾病;③急性脑血管疾病;④伴有血液系统疾病;⑤介入治疗术中出现心肌梗死。
1.2 方法
1.2.1介入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完善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术前口服阿司匹林(Bayer S.p.A,注册证号H20160684)300 mg、氯吡格雷(Sanofi Clir SNC,注册证号H20150258)300 mg;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入路,穿刺后留置6F动脉管鞘,术中注入1 000 U·(kg·h)-1肝素(Sanofi -aventis France,注册证号H20170273),导入造影导管达到升主动脉后撤出导丝,然后运用5F Judkins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球囊进行导管扩张或血管支架的植入,满意后拔出鞘管,并加压包扎,术后根据医嘱使用药物。
1.2.2血清APN、D-D水平检测 介入治疗前,于早上7时至10时,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以3 500 r·min-1离心15 min,离心半径为13.5 cm,分为2份,其中1份运用罗氏cobas c311全自动生化仪及配套的试剂盒检测血清APN水平,另1份采用迈瑞C2000-4半自动血凝仪及配套的试剂盒检测D-D水平。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及实验室规范进行。
1.2.3预后评估方法 术后1个月,进行复诊,均行CAG检查,临床工作者参照《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评估预后情况[6],若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管腔无狭窄或狭窄<50%则表示预后良好;若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或术后1个月内再次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再次住院、行介入治疗等则示预后不良。
2 结果
2.1 预后情况随访1个月,100例STEMI患者介入治疗后,65例预后良好,占65.00%(65/100),35例患者预后不良,占35.00%(35/100)。
2.2 不同预后患者基线资料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APN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预后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3 血清APN、D-D水平对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将血清APN、D-D水平作为自变量,将介入治疗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1=预后不良,0=预后良好),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PN水平低表达,D-D水平高表达可增加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风险(OR>1,P<0.05)。见表2。
表2 血清APN、D-D水平对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分析结果
2.4 血清APN、D-D水平预测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价值将血清APN、D-D水平作为自变量,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1=预后不良,0=预后良好),绘制ROC曲线显示,血清APN、D-D水平单项及联合预测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35、0.854、0.868(>0.7),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见表3、图1。
表3 血清APN、D-D水平预测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价值分析
APN为脂联素;D-D为D-二聚体。
介入治疗预后的曲线图
3 讨论
目前,临床评估STEMI介入治疗预后的“金标准”为CAG,但是CAG属于侵入性检查,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与风险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临床运用具有局限性。临床研究发现,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是炎症性纤维增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血管膜上斑块形成可导致血栓形成,引起纤维帽不稳,导致斑块破裂、出血等,引起管腔狭窄,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7-8]。而介入治疗通过恢复梗死动脉的血运情况,来挽救濒死心肌,因而通过观察凝血因子、炎症因子的变化可一定程度上体现STEMI患者介入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100例STEMI患者介入治疗后,预后不良占35.00%,可见预后不良风险较高,需尽早进行干预。
本研究中,预后不良组血清APN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初步提示了血清APN水平降低、D-D水平升高可影响STEMI患者介入的预后,进一步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APN水平低表达,D-D水平高表达可增加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风险,再次证实了血清APN、D-D水平与介入治疗预后密切相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STEMI介入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心肌再灌注,而APN水平低表达,D-D水平高表达可提示患者体内存在大量的炎症因子或血栓形成,可导致心肌组织缺血缺氧,造成心肌组织坏死,进而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导致介入治疗失败。APN是一种激素蛋白,可由内皮细胞产生,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血脂紊乱及抗AS的作用。李运伟等[9]研究发现,心肌梗死伴低APN的患者介入治疗后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因而通过观察APN水平变化可提示介入治疗预后情况。D-D是较为常见的凝血指标,D-D水平的高表达表示机体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导致血栓事件发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0]。而介入治疗需保证血管的通畅性,维持循环血液循环,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而血栓的形成可导致血管闭塞,并分泌炎症因子,加重内皮功能损害,导致治疗失败。
此外,本研究中,血清APN、D-D水平单项及联合预测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35、0.854、0.868(>0.7),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因而临床工作者可通过检测血清APN、D-D水平来评估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情况,以此调整临床干预方案。APN、D-D均可反映机体氧化反应、炎症程度,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但本研究未进行探讨,存在着局限性,可在未来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血清APN、D-D水平可影响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情况,血清APN水平低表达,D-D水平高表达,可能提示患者预后越差,通过检测血清APN、D-D水平可预测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情况,且两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