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1-08-09柳迪
【摘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如今,随着课程思政理念深入高等教育,大学英语作为高校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也是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因此,将大学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融合将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大学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展开分析,并简单阐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策略。突出在大數据时代下,如何实现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学科教育,致力于更有效、更完善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作者简介】柳迪(1984.05-),女,汉族,湖北咸宁人,武汉纺织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教学。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的碰撞为高等院校创造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影响学生价值取向的不确定因素。“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要求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学英语课程属于西方语言文化课程,教育工作者只有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才能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化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其思政素养。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要相应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探索优质的网络资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素材,将思政教育有效地引入大学英语课堂,使大学英语教学既有英语知识的灌输,也要有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发挥协同育人效应,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原因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英语是一门基础性比较强的学科。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然而,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重大挑战。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思政建设还不够完善。大学英语教师普遍缺乏思政意识,对课程思政没有足够的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方式僵化,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大学英语教材中西方元素过多,与思政需求不符。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会受文化的限制,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英语语言承载的西方文化。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所选取的教材多以欧美国家为主,缺乏思政元素。内容多倾向弘扬西方的价值观,中国本土文化涉及较少或缺乏中国元素。如果不能及时挖掘出教材中适用的思政元素,则很容易造成中西方文化失衡。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迷信西方文化,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从而偏离正确的价值取向,造成立场迷失。这种文化失衡与课程思政需求不符,难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所起到的引领作用,更难以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由于学生无法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来表达中国文化,造成了所谓的“中国文化失语”,影响中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
2. 教师的思政意识不足,思政方式僵化。不可否认,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手段不断创新,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但同时也对教师的思想转变、理念创新和教学方式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英语教师还是更关注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普遍缺乏课程思政融入英语课堂的意识。比如在备课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缺少思政元素的补充和对思政内容的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讲授还是课堂活动的设计都更多地围绕着语言技能训练,无法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功能。而有些教师即使采取了思政教学,方式也比较僵化,填鸭式的灌输无法使学生意识到思政的真正目的,也无法正确地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眼光来看待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另外,大学英语思政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思政,这样单一的思政模式无法体现大数据时代的优势,思政建设应开发多种渠道来完善思政教育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接触更多的思政机会,也能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强化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大学英语的课程属性,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日常教学,自然而有计划地实施思政目的,进行全方位育人,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中之重。
3. 学生更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对思政问题的思考。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既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也就是说,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应该掌握过硬的英语技能,更应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关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仍然以专业知识为主,没有形成课程思政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造成学生过度专注英语专业知识,对思政内容不感兴趣,即使老师在教学中引入了思政内容,学生也无法意识到思政的重要性,从而忽略了对思政问题的思考。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策略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进展缓慢。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思政建设应着眼于教师的意识转变,依托教材内容补充思政元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教学方式,用更加趣味性的形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思政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整合大学英语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1. 钻研教材内容,增加思政教学点。首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对课文内容充分解析,增加思政教学点。例如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设置思政引入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思政主题讨论、中西方文化对比、德育小故事演讲等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又能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补充思政素材来丰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适当拓展教材内容,例如引入一些媒体报道中对时政热点的分析和评论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相关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在中英文不同语境中差异化的认识,还能端正学生对时政的正确态度,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应该适当地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述,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基础上,也能了解和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样能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拓宽思路,思考我们民族和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2. 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教学能力。为不断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大学英语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德育职责,在教学中树立明确的德育目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和指引。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去感化學生,引导学生塑造高尚的品格。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自身要强化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关心国家时事,加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也应当加强对教师的思政培训,定期开展思政讲座,以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
另外,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要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识,还应提高思政教学的能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学资源丰富多彩,教学方式更应不断创新。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无疑是有利的,能够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直观。因此,教师应不断完善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策略和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通过项目教学、慕课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和创设思政教学环境,吸引学生体验与分享。
3. 利用网络平台,开拓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渠道。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其快速发展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课程思政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大学英语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平台,延展思政主题的第二课堂。
教师可以挑选并通过某一学习平台进行思政资源和思政主题的推送,利用网络资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来进行微课或者慕课的制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随时和学生保持互动并及时答疑解惑,通过各种活动来检验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果。学生还可以针对某一主题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信息的交流和补充。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思想意识的发展。除此以外,高校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办一些实践活动来增强课程思政的效果。例如外语文化节可以融入思政元素,选取与英语课程中相关的思政主题。英语演讲比赛可以是某一时政热点,翻译比赛可以是对思政知识进行英汉互译的任务。这样一来,学生不仅锻炼了英语能力,还巩固了思政知识,实现了大学英语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总而言之,大学英语课堂虽然是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但绝不应该是唯一阵地。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拓课程思政渠道,发挥出思政教育的最大功能。
4. 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构建课程思政评价模式。教学目标既决定着教师对于教学任务的认识,又统领着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政意识薄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课程标准中没有设立明确的思政教学目标。因此,想要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应当首先改革教学目标,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要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作主要目标,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还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进行强化,把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纳入课程标准中。只有在课程标准中体现思政教育的意义,才能够促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通过教学目标来引导和推动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现。但是,仅仅通过外部力量的转变无法完全实现思政的目的,只有从根本上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政观念,才能实现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所以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模式势在必行,它能引导学生重视思政学习,实现思政目的。目前,教师可以从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这两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课程思政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讨论和表达思政观点,营造良好的思政学习氛围。对于那些积极主动并表达了正确观点的学生予以表扬并给予一定平时成绩的加分,强化学生的思想修养意识。在期末考试的设置中,适当加入思政内容的考核,考查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热情,主动地思考思政问题。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刻不容缓,如何将思政教学与大学英语课程有效融合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抵御西方思潮侵蚀的必备环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英语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应重视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师应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单纯地将各种政治理论搬到大学英语课堂上,而要善用网络平台,利用微课、慕课等的教学优势,同时整合网络资源,补充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创新第二课堂,以更新颖、更有趣、更有效的方式实现思政教学,借此实现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王晓清.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5):319-320
[2]王玲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长江丛刊,2020(33):38-39.
[3]李莹,郎艳丽.“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23
[4]刘瑶.“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融合过程中的教学改革研究[J].课堂文化,2020(27):64-66
[5]郑嘉溪,余智羽,杜亚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现策略[J].科教文汇,2020(28):174-175.
[6]闫子真.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0(1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