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的抗疫精神:生成逻辑、思想内涵及思政价值研究

2021-08-09章元红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生成逻辑思想内涵

章元红

[摘  要]20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实践中铸了就伟大的抗疫精神。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这种精神进行了全面而科学的阐述。探寻其生成逻辑、思想内涵及思政价值,既有助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所阐述的“伟大的抗疫精神”,也便于更好把握与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抗疫精神;生成逻辑;思想内涵;思政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21)04-0078-05

一、引言

伟大斗争锻炼伟大精神[1](p302)。2020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斗争中,经受住艰苦卓绝的历史考验,取得了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2]。这一伟大精神,是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色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国精神谱系中最新的结晶,是新时代最闪耀的精神标识[2],是党和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夺取胜利的精神财富。

2021年,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思考研究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思想内涵及思政价值,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更是引领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年学子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更好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需要。

二、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

(一)疫情危机是抗疫精神孕育的契机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截至2021年5月,全球累计确诊1亿多人,累计死亡人数达300多万。疫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严重影响全球经济。2020年7月9日,Vanguard举办2020年下半年经济及市场展望线上媒体发布会,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王黔博士在会上指出,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致使全球陷入现代历史上最严重危机,经济收缩是最大幅度的,远超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危机是一把双刃剑,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提出的“挑战—应战”理论揭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规律:危机常常是人类精神孕育的契机。从词源学角度看,危机本是复合词,意为危与机并存,二者相辅相成。2020年3月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危机的精辟论述,激发起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昂扬斗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举国同心,与新冠肺炎疫情展开殊死较量,严峻的疫情危机成为了孕育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契机。

(二)传统基因是抗疫精神生成的渊源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磨难但百折不挠的民族,因为这个民族具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1](p303)。

远古时代的华夏儿女,不仅有“结绳记事”的聪颖智慧,更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舍我精神,有“逐日至死化为邓林”的坚毅品质。这些精神品质,经过时间的积淀,凝练成一种带有中华民族特质的民族精神,深植中华儿女血液,推动历史不断向前。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瓜分国土,索取赔款,践踏主权。面对如此国耻,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书写着不屈的斗争历史。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凭借不屈的民族精神站起来了,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国,肆虐全球。中国人民凭借着坚强不屈的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历史上的又一英勇壮举[2],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

(三)抗疫实践是抗疫精神生成的土壤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活动方式。“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与认识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进到新一高度。”[3]毛泽东同志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这一论断,科学阐述了人类的实践活动与认知活动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知的前提,没有实践认知就无从谈起;认知是实践的升华,科学的认知能更好指导实践;而这认知既是对世界万物之本质与规律的不断理解与总结,也是对人类自身改造世界之能力与精神的反思与总结。因此,人类改造世界的精神是伴随改造世界的实践而诞生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关系。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激起人类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人民军队闻令而动,火速集结;白衣天使舍家逆行,救治生命;建筑工人挑灯夜战,崛起雷神火神;志愿者自发行动,奔波于大街小巷;科研工作者埋头实验室,提取毒株,研发疫苗……人民于实践中淬炼出有时代风骨与中国特色的伟大抗疫精神,华夏大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无时不见,无处不有,这种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演绎了“每一个人都了不起”[4]的传奇故事。

三、抗疫精神的思想内涵

(一)“生命至上”吻合人民立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始终”“第一位”“最重要”清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契合,与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高度吻合。正是由于党中央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召开21次会议研究决策、领导组织疫情抗击大会战[2],才有340多支医疗队超4.2 万名医护人员火速集结湖北的壮观驰援,才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10 多天在武汉拔地而起的建筑奇迹,才有国际班机空无一人满载抗疫物资的空运神话,才有最是佳节热闹时却万巷空寂的抗疫自觉……这些世界罕见的场景,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关键节點中国共产党有着极强的组织能力与救治速度,更是其对“生命至上”诺言的兑现,对党根本宗旨的忠诚践行,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实践。

(二)“举国同心”展示团结力量

“举国同心”体现全国一盘棋的团结伟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面对疫情,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干部到群众,大家万众一心,一切以抗疫大局为重,奋战一线的战士夜以继日,无惧危险,医生护士抢治生命,建筑工人挑灯作业,环卫人员清理垃圾,社区工作者地毯式摸查,上万志愿者倾心服务,亿万群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自觉配合防控工作,居家抗疫,听从指挥,服从管理,教师开设网络课堂,商人开启电子商务,快递小哥推行零接触服务,想方设法严防死守,拒病毒于门外。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形成了系统有序的联防联控机制,筑起了疫情防控的萬里屏障,为世界防控提供了中国方案与中国经验。

(三)“舍生忘死”体现奉献牺牲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与义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基因,是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家国情怀。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华夏子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舍小家顾大家”成为共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担当。危急时刻,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奋斗在战“疫”最前沿;长江三峡医院重症科护士张曾梅把仅9个月大的孩子交给父母,自己坚守岗位48天;北大援鄂医疗队最年轻医生付雪莹推迟婚礼,毅然决然奔赴鄂州战“疫”一线。为有牺牲多壮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刘明智、李文龙、彭银花、宋英杰、樊树锋……多少基层干部、医务人员、抗疫志愿者,用生命赴使命,以大爱护苍生,以无私筑丰碑,把自己的英名永远留在了2020年的春天,用生命诠释深沉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牺牲精神。

(四)“尊重科学”凝聚务实创新

2020年的新冠病毒,较之前的SARS病毒,具有传染性强、隐蔽性强、潜伏期长等特点。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诸如美国、印度、西班牙等国家肆无忌惮蔓延之态势及国内点状爆发之现状判断,人类要想战胜新冠病毒并非易事。决战决胜新冠肺炎疫情,尊重科学、务实创新成为不二法门。

尊重科学,就是要精准施策。疫情大面积爆发,面对大量病例挤兑医疗资源带来的病毒交叉感染加速疫情扩散的严重风险,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减缓后续防控和治疗的巨大压力,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果断采取分类分层管理措施②,力求精准防治。尊重科学,就是要大胆创新。床位紧缺,防控工作组人员出谋划策,创新“方舱医院”,迅速扩大收治容量,一举逆转“人等床”为“床等人”,给武汉人民送去“定心丸”。尊重科学,就是要传承精华。疫情蔓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率领五省市三甲医院、209名专家组成的“中医国家队”入驻武汉,开展中医中药对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大水漫灌”的方式对普通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对重症患者采取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使得中国的中医智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熠熠生辉,也为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了中国抗疫的中医实践与方案。尊重科学,就是要充分用好现代科技。疫情相对稳定后,借用大数据在全国推出疫情风险“五色图”,促进各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为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国家奠定基础。

(五)“命运与共”彰显大国担当

大道不孤,大爱无疆。“命运与共”不仅强调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表示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2],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以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为使命,主动担当作为,为护航世界健康稳定,有序发展贡献力量。

病毒不分国别,抗疫没有国界。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中国就秉持命运与共的理念与开放合作的态度,以全球视野开展疫情防控,积极担负起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责任,及时播报疫情进展情况、发布新冠病毒科研进展及成果,及时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真诚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设立开放的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以此彰显大国在人类遭遇共同危机时的真诚态度与思想自觉。不仅如此,在决战决胜新冠肺炎疫情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即便在自身疫情防控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依然不忘“天下一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极强的组织力统筹协调,尽己之能为国际社会提供物力、财力、人力的全方位援助,为世界走出疫情危机奉献中国力量,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彰显了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大国胸襟和气度。

四、抗疫精神的思政价值

(一)培育爱国思想

培育爱国思想是思政教育的主题。史书万卷,从《离骚》到《过零丁洋》,从《对酒》到《沁园春·雪》,字里行间洋溢的是文人墨客与革命者拳拳的爱国心、家国情。阅读这些文人佳作,自然激发爱国情,陶冶爱国情,然现实更是鲜活教科书。2020年的中国战“疫”实践足以让国人为之骄傲。美国在科学、医疗等综合国力方面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然据腾讯新闻“疫情实时动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11日晚24:00其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与死亡人数均是中国的近60倍。中国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不仅快速控制疫情,用1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河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2],而且快速复工复产,发展社会经济,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的经济正增长国。中国为何能交出如此让世界瞩目的抗疫答卷?因为中国共产党有着极强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2]。中国人民在拥有这般伟力的政党领导下,流淌在骨髓里的伟大斗争精神得到充分调动,形成强大合力,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与风险挑战。可以说,2020年的中国抗疫就是一个思政大课堂,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共产党的伟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尽在不言中。现实照亮思想,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爱党情怀油然而生,赋予了新时代爱国思想全新内涵,爱国与爱党有机统一。

(二)滋养人民情怀

“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也是执政的目标,培育人民情怀是思政教育的必修和主题。2020年中国的抗疫历程,无处不演绎“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的背后就是共产党人至高无上的人民情怀。为了人民,全军上下闻令而动,航空、铁路、公路全面启动,火速驰援武汉;为了人民,340支医疗队超4.2万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逆向而行,救治患者,奋战在战“疫”前线;为了人民,全国各地基层党员干部日夜坚守卡点路口,测体温查看健康码,筑起铜墙铁壁般的防疫屏障;为了人民,海外侨胞筹集口罩、防护服等紧缺物资,包机空运,送回祖国……鲜活的故事蕴涵着真挚的人民情怀,具有深刻的思政教育价值。培育人民情怀,就是要讲好战“疫”故事,挖掘其最让人动容的细节做“教科书”,给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最真实最真切的情感体验。如电影《武汉日夜》就以真实的记录冲击痛点,洗涤灵魂,唤起良知,让国人在泪水中获得情感认同,滋养了人民情怀。

(三)孕育团结精神

团结一心、共同协作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从“人心齐、泰山移”的质朴道理到“五方之人共天下”的一统观念,无不闪烁着中华民族合文化的光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发,来势凶猛,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一盘棋,掀起全民抗疫的伟大斗争,谱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壮丽诗篇。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火速集结;防控物质相关生产企业及时复工,全力保供;基层村社群防群控,构筑严密防线;交通运输、电力保障、市场供应等各行各业履职尽责,共筑坚强后盾;社会各界慷慨捐赠,急需的医用物资和生活用品源源不断地调配至疫情重灾区。面对疫情,全国人民心心相依,守望相助,用实际行动汇聚起了战胜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强大合力,诠释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团结协作精神,孕育了国人尤其是年青一代的团结精神。思政宣传与教育就要讲好疫情防控中这些彰显团结协作的动人故事,增强对党和国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内心唱响“团结就是力量”,筑起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

(四)引领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战胜疫情的最终武器[5]。抗疫斗争中,科学技术无时无刻不发挥着作用,尤其是现代互联网科学技术更彰显其无穷魅力。师生居家线上授课学习、异地新冠肺炎病例远程视频会诊、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攻坚、全球疫情发展态势的大数据统计、健康码与区域风险五色图等,这些现代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让全球的疫情防控由封闭式管控走向精密型智控,不仅压缩了时间与空间,助力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更助力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精准推进复工复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社会已是数字时代,这个时代将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以无形的信息获取、加工、传递与分配为创造内容,改变人们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6],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科技强国战略中科技创新被视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政教育中应结合抗疫实践中的科技创新实践,引领国人的科技创新意识,坚持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新发展阶段数字中国的建设。

(五)激发担当品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2020年赋予人类的使命就是抗击疫情、与新冠肺炎病毒作斗争。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中国人民无私无畏,用行动诠释了应有的责任与担当。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深入疫情一线,研判疫情态势、商议救治方案、提出防控策略、指导科研攻关、接受媒体访谈,“广州、武汉、北京”日夜兼程,连轴运转60余天,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决定性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然在荣获“共和国勋章”代表全国抗疫英雄在表彰大会上发言时却说“其实,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境界,何等的担当。只因心中装着“祖国”,装着“人民”,装着“责任”,当“天降大任时”,为了祖国与人民,可以不惜个人安危,冲锋在前。渐冻症患者张定宇,与时间赛跑扎根疫情一线;生物危害防控研究领军人物陈薇潜心实验室,与病毒过招,提取毒株,研发疫苗;中医药现代化的开拓者张伯礼,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让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战‘疫方案”,而且倡议创建方舱分类救治,割“胆”还不下火线……一桩桩,一件件,真实而感人,极具思政价值。思政教育中应该讲好这些感人故事,引导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细细比对这些英雄事迹,思考他们为了履行责任所付出的一言一行,从而激发内心责任感,主动担当,无私无畏,砥礪前行,更好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注   释]

○1 国内数据来源:国家及各地卫健委每天信息发布;海外数据来源:WHO和霍普金斯大学网站。

○2 将发热的、留观的、密触的、疑似的“四类”人员隔离开来;对确诊患者按轻症、重症分开治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

[2]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002).

[3] 杨信礼.重读《实践论》《矛盾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20/1231/c64094-31986154.html,2020-12-31.

[5] 习近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J].求是,2020(6).

[6] 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J].求是,2021(5).

责任编辑 杜亦欣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生成逻辑思想内涵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 若干着力点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理路
儒家廉政思想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境遇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论影片《铁皮鼓》对原作思想艺术价值的保留
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发展应用及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