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微笑之光》对潘多拉女性原型的颠覆
2021-08-09纪翠萍
纪翠萍
内容摘要:潘多拉女性美和欲望原型标榜女性的美主要体现在外形美和诱惑力,且男人是欲望的主体,女人只能是客体。在《父亲的微笑之光》中,艾丽斯·沃克通过塑造四位性格鲜明且勇敢的新女性,强力冲击了潘多拉女性原型,暗示长期受潘多拉女性原型桎梏的女性若要发现并实现自我,不能依靠男性和整个社会的成全,必须通过自身的奋斗和挣扎找回自己失去的心和灵魂。
关键词:《父亲的微笑之光》 艾丽斯·沃克 潘多拉 女性美 女性欲望
潘多拉神话讲的是关于美貌与权力的故事,在此之上所形成的女性美和男女欲望关系传统被传播至今,且依然强大。长期受潘多拉女性原型桎梏的女性,大多对自己的性别身份深信不疑,终生兢兢业业地经营着自己的资本:美丽而迷人的身体[4]。女性欲望通常被外化为“我应该如何感受”,而不是“我想要什么情感体验”,在不自觉地扮演他人欲望对象的角色。
艾丽斯·沃克(Alice·Walker,1944一)是当代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她被称为美国当代女作家中“黑皮肤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其女权主义前辈一样,沃克一生致力于为黑人妇女在男权社会中“寻找一间自己的屋子”。她在原有女权主义的观点基础上独创 “妇女主义”——强调妇女的最终解放要依靠两性的和谐发展,而不是对立[5]。《父亲的微笑之光》延续了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但是通过刻画四位新型女性六月、艾琳、苏珊娜和波琳,作者同时发出强有力的呼声:寻求和谐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男性和社会的成全,女性必须首先颠覆潘多拉女性原型,完成对固有自我认识的突破。
一.潘多拉女性美原型
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是宙斯一手打造并用来惩治人类的工具。为了惩罚普罗米修斯的盗火行为,宙斯命令火神赫淮斯托斯造创造了一个美丽少女的形象。雅典娜亲自给这美丽的少女穿上了闪亮的白衣裳,蒙上了面纱,戴上了花环,束上了金发带。众神的使者赫耳墨斯给这迷人的祸水以言语的技能;爱神阿佛洛狄忒赋予她一切可能的媚态。于是在最迷人的外形下面,宙斯布置了一切恶毒的祸水。少女被取名为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因为每一个天上的神祗都给了她一些对于人类有害的礼物。
宙斯把这个年轻女人送到了人间,她径自来到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的面前请他收下宙斯给他的赠礼。虽然普罗米修斯曾经警告过他的弟弟,不要接受宙斯的任何赠礼。可是,毫无猜疑的埃庇米修斯忘记了这个警告,很高兴地接纳了这个年轻美貌的女人。她双手捧上礼物,这是一只紧闭的大盒子。她一走到埃庇米修斯的面前,就突然打开了盒盖,里面的灾害像股黑烟似地飞了出来,迅速地扩散到地上。盒子底上还深藏着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潘多拉依照宙斯的告诫,趁它还没有飞出来的时候,赶紧关上了盖子,因此希望就永远被关在盒内了。从此,各种各样的灾难充满了大地、天空和海洋。疾病日日夜夜在人类中蔓延,肆虐。各种热病在大地上猖獗,死神步履如飞地在人间狂奔。
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至少两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其一,女人是男人创造的,并且是为了实现男人的某种目的,因此女人就是一种工具或手段,是男人权力之争的一个卒子。其二,女人实现自己价值的筹码就是自己迷人的外形,即能够激起男人各种欲望的东西,包括谎言和媚术。多少年来,这是一个神话,也是一个咒语。它告诫女人们:若想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想尽办法,美化自己的形象,满足男人的欲望。潘多拉神话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美原型以及男女欲望关系原型:女性的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外形美和有吸引力(媚术);而男女之间的欲望关系是不平等的,男人是欲望的主体,女人是欲望的客体。
二.顛覆潘多拉女性美和欲望之原型
《父亲的微笑之光》中最最吸引读者眼球的是四位新型女性:六月、艾琳、苏珊娜和波琳,她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对潘多拉女性原型的破坏和革命。首先是六月和艾琳,她们通过对女性形象美的破坏实现了对潘多拉女性美原型的颠覆。在潘多拉神话中女性要想成功,必须首先要具备完美的形象。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美包括美好的身材,娇好的面容,以及一定的媚术。潘多拉女性美原型把人们都引入了一个很危险的误区——盲目信仰女人外表的魅力。女性外貌之美似乎被看作是女人惟一的合法资源,是女孩成年后社会公开赋予她的惟一的权力来源。关于女性性别认同的研究表明,青春期女孩看重在人群中的声望和外表吸引力,胜过个人的学业成就、体育技能以及其他形式的主体性发展。其实,潘多拉不是一个女性的形象,而是一个阿尼玛形象——她象征着男人的梦中情人[6]。大多数人的行为似乎都表明我们具有“女性美即力量”的信念。人们都有意无意、不由自主地注意女人的形体,评判她身体各处的苗条程度。
在《父亲的微笑之光》中,沃克通过六月和艾琳对潘多拉女性美原型进行了极致的颠覆。首先来看看六月的形象,这里主要指的是遭受鞭打之后的六月的形象。书中有一段六月对自身形象的自述:我特胖,真的。不出一年我准会死去,我的心脏根本承受不了我的体重。我在一所很大的东方大学教书。当我挺着穿了三个洞的鼻子,晃着一头绿发,肥胖的胳膊夹满学生论文和我誊写的五颜六色的笔记,滚动着进入讲座厅的时候,我敢肯定,学生们有时会以为我是化装成“朋克”、“戴克”的“杰米玛大婶”[1]。很明显,六月是患上了暴食症,这是饮食变态(神经性厌食症、饥饿症、瘦弱症、暴食症)中的一种。而她刻意造成的肥胖就是对潘多拉神话中女性美标准的极端破坏。再来看看艾琳的形象,她是一个侏儒。这简单的两个字就轻易把艾琳打入了丑陋的冷宫。小说中艾琳正是被父亲以及兄长们打入了教堂的冷宫,她长年居住教堂后面,得不到他人的关心,偶尔的关注也只是由于好奇引起的。她被别人遗弃在教堂的角落里表面上是因为她是母亲遭受强奸后的产物,但主要是由于她的丑陋和畸形,因为很难想象一个如花美女会被长期埋没在教堂的暗处。
按照“女性美即力量”的观点,六月和艾琳都和美没有关系,她们就应该是社会的弱者,被男性所抛弃,受社会歧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父亲的微笑之光》中,沃克赋予了这两个女性同样迷人的魅力,而且她们所展示出的桀骜的力量,更加具有震撼力。六月自述“我能在这所不同凡响的大学里教书,这是我的成功,我才不管我的头发是什么颜色,鼻子有几个孔,或者身上有多肥呢”[1]!艾琳通过电视和电脑充实自己的头脑,让自己在狭小的环境中与世界保持联系,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女性。她会讲英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日语,还有拉丁语。并且对许多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阐释,比如她向苏珊娜如此解释“女士优先”的说法:这是因为从前女人若被允许走在男人后面,她们就会逃走。如果女人走在前面,男人就能钉住女人。后来,女士们渐渐被驯服了,先生们不愿意承认他们喜爱的女人只想着逃跑,于是便想出了骑士风度。他们对女子们献殷勤,抱女子过水坑,扶女子上马[1]。最后,她又获得了抛弃自己的父亲的所有财富(这些财富本来是属于她的几个兄长的),从另一个方面强大了自己的力量。总之,六月和艾琳并没有因为缺乏形象美而失去自我,相反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更加强大的力量——知识。她们通过控制自己的身体,冲破了潘多拉女性美原型对女性的禁锢,从而实现了对自身的完全掌控,充满自信地张扬着自己的尊严和美。
与六月和艾琳相反,波琳和苏珊娜都被赋予了潘多拉美女的优越条件:苏珊娜身材高挑,她艳光四射,富有性感,书中黑色的天使便是对她的写照,她被妹妹六月称为“一个天生的狐狸精”。而波琳身材火辣,善于挑动他人的欲望,充满诱惑力,书中描述她“丰满而淫荡”。她们都具备激发男性欲望的条件,但是却不愿意做欲望的客体。苏珊娜有丈夫,不过他同丈夫彼得罗斯同床异梦,即使当她从丈夫那里获得生理上的满足时,“心里却有一种没法解释的空虚感”。但是当她与波琳在一起的时候她会“立即平静下来”,“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在她与波琳的同性恋关系中,她得到的是身心的愉悦,她不但是欲望的客体,也是主体,与波琳同样投入。这一点,从苏珊娜的另一位同性密友艾琳的嘴里可以得到证实。艾琳对苏珊娜说“你身体里有一个男人,也就是你自己的内在男性,他的任务是帮助你。他帮你进入你的马车,即你的身体,然后你便可以主宰你自己的生活”[1]。而这个他会是谁呢?这个他就是苏珊娜自己,她通过控制自己的欲望也掌控了自己的生活。
艾琳的解释与美国著名心理分析师波利·扬—艾森卓的性别论不谋而合。波利·扬—艾森卓在《性别与欲望》一书中,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论述了一个男女双性共生心理的人格新境界。她提出,性别问题要得到真正解答,有赖于人们真切体验自己心灵中的异性情结,对于男性,就要求他们重新认识和对待自己心灵深处的女性人格,从而使身处其中的两性关系发生根本改变。对于女性,则要求她们认可心灵中的男性人格,从而成为完整的人,即变成欲望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欲望的对象[2]。波琳有一句话,如同战斗的号角,可以清楚地表明她对传统男女欲望关系的不满和反抗“我他妈的就是好色,为啥只有男人才可以享乐”?她无法从男人那里获得愉悦,与丈夫在一起的时候她“不痛不痒,不冷不忍,只是心里反感”。但是与女性情人在一起的时候,她可以充分获得满足,能够感受到自己强大的力量。所以她选择了同性恋,因为她要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去做男人满足欲望的工具。
苏珊娜在书中说道:“全世界的女人都被洗了脑,她们认为性生活不是给她们,而只是给她们的男人带来愉悦,别人会以为她偷了男人的愉悦”。而波琳声明“喜欢性生活的女人不一定是坏女人”!她们两个都以自己的行为对传统的男女欲望关系进行了革命性颠覆,向读者发出了同样的呼声:女人也有权利享受性生活的愉悦,女人并不是男人获得愉悦的工具,在男女欲望关系中女人并不如神话中的潘多拉一般注定是客体[3]。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四位性格各异的女性以各自的方式完成了对潘多拉女性美和欲望原型的颠覆和革命。但是任何颠覆的进行和革命的成功都是伴随着奋斗和挣扎的。六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在大学教书的机会,同时还要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外界对她的肥胖的各种看法。艾琳独自在教堂的一个角落通过电视和电脑完成了自我教育。最后她能够成功走出教堂得益于父亲遗留的财产,而这份财产的获得有很大的偶然成分,然而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么多的偶然。苏珊娜拥有所有女人向往的一切:美貌、财富,可以在男性和女性中任意选择自己所爱。但是她的真正魅力来自于她的独立和自主。比如她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写作)成为一个一位有资产的女人,另外,在对待外界的观点上“她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很少听男人的话”。波琳是当代女强人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典范,她的经历也很有代表性。她十五岁遭强奸并生下儿子,然后她学着烤面包,卖给邻居。成功后她学着做馅饼,销量同样好。儿子三岁的时候,她攒下了足够的钱,一个人走了。她上夜校,毕业后考上了大学,之后又在海军服役。在军队,她学习航天工程,学习如何追踪卫星和星星。后来,她买下了她的第一家餐馆。
从人类心灵划分为男女性别对立的事实中,艾森卓·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人在发展其自知自省,完善个人人格的道路上一个最大陷阱就是:把自己的人格认同并固守于某个特别的自我情结,尤其是某种性别情结。这种僵化的自我认同有可能使人局限在一种非常狭隘的人格面具内,不能从自我防御的虚假状态中解放出来,乃至失去做人的丰富含义,永远不能反省和洞察生活的意义[2]。长久以来,受潘多拉女性原型的影响,女性将自己禁锢在一个固定的角色中,成千上万的女性为了外表的吸引力而牺牲身体的健康和自我的真实,混淆了欲望的主体和客体。整个社会也完全被潘多拉神话征服,人们倾向于用女性形体对象化的仪式来教化青年男女,并使之认同于这种神话。女性如果没有迷人的外表,或者无法激起和满足男性的欲望,就会觉得自己是不完美的,她就会体验到自我的混乱,无法释放自身全部的潜力[7]。因此今天的潘多拉们若要实现自身的真正价值靠的不是男性和整个社会的成全,而是必须找回自己失去的心和灵魂。她必须关爱自己内在的“他性”,即异于自己性别身份的“陌生的性别”。每个女人都需要实现自己的潜能,要让潘多拉得到文化上的平反和解放,就必须让每一个女性的人性体验成为她自身[2]。在《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四位女主人公性格各异,经历不同,但是相同的是她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对自己身体(物质)和心灵(精神)的完全控制,实现了自身作为人,而不仅仅是女人的人性体验。沃克引入肥胖、侏儒和同性恋的话题,却丝毫没有贬低之义。四位女主人公个个活得理直气壮,完美地阐释了美的涵义,她们的行为不仅仅是对潘多拉女性美和欲望原型的颠覆,也吹响了当代潘多拉们进行自身革命的号角。
参考文献
[1]艾丽斯·沃克.父亲的微笑之光[M].周小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47-
60.
[2]波利·扬-艾森卓.性别与欲望:不受诅咒的潘多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7-32.
[3]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17-22.
[4]沈奕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2
1-122.
[5]Evans, Mary. Feminism: Critical Concepts in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M].London:Scribner, 2001,132-136.
[6]杰佛瑞·威克斯.20世紀的性理论和性观念[M].宋文伟、候萍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67-69.
[7]黄华.权力、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6-68.
[8]杨静.《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性颠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88-89.
[9]吴兰香.论《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暴力主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5,(3)109-114.
[10]李青霜.身体自由的背后—解读艾丽斯·沃克的《父亲的微笑之光[J].埠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42-45.
[11]胡光华.性的觉醒和解放—《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同性恋简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68-69.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