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互动与习作的有效衔接

2021-08-09卢惠琴

学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口语交际语文素养

卢惠琴

摘 要:口语交际互动与小学语文习作的有效衔接是助推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断积淀的有力举措。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互动的特点,悟透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互动对学生习作的意义,通过帮助学生理解语义、使学生习作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良好习作策略等途径,让口语与习作有机融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组织语言;挖掘交际习作资源,深入感知等,让学生习作能力日益攀升。

关键词:口语交际;互动;习作;有效衔接;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1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70

口语交际是语言的“口头表达”,习作是语言的“书面表现”。语言的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整体,语言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将语言知识以系统化、有序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及探究性的输出目标促成语言知识的内化与延伸应用。口语交际与习作具有天然的逻辑与紧密的内在联系,它们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如果单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将会导致学生口语表达不规范;如果在习作教学中忽视了“说”这一前提,将会导致学生习作与生活脱节、缺乏真情实感。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促成口语交际互动与习作的有效衔接,让学生形成说出心中感悟、写下口中话语的习惯,继而为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下文将从口语交际互动的特点及其对学生习作的意义入手,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阐释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互动与习作有效衔接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互动的特点

(一)生活化及大众化

口语是生活中人与人沟通交流最常用的语言组织形式,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语言的组织与选择在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并没有过多的标准、规范限制,大众均可使用,并且贴近生活,极具地域风格特色。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方式一般形成于家庭与学校,因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因此家长、教师的口语交际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交流沟通能力。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普遍设置了“口语交际”模块,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交际场景请学生自主表达情感、观点和意见,对提升学生表达及表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动性及综合性

口语交际的互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交流沟通的双方或多方之间的互动。说话者与听话者相互分享体验、感悟或就某一事件展开探讨,双方角色可以互换,听话者会根据说话者调整自己的状态、行为,如语速、表情等;其二,交际双方及多方与语境的交互。语境是口语交际互动依托的环境条件,小学中高年级口语交际训练中常用的语境为问路与指路、介绍自己和家庭成员等,在不同的语境中学生要选择不同的语言组织与表达方式。口语交际互动的综合性体现在口语表达内容上,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学生认知的外在表现。

(三)生动性及灵动性

口语交际互动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充满情感,反映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感受,内容也十分丰富,学生可以直抒胸臆,说出对一件事的看法,也可以从自身出发经过思考表达出对事件的观点等。口语交际互动不仅仅是语言交际,还包括非语言交际,如肢体语言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等。例如,竖起大拇指是表达对对方观点的赞同;当听到悲伤消息时头微微低垂。这些表情、肢体动作在口语交际中至关重要,使语言的情感更加饱满,也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了情感的纽带,使口语交际互动不再是语言的双向传输,而是以语言为载体、以非语言为辅助的情感交流活动。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互动对学生习作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理解语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写作分为两个阶段:一、二年级为写话,三至六年级为习作。相对于写话来说,习作涉及的语境更为抽象,通常将语境融入作文题目及材料中,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在习作前开展口语交际互动训练,结合相应的语境创设口语交际场景能够将抽象的语境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便于学生理解的场景,学生在参与口语交际互动中也能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对某事件的体验等表达观点、情感、交流与分享心得,可帮助学生理解语义。

(二)使学生习作贴近生活

口語交际互动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其本身便是生活中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因此口语交际互动有助于学生在习作中融入真情实感。例如,在景物描写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等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景物,请学生讨论景物的特点及由此引发的联想与想象等,再指导学生将自己讨论中表达的口语转化为书面语形成一篇小短文,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习作内容千篇一律、情感空洞等问题。不仅如此,依托生活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交流、沟通再用文字记录所说,符合语言系统性的基本原则。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策略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储备,习作能力也有所提升,但在面对不同习作训练主体时仍然会出现“脑中有想法,肚中无笔墨”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语言知识储备量及语言素材积累不足,并且尚未形成良好的习作策略。口语交际互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内容涉及广泛,不仅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学生习作的重要素材,交际的过程、人物的表情与肢体动作等也可转化为活灵活现的书面语,学生通过交谈及观察,自己的表达技巧得到了训练,习作能力也会获得全面提升。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互动与习作有效衔接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情感

生活是学生口语交际互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习作灵感的来源。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雪天景色,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雪花真漂亮,站在上面一定柔软、舒服;有的说雪花像飞舞的梨花,潇洒而美丽;有的说雪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冬天下雪、夏天下雨?有的则说,冬天有雪,估计和温度有关,因为水有冰、水、水汽三种形态,雪花是冰态、是固体的。通过真看、真感受,学生对雪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再请学生在课下围绕课上探讨的问题收集资料并以《雪的小知识》为主题进行写作。在该教学案例中,教师并未以景色描写为主题开展习作训练,主要在于当代学生思维活跃,看问题的视角也大不相同,学生普遍表示想要知道雪形成的原因,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以《雪的小知识》为主题组织学生习作不仅能促成口语交际互动与习作的有效衔接,还能彰显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口语交际语文素养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试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部曲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