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为本的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探析
2021-08-09李义初
【摘 要】试卷是学生实际学习成效的集中体现,试卷讲评能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弥补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因而讲评课备受广大教师重视。素养时代的试卷讲评课应立足于全面育人的高度,基于命题分析的教学视角,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多维开放的教学环境,创设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文化,克服传统讲评课重分不重人、重解题不重析题、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学弊端,最大程度发挥试卷讲评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试卷讲评;历史教学
【作者简介】李义初,高级教师。
【基金项目】福建省龙岩市高中专家工作室课题“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GZZJ2020-013)
随着课程改革带动的教学发展,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以适应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师最为关注的研究课题。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的探讨聚焦于新的授课方式和復习课教学,讲评课的教学问题极少论及。试卷讲评课作为新型授课和复习课的有机延伸,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传统试卷讲评课重分不重人、重解题不重析题、重教师不重学生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试卷讲评课亟须转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以高三历史试卷讲评课为例,试从教学理念、教学视角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探讨讲评课转型。
一、教学理念:由侧重提分转向全面育人
历史教学应该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培养一定的分析能力。这体现素养时代历史教育着眼于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也符合教育“成人、立人”的本质追求[1]。传统教学理念常将试卷讲评的目标定位为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提升解题能力,关注的是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应试能力的发展,而非将来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新理念下的讲评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转变。
(一)凸显价值引领
教育部颁布的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位居核心功能首位,核心价值位列考查内容首位,可见,现行的高考评价体系更注重价值引领作用。近年的高考试题也体现了这一倾向,更注重挖掘历史学科中蕴含的育人资源,考查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价值观念,以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因此,讲评课应该相应地凸显试题的价值内涵,以符合素养时代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要求。如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9题: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传统讲评方式是: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和《新青年》对“革命”“科学”“民主”关注度的变化,可判断A项正确,其余三项结合学科知识可判断错误。这一讲评流程能弥补学生知识与解题能力的不足,但忽视了试题的价值引领作用。1915年,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民族振兴,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领导新文化运动。1919年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及十月革命的影响,众人开始反思民主的局限,更多地宣传十月革命,并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因此,该题的价值立意在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为救国救民不断探索并认可马克思主义。基于这一立意,教师应在基本的知识点讲解外,引领学生形成坚定的信仰和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
(二)关注素养培育
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和主体内容,体现了国家在育人要求上的新变化,即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根本转型[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到:“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3]因此,素养时代的试卷讲评应聚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涵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品格。如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32题: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测试结果显示,笔者执教班级错选B项的学生高达40.7%,其思路是:因为公民失去政治热情,不愿意参加公民大会,雅典政府才会强迫公民参加。显然,选错的学生以代入的方式认识雅典的民主政治,体现出学生以自身经验解题,而没有培养历史研究的时空观念的缺陷。古代雅典的城邦利益高于一切,公民的个体利益处于城邦利益之下,城邦本位和集体利益至上是雅典宪政的基本特征。在这种民主体制下,出席公民大会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如果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不够多,就会出现题干材料描述的现象。[4]讲评时教师要明晰题目考核的角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缺乏的学科素养。如本题就可以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古代雅典的政治理念,使之站在雅典宪政体制的角度以雅典民主政治观解题,学生自然会养成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进行考察、分析的意识。
二、教学视角:由解题传授转向命题分析
价值引领和素养导向是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追求之一,命题者在出试题时必然要考虑试题的导向作用。基于命题角度分析试卷可以更清楚地找到命题者想要考核的知识点,进而准确回答问题,有效得分。讲评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站在命题者的立场,洞悉高考考什么、为什么考和怎样考等基本问题,从命题立意和命题技巧两个角度入手,跳出传统讲评课就题论题、绕着试题转的窠臼,提高学生析题、解题能力。
(一)分析命题立意
命题立意集中体现试题的指导意图。基于命题立意进行讲评,能使学生对高考考查内容、考查目的和考查方式有清晰的认知,为学生解题提供更为明确的分析思路与思考方向,还可以引领学生矫正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当前高考的命题理念逐步从“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转变,试卷讲评课自然也应相应地有所改变。如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2题给出了一个表(材料略)并提问:“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有学者认为,开放性试题的命制,应立足于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教学要求,考查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释问题和论证问题”的意识与能力[5]。因此讲评这道试题时,要引导学生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探究:这些中外历史材料有何关联,想考查什么;结合2018、2019年全国Ⅰ卷的第42题,你有什么新想法吗?开放性试题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站在命题立意的高度讲评此类试题,学生能从似无规律的繁杂信息中找到逻辑线索,理顺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思路,养成以理性的眼光、批判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去发现、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素养。
(二)分析命题技巧
素养时代的命题技巧指依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对标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的水平划分,命制足以检测考生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素养水平与层次的技巧。讲评时,教师应细化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在试题中的具体体现,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与明晰的路径。如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41题给出了清康乾时期、晚清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关税率的变化、特征等信息(材料略),并设问:(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本题重在考查“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讲评时可以先向学生解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学业质量水平”和“历史解释”的相关描述。然后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业质量水平和历史解释在本题中的具体体现:第(1)问体现历史解释学业质量水平前三级的考查要求;第(2)问体现历史解释要达到学业质量水平第四级的要求。最后展示学生的典型回答,并与具体问题要求的历史解释考查层次相比较,发现学生回答与参考答案之间的差距,明了学生的失分点。通过讲评,学生能直观感受自己在历史解释素养上所达到的层次和不足,从而补上缺失。
三、教学方式:由单向封闭转向多维开放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分析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是个体解决真实的专业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时所需的关键能力或必备品格”[6]。可见,核心素养是学生个体独具的素养品质。但在传统的讲评课中,教师常将自己的观点和思维方法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这种单向封闭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品质的培育。因此,教师应创造多维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平台,使其在探究和实践中不断体验,将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内化为自身独具的素养。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文本等课堂教学资源间的对话交流。
众所周知,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理解、迁移、模仿、运用等学习实践,不断体验、感悟、内化而成,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试卷讲评课是反思性的教学活动,这种反思应侧重于学生而非教师。教师虽然也能凭经验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出分析和指导,但学生的自我诊断能更准确地找到个人问题的真正症结。因此,讲评时教师不应“代劳”,而是指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找出失误的具体原因,进而促使学生自我纠正不良的学习行为,促进自身素养发展。如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1题,该题涉及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材料略),并设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说说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主动思考失分原因,笔者下发参考答案和《非选择题自我诊断表》(见表1),要求学生根据参考答案自我诊断。讲评时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分析存在的问题。有学生分析后认为,自己第(1)题失分的原因是没有准确理解题意而漏答了宋代乡约制度的内容,对材料的概括也不完整。笔者肯定了学生的自我诊断,进而引导学生从历史解释角度有条理且全面地概述历史发展进程,并给出历史解释。通过自我诊断与教师评价的互相结合,学生掌握了准确解释历史现象的答题方式。
同时,除了学生个体的自我内化,同伴互助也是较为有效的方式。同学之间年龄相仿,心智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相似,思维方式也较为接近,在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较易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思维方式,也更易在对照中发现彼此的优点与不足,从而相互激励进取。教师可以在讲评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探讨,并适时予以点拨。
综上所述,学生的发展是历史教育的根本旨归,也是试卷讲评课的价值追求。素养时代的试卷讲评课应立足于全面育人的高度,基于命题分析的教学视角,突出素养培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多维开放的教学环境,克服传统讲评课重分不重人、重解题不重析题、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学弊端。这不仅是顺应新时期高考改革的需要,也是素养时代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周明.历史教学:“人”不可缺席: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为例[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8(12):43-46.
[2]朱汉国.浅议21世纪以来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5(10):3-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J].贵州社会科学,2009(11):112-122.
[5]徐奉先,刘芃.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8(4):3-7.
[6]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25-34.
(責任编辑:朱晓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