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习总书记陕西考察讲话精神探索高职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2021-08-09王倩

文教资料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

王倩

摘 要: 习近平同志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陕西新时代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改革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本文结合习近平同志来陕考察讲话精神,从以学生为中心、引领绿色行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拓宽思政教育育人渠道、“三全”育人、发挥实践育人效果等六个方面探索高职思政教育改革路径,不断推进高职思政教育向纵深发展,切实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 来陕考察 高职思政教育 改革路径

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键时刻,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同志先后到陕西商洛、安康、西安等地进行考察,深入自然保护区、贫困山区、社区、学校、企业等地,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等方面了解情况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为做好陕西新时代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习近平同志到陕考察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使思政教育者对高职思政教育的困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探索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改革路径具有一定的启示。

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对思政课建设作出过重要部署。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10多个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不断推动思政教育改革,要求思政教育结合时代特点不断丰富完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实现,需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教育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目前,需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认识到高职思政教育的困境,不断探索思政教育方式(1)。

一、高职思政教育的困境解读

(一)缺乏对思政教育的重视。

一些高职院校把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作为目标,看重知识,忽略言行,忽视学生在素质方面的提升。日常教学重点放在技能培训上,学生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得不到提升,导致一些职业院校毕业生素质不高(2)(102-103)。

(二)思政教育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思政教育与学生的实际工作和生活缺乏联系,而且缺少实用性,进入社会后,学生往往无法适用工作环境。教学内容大多是已有的资料,教师用传统的教材讲授,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少,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用的教学案例学生没有切身体会,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未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作用。

(三)思政教育缺乏协同效应。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这一主体完成的一项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学生个人等多方面力量的相互配合。总的来说,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并不是唯一渠道。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的路径探析

(一)创新思想价值引领方式,以学生为中心。

用学生身边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以身边之事讲生动故事。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同志在考察中指出,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具体落实到思政教育中,就是以学生作为终极发展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总体要求。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做到三貼近,一是思政教育要贴近学生实际;二是要贴近学生生活;三是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内容既要贴合当今的社会实际,又要符合时代精神要求。教育者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大道理,将理论知识讲得亲切有味、生动活泼,让学生听得懂、听得进,通过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不断强化思政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学生的爱国心、强国志和报国情。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课程与思政教育点的结合之处。既将专业课程打造成为学生喜爱的金课,又充分发挥育人实效,实现传授知识和思想引导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认识(3)(71)。

(二)以生态为导向,把绿色的理念贯穿在思政教育之中,引领绿色行为。

习近平同志来陕考察期间讲到,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他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绿色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实际教学和学生活动中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从强调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对确保中华民族长久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思政课归根结底是教育人的工作,思政教育改革的其中一大任务是思考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更重要的内容是密切关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的具体改变,最直观的是学生行为的改变,能否做到知行合一(4)(71,18)。高职思政课教学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此内容讲授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绿色理念,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保护环境。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停留在讲授层面,通过理论讲授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或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通过手抄报、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融入绿色生态理念。缺乏实践环节的教学或活动,导致难以检验实际的教学效果。从生态导向来看,可以把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考察的部分内容,强化学生的绿色保护意识,把思政教育的着眼点落到实处。

(三)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制造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教育目标。素质教育在进行理论讲授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对劳动就业、不断创新的科学认识,不断加强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核心的工匠精神并大力弘扬梦桃精神,树立先进典型、通过活动推广典型,发挥典型的旗帜带动作用;营造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培育品牌文化。通过学风建设、文体活动的开展、工匠之星评选、优秀毕业生讲座、优秀校友的宣传、劳模的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等,打造工匠精神特色文化品牌并形成长效机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多维践履阵地,拓宽思政教育育人渠道。

推进第二课堂网络思政教育,用好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各类直播平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开展网络舆情分析,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用好网络平台和网络语言,有效引导大学生。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地用革命精神教育学生,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老一辈革命家的力量,探索前进的方向。通过实施“五个五十工程”系列活动、四史教育等活动,革命思想深入学生心中。其次,建设、建立革命思想教育基地,把红色革命历史以现代拓展训练的形式再现,并在传统体验式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完善,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探索革命历史教育的新形势。通过观影、线上心得分享、积极落实青年大学习等活动,实现思政教育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优势互补,更好地思政教育的目的。

(五)建立多方共建机制,在思政教育中践行“三全”育人。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围绕高校育人目标,从战略高度出发,研究制定育人体系,在思政教育中奏响“三全”育人主旋律,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真正做到所有工作都为立德树人的目的服务,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所有人都参与。专业课教师不断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法治精神、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思政课程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宣传部、团委等部门组织开展读书研讨会、主题辩论会、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完善心理育人机制,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的四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资助中心通过开展扶志、扶智等系列活动,通过感恩主题征文、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知恩感恩的良好品质;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谈心谈话、主题班会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和组织观念,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要想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核心素养的专业型人才,必须与时俱进,了解社会和企业现状,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学校可以委派教师到企业中参观调研,在与单位领导、学校往届毕业生的座谈中总结行业单位员工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找到学校教育的重点和着力点,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的良好对接,避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无法适应环境、人岗不匹配的情况。

(六)发挥实践育人效果,打通思政课堂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在思政教育中理论与实践两手抓,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体验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实践新形式,建立科学、全面的多维评价体系。在校大学生接触的大部分知识都来自书本,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有限,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还有待提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尤其是与专业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两者达到平衡统一,学生既可以把所学应用到实践中服务社会,又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到工厂企业等地方实习,也可以通过参加志愿服务、三下乡等活动深化認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在实践中提高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在亲身参与中认识中国国情、深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增强才干。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来陕考察讲话精神,在思政教育中进一步传承延安精神、西迁精神、梦桃精神及全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出来的舍身忘己、全力以赴的精神和家国情怀,让思政教育者们意识到思政教育中仍存在缺乏重视、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缺乏协同效应的问题。结合新时代要求,在思政教育中注重创新思想价值引领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态为导向,把绿色的理念贯穿于思政教育之中,引领绿色行为;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多维践履阵地,拓宽思政教育育人渠道;建立多方共建机制,让思政教育中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发挥实践育人作用,打通思政课堂的最后一公里,把握思政教育规律,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董晨.试论中职德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职业,2018(30).

[3]刘永.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78).

[4]李杰伟.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改革路径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34(1).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模式的改革路径探析
数字时代社科学术期刊改革路径的思考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以学生主体发展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改革?探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浅谈城市照明管理的现状及改革路径与发展趋势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路径探析
职业能力视角下高职外贸函电教育改革的路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