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纲要”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1-08-09沈建刚李咏宾马桂花

文教资料 2021年13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纲要教学模式

沈建刚 李咏宾 马桂花

摘   要: “纲要”课程,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对于受教育者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作用。“纲要”课程“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已经日趋成熟。梳理“纲要”课程“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当前“纲要”课程教学,还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 纲要   教学模式   实践创新

一、课前教学预期的“三提升”

1.提高学生把握知识的能力

学生对于“纲要”课程基础知识的了解和记忆是学习和理解“纲要”课程的基础,也是“纲要”课程教学开展的基础。在“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对“纲要”课基础知识进行强化记忆是整个模式能够正常开展的关键。

一方面,每学期开学伊始,任课教师会给学生布置阅读“纲要”课程课本任务。“纲要”课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内容翔实准确,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理论性,也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另一方面,将“纲要”每章节课后的学生必需文献整理成电子文档,在每学期开学初将电子文档发给各位同学,让学生们按照课程进度按时阅读完相关内容。将《中国共产党九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作为必需书籍,让学生按时完成阅读。

通过阅读课本和必需文献、书籍,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于中国近现代史发展方向和趋势有了宏观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纲要”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

在“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下,理论水平的提高是“纲要”教学的重点和核心。“纲要”课程的第一属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是“纲要”课程的首要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在“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下,“纲要”课程按照理论学习有收获的要求,要求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侧重于理论教学,尤其是历史逻辑的演进和发展。教学中应该重点梳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理论等。让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知识文化水平,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逻辑,提升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水平。

3.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关注的另外一个重点,也是“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的亮点。在“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从每学期教学伊始就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将实践教学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由于“纲要”课程的学科属性,学生在现实素材当中便于找到与“纲要”课程相关的实物、文献、视频、照片等。在“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下,通过红歌演唱、书画展示、诗歌朗诵、历史遗迹调查、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实践项目的开展,不仅可以发挥加强学生的“五个认同”的作用,更可以促进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从历史的视角分析解释今天遇到的现实问题。

二、课中教学难题的“三破解”

1.破解近代以来中国深重灾难缘由的难题

在“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下,破解近代以来中国深重灾难缘由的难题成为“纲要”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当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辉煌成就,看到近代以来中国一直被动挨打,都有一个疑惑,那就是中国近代以来为什么会落后,什么原因使我们陷入无尽的苦难当中。因此,面对学生的疑惑,“三提三破四清”教學模式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科学设计、严谨论证,让学生从内外两个方面探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

一方面,清中期以后中国政府发展进一步僵化,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影响,中国进一步实行闭关锁国的策略,进一步人为地拉开和西方国家的发展距离。由于技术代差的出现,中国在应对坚船利炮的西方国家时,只能被动挨打。另一方面,由于新航路开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走上侵略扩展道路,利用武力征服世界,利用暴力积累财富,中国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的对象。

2.破解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谜题

中国近现代史最主要的历史经验是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以来一次次被侵略,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留下深深的烙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所有人的理想寄托,这个理想寄托的前提是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可以说,从洋务派到维新派,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现代化一直是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发展的主题。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近代以后主动隔开与西方的交流,使中国社会现代化起步非常晚。当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不断入侵中国时,中国由于技术落后和制度腐败,屡屡战败,最后往往以割地赔款收场。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灾难日益深重,使现代化起步一次一次被推迟,一次一次被打断。

3.破解中国共产党逐步成为领导核心的课题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人民希望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厄运。但是一次次探索,人民等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不断带领中国人民,一步一步从苦难中走出,带领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社会领导核心既有中国共产党自身优秀品质的因素,又有历史和人民自觉选择的因素。

三、课后学生思路的“四清楚”

1.清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

鲜明的政治导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基石,是整个社会体系运作的基础。学生通过“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清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开始就和中国文化逐步融合发展,逐步变为党和人民改造社会的思想基础和思想武器。“纲要”课程不仅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路线,还要讲清楚党和人民曾经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犯的错误,更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迭代发展的历史背景。

2.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领导一切”。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其执政地位的取得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历史必然。党的领导不仅是我们发展的基石,更是我国最大的政治原则,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否定、不能动摇。

在“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党发展的历史脉络。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不良思想此起彼伏,不断出现,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误区和盲区。“纲要”课程作为正本清源的关键课程,必须发挥正本清源的历史重任,讲清楚党的历史发展脉络,讲清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正面回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让其自觉树立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历史情怀。

3.清楚改革开放伟大历程

改革开放是当前我国能够飞速发展的有效路径,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实行四十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前大学生对于改革初期的艰辛和困难了解不足,对于当时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认识不足。

在“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加清楚改革开放伟大历程。通过对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讲解,学生能够深层次、多角度,学习、体会、领悟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面临的巨大阻力等。

4.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建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我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前提。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在“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加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建过程。

通过对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从知识到理论、从历史到现实的论述和讲解,学生构建起强大的社会主义认同。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解释,让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中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纲要”课程“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

1.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一般学生认为“纲要”课程就是讲历史的课程,但是“纲要”课程的第一属性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逻辑的讲授,让学生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

“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政治第一性的原则对“纲要”进行设计,使学生通过对“纲要”课程的学习,更能够理解当前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不易和中国制度建立的不易。自觉树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自觉将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国家发展之中。

2.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是多位“纲要”课程一线教师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也是根据多年学生思想困惑而针对性设计的教学方案。“三提”主要针对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基础知识较弱,从理论到实践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于“纲要”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破”主要依据当前学界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最新研究,从历史逻辑出发,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让大学生明白近代以来中国深重灾难的原因,了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曲折性。同时,让大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3.具有很强的学理性

“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性讲授,也不是简单的政治性宣传,而是精心设计、环环相扣,让学生通过对“纲要”课程重点难点的学习架构逻辑严密的历史逻辑。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发展不以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明白历史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过程,但是历史的主体和主线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历史逻辑有明确的认识,能够解答学生思想中的困惑。教师通过对历史进程的逻辑梳理,提高学生认识历史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07).

[2]陈始发,熊小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1):105-109.

[3]吴起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学理意涵刍议[J].中共党史研究,2020(01):24-29.

[4]董佳宋,学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的“3C”维度——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0(10):87-9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课题“社会交流与文化交融视阈下新疆双语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7XMZ 0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新疆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实證调研对象”(项目编号:30100200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2018年度教研教改项目“新时代视阈下新疆农业大学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GSCF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新疆农业大学2020年校级教研教改项目“新疆红色历史人物故事集”(项目编号:2020HSCC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纲要教学模式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