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社科学术期刊改革路径的思考

2017-02-13刘建昌

新媒体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数字时代

刘建昌

摘 要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社科学术期刊的改革是发展的必然。文章站在数字时代的视角,对当前社科期刊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改革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数字时代;社科学术期刊;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2-0068-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受到极大冲击,学术期刊不得不通过深化改革应对当前形势的变化。在传统媒体中,学术期刊承担着学术研究平台和展示科研成果的重要任务,是展现科研水平、文化实力的重要窗口。而面对数字时代的考验,学术期刊也不得不进行数字化转型,但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学术期刊内容与发展潮流的矛盾、阅读方式变化与传统文本之间的矛盾等,这正是数字时代背景下社科学术期刊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

1 数字时代社科学术期刊面临的问题

1)发展水平不高。当前,我国各类期刊近1万种,其中多数是依托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主办的,总的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小、主题乱、水平低、效益差等。由于社科学术期刊种类较多,但单体规模小,资源配置极不平衡,致使许多期刊不专注于学术研究,而是把精力放在“经营版面”上。另外,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有的社科学术期刊转型动力不足,在办刊理念、采编及发行模式上仍固守老思维,仍期刊缺乏活力,走下坡路。当前,国家引导鼓励社会科学研究的政策导向越来越明显,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与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社科学术期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社科学术期刊由于其自身发展水平不足,难以满足这一要求,与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极不相称[1]。在数字化转型中,许多期刊只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展示渠道和呈现的方式,从办刊理念、资源发掘与利用上并没有较大变化。

2)办刊资金短缺。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发展涉及到人才引进、专家咨询、学术交流、人员培训,以及编、审、出版、发行等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数字化的进程中,更涉及到硬件资源的配备、软件程序的研发、网络渠道的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但是,目前我国社科学术期刊的办刊资源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十分薄弱。现在大部分期刊挂靠于科研机构或高校,其经费由主管单位进行划拨,但这些划拨的经费一般只能维持日常工作的运转,创新性工作难以开展。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学术期刊中70%以上无力自负盈亏。另外,由于社会学术期刊阅读群体较小,发行量小,既不可能依靠发行赢利,其他市场化的路径也较窄,这决定了此类期刊依靠市场生存的机率很小。在数字时代,对社会学术期刊转型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资金的匮乏使这个进程举步维艰。

3)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按照目前的相关法律,在期刊数字化进程中,对知识产仅的保护不够具体,难以做到有法可依,如在涉及到数字平台、网站、数字论文转载等版权问题时,难以找到明晰的法律条文。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论文作者所引用文献的版权问题;二是期刊对相关数据库进行授权时,论文作者的版权问题;三是数字论文版权界定问题等。

4)数字化人才短缺。社科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大数据等专业技术,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还要求同时具备学术素质、社科专业思维以及数字专业的人才。正因如此,当前期刊数字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依然按照纸质出版的思维及运作模式进行数字化建设,致使数字化建设简单化、单一化,距离真正的数字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但目前期刊管理体制较为僵化,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面临的制约因素很多,影响了数字化进程。

2 推进社会学术期刊改革的路径探讨

1)整合期刊数据资源。

要实现社科学术期刊的全面、深度转型,有必要对学术资源进行整合,制定统一的规范和科学的、具有约束力的评价体系,使期刊数字化进程体现学术出版的内在规律和自身价值。在应用数字技术的背景下,创建统一的论文采编网络平台,对稿件做出统一的规范的要求,设定标准化的门槛。推进编审程序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利用网络公布工作流程,并对每个稿件的进程进行动态化公示。利用数字技术,打破投稿、审稿、编稿的时空限制,提高工作效率。在整合资源的前提下,建立社科学术联盟,研究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加强版面费等收费管理,杜绝权钱交易和学术腐败,营造健康向上、公开公正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氛围。

2)完善数字化建设体系。

(1)创建多元化传播平台。当前,信息传播尤其是网络信息传播终端高度发达,人们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电子阅读器等设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期刊的数字化建设,必须顺应这一形势,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及微信、微博、App等工具,积极开发学术发布数字化终端平台。其中,微博也是期刊建设自媒体的重要手段。在西方国家,就有知名社科学术期刊通过“脸书”成功建成自媒体。微博与“脸书”的功能相似,它具备自动传播、即时、简要、高效的特点。利用微博,期刊可以有效拓展传播渠道,打造开放性、互动式的微平台,构建成符合时代特点的浅阅读、快阅读和信息碎片化的微出版体系,从而实现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市场的开

发[3]。通过自己的官微,还可以实现编读之间、编审之间交互式的沟通,即时发布约稿和组稿信息以及行业动态信息。微信是近几年新兴的又一自媒体传播工具,目前使用人数超过了7亿人,它支持语音信息、视频、图片和文字信息的传播,用户之间可以多人次、多群体交流。在传播对象方面,微博是不确定的,其大众性传播特征明显;而微信传播的受众的特定的群体,其针对性更强。期刊利用微信构建公众平台,可以及时要有需求的受众有针对性地推送有关的图片、语音和文字信息,使受众享受“点菜式”服务。

同时,要加强数字化阵地建设,创建权威性网站,及时发布期刊发展概况、学术成果、学术研究的热点难点、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的应用等信息。网站设置互动功能,既可以让读者、作者发表意见建议,也可以吸引社会各办参与合作。加快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开发数字阅读、订阅、互动、投稿、编审等功能,开辟新的发展渠道。

(2)丰富呈现方式。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人们所获取信息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如PPT、Flash、视频、图片、网络广播等,不同的人群都有其特定的偏好。在学术呈现方式的选择上,期刊要防止呈现方式的单一化,要对学术信息进行数字化再加工,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学术推介,培养相对固定的学术受众群体。

(3)加强品牌建设。传统社科学术期刊存在受众少、发行范围小、深奥难懂等特点。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这些特点易使期刊信息淹没于海量信息之中。因此,在数字化建设进程中,期刊应致力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强化吸引力效应。如以网站为依托,以特定领域的学术研究为特色,打造信息发布、观点交流、资讯推送、学术交往的功能群,将通过网络将功能延伸至数字化终端设备[4]。

3)加强版权保护。

一是牢固树立版权意识,在信息登载、传播、转载、转化等过程中,始终将版权信息与学术信息进行捆绑。二是制定关于版权的规范与标准,加强过程监管,保证学术信息传播的合法性。三是加强法治建设,将法理学与版权数字化相结合,紧密联系当前信息传播的渠道、方式、载体、呈现形式等实际,对相关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增加详细可操作的条款。

4)创新人才使用机制。

针对现有人才结构不适应期刊数字化建设的现状,要创新队伍建设机制,突破体制的约束。一是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力度,着力招录既在社科研究方面有特长,又具备现代信息思维和数字化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二是在编制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聘请顾问、招录聘用制人员的方式壮大人才队伍。三是针对期刊数字化过程对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大的状况,通过技术外包的形式,将数字化建设委托给专业化团队进行,并接受其日常工作的咨询服务,从而提高数字化建设和管理、维护水平。

3 结束语

当前,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我国社科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着水平不高、管理失范、版权保护不力和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对此,首先要整合资源,以公开公正、保证学术的严肃性为原则,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其次,要完善期刊数字化体系建设,从平台搭建、丰富呈现方式、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再次,针对数字化的新特点,要完善法规制度,使版权保护有法可依;最后,要突破使用人才的体制约束,为社科学术期刊新形势下的健康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沈秀.论数字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编辑力的提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232-1237.

[2]林丽芳.数字时代学术期刊服务意识的转型[J].现代出版,2014(3):36-38.

[3]马涛,李继红.数字时代学术期刊整合服务模式初探[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42(2):83-86.

[4]李频.数字时代社科学术期刊改革路径的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51(4):55-66.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数字时代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研究
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创业指导探讨
数字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型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浅谈城市照明管理的现状及改革路径与发展趋势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