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创新教学,助力学生发展

2021-08-09穆好杰

学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思想政治高中

穆好杰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创新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诠释与组织保障。思想政治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组织手段和应对策略,导致学生在学习质量和参与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本文重点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创新教学展开研究,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1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92

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生在课堂环节的参与和学习效果上存在不足,往往产生消极、抵触等不良状态,不仅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效果,还使课堂教授的整体性难以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合理、科学的组织手段和引导方法,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下面,笔者对此浅谈几点见解。

一、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主体发挥欠缺。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的主体发挥和能动参与尤为重要。然而,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惯用传统教学思想,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不仅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质量,还使学生的政治素养难以得到有效培养。同时,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对学生应试内容的讲解,缺乏有效的引导策略,致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不到有效发展。

2.课堂氛围不足。课堂环境、学習氛围等方面的营造,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未知信息的探索心理,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体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沿用传统教法,缺乏对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生主观意识的引导,导致学生在主体参与的感官和心态上存在不足,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致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教学反馈呈现滞后性的问题。

3.环节组织不当。课堂环节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环节的组织和设计,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组织性,还能使学生在活动环节的引导下展开积极的探究与学习活动,有助于打牢学生的课堂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发展中,部分教师未能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来设计课堂环节,导致环节组织与实际学情产生脱离,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体验呈现不足的现象,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高效掌握和吸收课堂信息,还使课堂活动的开展得以有效、有序进行。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仍然采取单一讲授、示范讲演的方式进行教学,枯燥乏味且引导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部分教师还未采取正确有效的引导手段,进而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差异学情的现象。

二、开展高中政治课堂创新教学的具体策略

1.构建情境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以语言讲授为主,引导学生对课堂新知展开学习活动,缺乏有效的激趣手段,导致学生的主体参与效果不佳。对此,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情境课堂导入其中,以其图像、音效、视频等生动形象的直观展示为引导,让学生充分感知课堂内容和学习目标,更易于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灵活构建情境课堂,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和探索的主题场景,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实现有效教学。如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形态的演变和具体特点,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有关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构建以社会形态演变为主的情境课堂,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社会形态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激发学生对社会形态这一知识点的探究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科学精神。

2.设置问题环节,加深学生课堂理解。问题环节是课堂活动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巩固其学生的课堂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作答情况,将课堂问题进行延伸与拓展,使学生的认知思维得到提升,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灵活设置问题环节,把握学生的思考方向,保证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度学习与有效探究,从而实现其有效设问的教学目的。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设置以下探究问题:(1)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需要完成什么任务?(2)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有什么关系?(3)为什么我国不能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通过对课堂问题的灵活设计,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还能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3.展开话题讨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话题讨论的有效开展,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课堂效果。同时,以热点话题或主题讨论为牵引,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公共参与得到加强,进而实现其素质发展的目标。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情发展和学情基础,合理展开话题讨论,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导向,促进其主体的有效发展。如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各知识点展开深入把握和科学分析活动,我结合当前的学情发展,设置相关的讨论议题,如“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如何认识中共八大”等,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以“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这一议题为例,引入建国初期时工商业发展情境、集体经济转变的社情现状,以图文为依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思辨讨论的效果。通过话题组织、议题讨论等形式,既能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思想政治高中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