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初心 担使命 谱写民族高等教育绚丽篇章

2021-08-09巩君慧赵晓红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使命初心

巩君慧 赵晓红

【摘要】本文概述学校的档案是学校60多年诞生、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记忆,也是新中国71年西藏各项事业取得伟大成就、民族高等教育和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记忆缩影,讲述着民大人谱写中国梦西藏篇章的初心故事和使命担当。

【关键词】学校档案;民大记忆;初心;使命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108-02

【本文著录格式】巩君慧,赵晓红 .守初心 担使命 谱写民族高等教育绚丽篇章——档案里的“民大记忆”[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1):108-109.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藏民族大学校内科研项目“高校照片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9MDY06)成果之一。

一、档案记录和保存学校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西藏民族大学60多年诞生、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记忆,是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西藏各族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生动体现;是新中国71年民族高等教育和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都物化在了学校的每一份档案中,讲述着民大人谱写中国梦西藏篇章的初心故事和使命担当。

二、档案见证民大人的初心与使命

西藏民族大学坐落于渭水河畔美丽的咸阳。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1957年,为西藏民主改革准备干部的人才需求使命催生了“西藏公学”的创办,1965年,学校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7月,更为“西藏民族大学”。

当翻开学校的大事记、年鉴、校史、组织史资料和民大人物口述访谈资料时,它清晰地呈现了学校重大发展的足迹。1956年,为了准备西藏的民主改革,中央抽调各省市大批干部陆续进藏工作,也在社会上吸收大量藏族干部和职工。但由于西藏当时地方政府和上层的抵制态度,昌都地区局部发生的叛乱,干部和工人的大量增加,物价上涨等诸多因素,中央认为“西藏实行改革的条件还没有成熟”。[1]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問题》中指出:“西藏由于条件还不成熟,还没有进行民主改革。已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不进行改革。”[2]为培养藏族干部,并为西藏以后的革命和建设储备人才,中央指示由“西藏自己在内地办学培”。[3]西藏工委即在内地开始筹建西藏干部学校(暂名)。于是刚参加工作又自愿学习的3400多名藏族学员从西藏各地先后到达甘肃兰州、山丹,四川成都、雅安,陕西西安、虢镇等地分散学习。1957年8月,党中央将西藏干部学校定名为西藏公学。1960年底,伟大的民主改革完成,西藏建设的新形势不仅需求政治干部,还急需专业技术人才,为此学校相继开设了农学、畜牧兽医、邮电、卫生等7个专业。1971年在西藏林芝筹建分校,1978年更名为西藏农牧学院。此后,改革开放的春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学校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持续进行了3次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划。2003年,学校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10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通过。2007年7月,学校确立走内涵式发展的战略,主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进科研兴校等。2009年3月,学校成为国家民委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学校。2013年,“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挂牌揭幕。2015年,秦汉新校区规划经自治区通过并开工建设。2018年,民族学(藏学)学科是区博士点建设一级学科。2018年9月,民大60年校庆华诞之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充分肯定了学校60年来办学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新起点上的新要求,使全校各族师生深切感受到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西藏人民、对西藏高等教育、对西藏民族大学的特殊关怀,在全校、全区掀起了学习贺信精神的热潮。两年多来,学校始终以总书记贺信精神为指引,全校师生把总书记贺信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学习中。

民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创造了多个西藏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 “第一”,培养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8万余名,“西藏干部摇篮”的美誉不胫而走。她也是西藏高等教育孵化器、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和文化传承创新平台,在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和西藏高等教育史上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民大的每一个辉煌和成就都凝聚着民大人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走进校史馆展览厅和档案馆舍照片长廊,一幅幅生动的老照片讲述着当年艰苦创业的辛酸往事。你会看到,在1957年公学筹建之初,咸阳校址还没选好,还处于分散办学的状况,没有操场,师生们自己修,没有食堂和宿舍,自己建。1958年公学开学初期,首批学生80%以上是翻身农奴和奴隶的孩子,不认识汉字,不会说汉语,也不懂藏文,针对学生的实际,老师们自编拼音教材,拼音旁摆着相关的实物图片,见图说话,见物认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汉语水平。林芝分校筹建时,筹建者们在林芝尼洋河南岸足木沟山下荒芜的草甸沙滩上,自力更生,白手起家,为解决生活问题,自己搭棚种菜,砍柴做饭,打地铺,住大通铺;为建电站,没有推土机和挖掘机,师生们只能靠自己双手拿铁锨、十字镐挖,甚至用抓丁和手指把石子抠出来,劳动中常有人负伤带病还在继续,还有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民大今天的档案,记录了民大人昨天的回忆,勾勒出了民大迈步新征程的步步发展规划和蓝图。从建校初干部培养到专业教育的转变;从确立走内涵发展之路到现今实施转型创新发展战略,走出有中国特色、青藏高原特点的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民大一次次跨越,一次次涅磐,一次次新生,每一步都有档案的服务、记录和见证。那一个个荣誉证书、一张张奖状、一枚枚奖牌、一个个奖杯,记录着民大在校园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科专业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创新、党建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化发展等方方面面付出的61载芳华,是民大人奋力谱写中国梦西藏篇章的点点滴滴。那些科研优秀成果、专利证书、成果鉴定证书等,它们都在传播着藏民族、门巴族和珞巴族等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研究探索高原科学与技术,解决西藏经济建设发展、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现实难题,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部委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民大人求真务实,刻苦钻研,深入高原田野,与时俱进,不断取得新攻关、新突破的研究态度和学术风范。

还有民族团结教育档案宣传着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记录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建设美丽民大的办学法宝之一。从藏汉师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确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每年3月),到“手拉手、结对子”制度、发挥思政课贯穿民族团结教育重大育人功能等方式 ,展现了民大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诉说着民族团结之花四季芬芳,各族师生充分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一家亲,在西藏各领域结下丰硕成果,促进了西藏社会的长治久安,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受援工作档案材料诉说着西藏民族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改革开放后,尤其1994年中央确定“分片负责,对口支援”的援藏方式以来,教育部等加大了教育援藏支持力度,自2002年始至今,先后有复旦大学等13所部属高校和单位对口支援了民大,有150多名援藏教师来校任教、挂职,为民大培养159名博硕士教师,接受我校教师交流学习和挂职有217人,接受学生交流学习和联合培养632人,援建实验室7个,资助出版著作和教材23部……。[4]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咸阳市政府也在援助资金和秦汉新校区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对民大的支持。援藏单位和援藏教师们以无悔的奉献为西藏谱写教育大爱,铺就发展新“天路”。

“强基惠民”驻村工作档案记录着自2011年以來近10年民大人10批次 400名教师驻守在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地区的改则县和普兰县5 个村居的驻村工作故事。他们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藏北高原,深入各村,走入每户,当好“政策讲解员”“党建指导员”,“维稳排头兵”,“发展引路人”,“脱贫先锋队”,强化感党恩教育、推进疫情防控、美化村居环境、创新帮扶模式、加强村民技能培训等,筑牢基层一线发展稳定的根,全力助推改则县和普兰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为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赶超进位接续贡献力量。队员们几百个日夜克服高原恶劣环境反应的驻村经历诉说着民大人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扶贫赞歌。

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档案记录了学校广泛进行国际交流、合作活动的显著成果,先后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高校建立合作协议,在“一带一路”加强与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国家研究中积极发挥贡献和力量,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一路征程,一路绚丽。西藏民族大学的成长与发展史就是新中国71年西藏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国家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和西藏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学校的档案则是物化了的这段峥嵘岁月的记忆。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忘初心,担负起新时代赋予学校培养“靠得住、 用得上 、下得去、留得住”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国家、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长治久安和长足发展,建设团结美丽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使命,砥砺前行,再谱精彩华章。

参考文献:

[1]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组织史资料编委会,西藏自治区档案局编著.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组织史资料[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18.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N].人民日报,1957-6-19.

[3]中国/西藏民族学院校史编写组.西藏民族学院校史(1958-1998)[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8.8:3.

[4]http://www.xzmu.edu.cn/mdxs.jsp

作者简介:巩君慧(1980-),女,陕西周至,硕士,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赵晓红(1968-),女,河南洛阳,本科,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使命初心
百年风华 初心不改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不灭的初心(节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慢养心灵,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