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图式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2021-08-09秦晓菲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

【摘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激活原有图式,建立新的知识图式的过程。认知图式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主观的反映且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认知图式理论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在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得出认知图式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依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才能提高学习者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 阅读; 认知图式;  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秦晓菲(1981-),女,江苏连云港人,常州开放大学文经学院,英语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认识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引言

阅读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习者运用知识的体现,更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学习者英语水平的高低。在各类测试中,阅读的分值比重很大,直接影响总分的高低。阅读题型更多地侧重学生归纳、推理、分析的能力,即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但是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单调,完全是题海战术,为了正确答案、为了高分而开展阅读教学。另一方面,学习者对阅读理解的掌握也仅限于文本表义,而忽视了文章内涵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文章,更无法对整个篇章进行宏观掌握。学生过多地依赖于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将会失去学习主动性。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篇章知识,而是应该主动地构建内化篇章知识。认知语言学的图示理论对阅读教学大有裨益,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认知图式理论认为学习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头脑中储存的背景知识与所阅读的知识相联系,重新对信息进行解码重组,进而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阅读技巧的引导,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依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才能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认知图式理论

认知语言学将图式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认为图式可定义为人们在对世界进行探索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主观的反映——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作为知识表征和存储方式,不同图式的主题不同。这些知识结构分类有序地存储于人脑,形成庞大的网络结构,相互作用,相互关联,能够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是图式的三大类别。图式具有选择、理解和预测三大功能。面对新的情景,图式会帮助人们选择相对应的情景,挑选有用的信息帮助理解新情景,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最终解决新问题。在认识新事物时,人们将新事物与已知概念和背景相关联,而人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感知取决于我们大脑中已经储存的认知图式。

二、认知图式理论与高职英语阅读理解

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认知图式理论对于提升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图式的基本功能是一种理解的过程,阅读就是学生对文章意图理解的过程。在相同的语言水平下,学习者所具有的图式越丰富,理解能力越强。传统教学法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被动的解码过程。只有认识单词才能看懂句子,在看懂句子的基础上再看懂整篇文章。认知语言学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不仅包含解码过程,更是意义的再构建。学生在阅读时,调动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有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图式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从事阅读活动时,他就要调动头脑中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来帮助自己阅读。这些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就是图式结构。图式结构也是不断变化的,在阅读过程中,这些图式结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阅读,而且在受到文字符号输入的刺激下,学生会构建成的图式帮助以后的阅读学习。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图式的丰富程度。由此可见图式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尤其对于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从事阅读活动就是通过对文章内容的阅读,来理解文章的内容,知晓作者的态度观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提供的新的信息的理解是建立在已有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的。成功的阅读就是新概念的成功构建。阅读水平的高低与学生本人知识的积累有着很大的关联。学生在从事阅读活动时,就要调动自己大脑中本来储存好的客观世界的背景知识结构,这些知识结构包括生活、文化、军事、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学生知识存储越丰富,那么阅读理解能力越强。这些知识结构即为图式,作为知识单元,分门别类地存储于人们的大脑,各个图式之间相互关联,形成相互交叉的知识网。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包括三个层面的理解学习:语言层面、内容层面和形式层面。语言层面是指学习者在阅读中所具备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等。内容层面是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相关的文化、风俗等知识。形式层面是指所阅读文章的结构图式,涉及文章的体裁。认知图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而衍生更新。学生原有的知识图式在新信息的刺激下,构建为新的知识图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的内容。由此可见,图式的丰富程度与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水平息息相关。

三、认知图式理论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针对高职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认知图式理论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英语阅读不是机械的解码,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潜能,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认知图式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具有很大的启示,教师可据此破解高职英语教学之困境。

1. 教师巧妙引导,激活学生的原有图式。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激活原有的图式需要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向学生提前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并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调动原有图式。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概括归纳等活动,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活原有图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有趣。丰富多彩的动画设计、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示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传递了大量的信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激活原有图式,促進新知识和原有图式的有效结合。在阅读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反思。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能够对阅读内容作整体的回顾和反思。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对学生巧妙引导,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内容图式的扩展。例如,在学习“Advertisement”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收集各种广告,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广告,并告诉大家原因。学生在分享自己喜欢的广告的时候就要激活头脑中存储的原有图式,完成新知识与原有图式的结合。学生也可以设计自己的广告,完成知识的内化及迁移,促进图式的扩展。

2. 教师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基本图式。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我们把它和其他类似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找出共同点,归纳总结。类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集中训练,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点的基本图式。在学习短语动词时,教师把带有同一个小品词的短语动词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该小品词有统一的认识学习,进而建立基本图式。教师可以进一步引申拓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学习含有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有put back、push bac等等,通过义项的整理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小品词back的中心意向图式。在掌握中心意向图式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带有back短语动词的意义。这些短语动词的意义都是在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经隐喻或转喻得来的。在理解基本图式的基础上,学生对短语动词的意义就不会感觉那么空洞抽象,而是有了形象而且具体的心理真实性。

3. 教师重视文化输入,丰富学生认知图式。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学习,文化的学习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出现障碍是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两种语言的转换并非对应的解码,语境会赋予词汇新的意义。学生在阅读时,是将文章中的信息与自己已经储存的信息相互联系。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储存的背景知识信息的多少。教师要注重文化输入,包括不同的價值观念、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丰富学生认知图式。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寻找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影片,补充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具体地了解英美文化。丰富的背景知识有助于语篇理解能力的提升。例如,我们中国人对于狗有很多贬义的表达痛打落水狗,丧家之犬,走狗,狗腿子。但在西方,狗是人们忠诚的朋友。英语里有很多褒义的表达有a lucky dog,top dog,love me, love my dog。有了丰富的认知图式,学生在阅读的障碍就会明显减少。

4. 教师注重类比,帮助学生寻找相似图式。研究表明,相比起分散零散的知识点,系列的知识群更容易被识别记忆。我们在学习中要帮助学生提高类比能力,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记忆,能够加强理解,具有较强的层次感。例如,我们在学习up这个介词时,那么与它相关的方位介词放在一起学习效果更好。这些都属于空间方位词,我们人类最基本的感知就是对于空间方位的感知。这些空间方位词的意向图式都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掌握了这些特征,学生在选择介词时就不会无所适从。

5. 教师联系写作,完成图式迁移。阅读和写作是紧密联系的,而图式就是其中联系的桥梁。教师可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完成从学生被动输入到主动输出的表达过程,升华阅读活动。学生可以把在阅读中学习到的图式运用到写作中去,巩固阅读图式,提升学习能力,实现学习能力的双向增长。对于经典的文章,我们要在结构、语言、内容各方面学习,而模仿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以议论文的学习为例。议论文一般是总分总结构,在第一段展开背景,提出中心论点,在中间主体部分展开论述,在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范文,整理文章的结构框架。在框架搭好的基础上再进行语言的锤炼,语言是需要千锤百炼的。一篇成功的文章,结构的完整性非常重要。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到的图式对文章结构的完整性起到很大作用。

6. 教师帮助学生完成阅读的升华。很多英语学习者忽视了阅读的最后一步,在传统教学中,题目做完就结束了。事实上,阅读学习活动的最终完成是以表达为标志。在阅读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大意、讨论作者观点,提出个人见解等。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而且可以构建新的知识图式,还可以完成阅读活动的升华。例如,我们学习一篇有关part-time job的文章,便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对兼职的看法,各抒己见,甚至可以让学生辩论。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就完成了新的知识图式的构建,升华了阅读活动。

结语

认知图式理论阐明了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心理活动过程,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学习的过程就是激活原有图式、建立新的知识图式的过程。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图式理论的重大指导作用,巧妙引导,激活学生原有图式;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基本图式;重视文化输入,丰富学生认知图式;注重类比,帮助学生寻找相似图式;联系写作,完成图式迁移;帮助学生完成阅读的升华。教师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激活旧有图式,构建新的图式,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各种阅读技巧的能力,最终目的是培养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认知图式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习者仅仅理解某一篇具体的文章,它致力于培养学习者的阅读思维,提升学习者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苏盼盼.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D].河南大学,2019.

[2]徐慧芳.基于图式理论的报刊标题教学探索[D].复旦大学,2019.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阅读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