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021-08-09陈婕娴

文教资料 2021年13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实践教学

陈婕娴

摘   要: 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推进的背景下,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要想为广州及珠三角地区输送人才,必须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能满足珠三角地区行业的能力需求,还能应对香港澳门地区行业能力需求的挑战,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符合经济大环境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推行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背景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研究参考。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实践教学

一、引言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及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由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及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珠三角)等九个地市组成,构成了中国强而有力的经济区域,一个开放程度高、活力强的经济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1](90-96)。高职教育必须顺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大湾区转型与升级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挑战与机遇,还是科技创新发展、教育规模扩大的新挑战与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职业教育应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典型模范,为各行各业培养和提供更优秀、素质更高的职业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首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数据截至2018年年底,粤港澳大湾区九座城市中拥有高职院校合约70所,约占广东省高职院校数量的八成[2](96-98,138)。广东、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三地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三地高等职业教育的差异化,可以说各有侧重和优势。但就整个大湾区的统一规划和发展来看,三地高职院校各自的优势暂时没有有效地互补,无法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湾区的高职教育协同发展[3](11-17)。究其原因,缺少实质性的合作平台,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推进,职业教育应顺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行改革。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应位处大湾区区域,办学紧贴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专业错位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有教养、有本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要想为广州及珠三角地区输送人才,必须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能满足珠三角地区行业的能力需求,还能应对香港澳门地区行业能力需求的挑战,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符合经济大环境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其中实践教学部分尤为重要。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推行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纲要》强调,要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4](42-47)。产业和市场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具有稳固的支撑作用,在互惠互利合作的进程中,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才结构需要,以科学、专业和系统的角度制定多样化的发展标准,创新融合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是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5](86-98)。本课题结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当前高等教育新时代改革浪潮中需要激流勇进,不断改革,在教学实践化的指引下重点增强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特别是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改革中,要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有利地理环境和政策支持,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以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出发点,逐步创新相关学科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达到环境艺术专业课程理想的教学效果。目前,针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将改革重点放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我国的环境艺术课程实践部分教学效果较薄弱,因此需要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地进行针对性改革,提高整体实践教学质量[6](165-166)。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二、加强校企之间的教学实践合作

(一)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地域性作用

企业和学校设计团队和教学团队可根据教学需求将一个完整的具有粤港澳背景的设计项目分解成若干部分的设计任务,可在其中选择适合学生完成的任务。学生可以阶段性地在企业和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企业粤港澳背景的设计项目,在不同学年、学期及不同的工作岗位完成不同的任务,在同一项目中应具有三个年级的学生,以老带新,协同共进。

(二)校企合作开发实践教学教材

可以结合具体的项目开发实践教学教材,譬如在“专题设计”课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工程项目可以使用来自企业的粤港澳大湾区背景的设计工程。譬如其中施工图绘制环节的内容可以置入实践教学内容,以某个独立的设计案例作为切入点,编写企业是如何针对该方案绘制施工图的,包含绘制的内容、绘制的规范、绘制的方法与技巧等。

(三)为课程提供典型实践教学案例

结合校企合作开发实践教学教材中的真实设计项目,将设计项目拆分成不同部分,譬如可以在每个项目从中选择概念设计、施工图绘制、效果图绘制、手绘效果图绘制、创意概念表现,将对应的内容置入实践进行教学。

(四)为教学团队注入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企业人才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着重增强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可通过挂职锻炼等形式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企业中邀请优秀的企业设计人才加入教学团队,为教学团队注入强而有力的教学支撑。企业的优秀人才具备非常深厚的实践经验,为实践教学提供宝贵的资源。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粤港澳地区的高校教师应加强交流与学习,学院可派出本专业教师到香港地区、澳门地区进行访学、参观、参与课题建设。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相互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一方面,广东地区的教师可以到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开展定期的实践教学工作。另一方面,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的教师可以到广东地区进行定期的实践教学工作。可以开展阶段性短期教学活动和以学期或者學年为单位的教学活动。

四、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粤港澳地区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采取“官方”途径与“民间”途径相结合的模式。

(一)“官方”途径

各地高校可定期组织香港地区、澳门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学生进行学术交流,譬如共同参加项目设计工作、参加学术交流、参加课题建设、参加短期课程学习、参加毕业设计展览等,在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不忘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的改革需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方法应采用“模块化”“项目化”或“基于工作过程”的按工作岗位所需的形式,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舞台”上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学生表演的是“职业过程”。其实就是着重强调课程设计、教学活动、竞赛目标与工作过程之间的高度融合。由浅及深,层层推进,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真正意义上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民间”途径

平时粤港澳地区的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社交软件进行专业探讨、专业知识分享,相邀参观粤港澳地区各种类型博物馆,到各地区的典型区域了解粤港澳各地区的特色文化。

五、课程内容的设置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需要将粤港澳地区的特色文化、地区特点融入其中。现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制图基础与施工图绘制”及“住宅空间设计”为例。

首先“制图基础与施工图绘制”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制图标准与规范,都是以结合室内设计制图规范教授GB标准为主要内容的。经过教学改革后,课程内容可融合香港澳门地区的工程项目案例,将香港澳门地区的制图标准以案例教学法的形式融入课程内容中,使学生同时能够掌握粤港澳地区的制图标准,以为将来在粤港澳地区工作做好铺垫。在“住宅空间设计”中,可以通过工作任务的形式,将粤港澳地区典型的住宅空间作为工作任务的设计案例,可结合港澳台地域文化特点作为方案设计的设计主题。在学生阶段了解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的本土文化,为将来在粤港澳地区工作提供必要的交流基础。

六、加强毕业设计联展

自2000年年初以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每年举行毕业设计作品展。展览主要在广州地区,期间有一年还邀请了澳门地区的师生到从化校区展厅观看学习交流。当年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已经具备与澳门地区同等院校进行交流的经验,特别是在毕业设计展览这一范畴内。

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粤港澳地区的艺术设计高校可进行毕业设计联展,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构建起良性竞争机制,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粤港澳地区的艺术设计高职院校可以强强联合,分别在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珠三角地区,利用校园环境或者面向社会大众的开放性艺术馆、美术馆等场所作为毕业设计作品的展览场所,同时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展示。

毕业设计展览作为学院对外宣传的方式之一,是学院办学的形象窗口,能体现学院的教学水平及学生的综合职业技术能力和地区文化的特点。毕业设计作品展览不仅是对高职学生3年学习的有效考查,还是学院展示办学特色、教学成果的平台。同时是构建高校与社会连接的纽带,是对学生、学校的全方位展现,是十分完整的实践教学。

七、结语

实践可以说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核心环节。第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用的实践教学方法要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投入,使学生对设计实践活动充满兴趣,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专业的设计实践活动,进行创新设计。这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对于专业课程的基本要求。第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能使学生自主地开展探索与研究性质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践验证所学的专业技能与知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质与教学特点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粤港澳大湾区飞快发展的背景下应与时俱进,根据时代所需的人才要求做出相应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宾,董福荣.广州高职院校发展中的战略选择研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分析[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9,7(02).

[2]程养林.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2).

[3]黄兆军.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20(07).

[4]蔡炜,耿丹青.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体系建设结合点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9(12).

[5]钟小波.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及合作思考[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18,39(01).

[6]宋爽,刘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与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艺术教育,2016(10).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2019年度质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YJG201919)。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实践教学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