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糖脂比饲料对大规格草鱼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的影响
2021-08-09陈宇航刘建高袁俊光曹双俊
■陈宇航 刘建高 陈 来 袁俊光 曹双俊
(1.广东德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300;2.佛山市水产高效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佛山 528300;3.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63)
鱼体能量主要来源于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三大营养物质,这三种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释放能量供机体的生长、繁殖和维持鱼体内基础代谢所需,并相互协调互补[1]。脂肪和糖类都可以为鱼类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能量,并节约蛋白质[2]。过高或过低的脂肪和淀粉水平都会对鱼类造成不利影响。日粮中过低的脂肪水平[3]和淀粉水平[4]均会降低鱼类生长。而过高脂肪水平会导致鱼体的脂类代谢负担,从而引发鱼类的脂肪肝[5];过高的淀粉水平使鱼类产生高血糖的症状,如大口黑鲈对糖类的不耐受现象[6]。因此,研究饲料能量在脂肪和糖类之间适宜的分配比例尤为重要。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在我国年养殖产量已达到553万吨[7],是我国重要的饲料养殖品种。目前对草鱼的营养研究主要集中于在幼鱼(小于100 g)阶段的蛋白[8-9]、氨基酸[10-11]、脂肪源[12-13]和蛋脂比[14-15]研究方面,而对草鱼大规格阶段(1 000 g以上)的营养研究,特别是饲料糖脂比的研究较少。在商业配方中,在饲料标签蛋白固定的情况下,将有限的配方成本投入到除蛋白外的哪种营养素上也存在疑问。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在等氮等能的条件下,饲料中不同糖脂比对重量1 000 g以上草鱼生长性能指标和形体指标影响,为草鱼实用饲料配方中的脂肪和糖类原料的选择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饲料
试验设4个等氮(粗蛋白30%)等能(12.5 kJ/g)水平和1个等氮(粗蛋白30%)略低能(11.5 kJ/g)共五个处理组:30%小麦、1.4%豆油,糖脂比6.49组;25%小麦、2.4%豆油,糖脂比4.94组;19%小麦、4.1%豆油,糖脂比3.42组;14%小麦、5.8%豆油,糖脂比1.93组,等氮(粗蛋白30%)略低能量(11.5 kJ/g)的14%小麦、3%豆油,糖脂比3.11组,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
表1 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所有饲料原料经粉碎过60目筛,混合均匀,采用商业饲料公司的膨化机生产,采用孔径为3.0 mm模板,制成膨化饲料,95℃烘干后,饲料置于-18℃冰箱储存备用。
1.2 试验用鱼
试验所用草鱼初始体重为(1 061.33±12.49)g,购自中山草鱼苗培育养殖场,试验用草鱼暂养于鱼塘网箱中驯食2周。试验前停喂24 h,选取625尾健康、活力好的草鱼,随机分配于25个网箱中,每个网箱规格为2 m×2 m×1.8 m。
1.3 试验管理
开始试验后,根据草鱼的生活习性和试验设计要求,对分组后的试验草鱼进行表观饱食投喂,投喂饲料30 min后,鱼不摄食为准。每天投喂三餐,分别是8:00、12:00、16:30。试验周期为60 d,试验养殖期间,网箱所在鱼塘水温27.0~30.0℃,水体溶解氧含量在5 mg/L以上,氨氮低于0.5 mg/L,亚硝酸盐低于0.05 mg/L。
1.4 生长性能与计算方法
试验结束时,停喂24 h,对每个网箱进行称重,统计每个网箱的饲料用量,评估各试验组鱼体生长性能。
增重率(WG,%)=[末重(g)-初重(g)]/初重(g)×100
特定生长率(SGR,%/d)=100×[ln末重(g)-ln初重(g)]/养殖天数(d)
日摄食率(DFR,%)=摄食量(g)/[末重(g)+初重(g)]×2/养殖天数(d)×100
饲料系数(FCR)=摄食量(g)/[末重(g)-初重(g)]
成活率(SR,%)=100×终末尾数/初始尾数
肥满度(CF,g/cm3)=体重(g)/[体长(cm)]3
脏体比(VSI,%)=内脏重(g)/体重(g)×100
肝体比(HIS,%)=肝脏重(g)/体重(g)×100
1.5 数据统计与处理
采用SPSS 18.0对结果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M±SD)”表示,若差异达到显著,采用Duncan's多重比较法分析试验结果的差异显著性,差异显著水平为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中不同糖脂分配对草鱼生长性能及饲料系数的影响(见表2)
表2 各试验组草鱼生长性能和饲料系数的比较
由表2可知,在相同可消化能水平下,随着饲料中糖脂比例的下降,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不断升高,饲料系数下降。并在糖脂比1.93组,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高和饲料系数最低。饲料不同糖脂比对草鱼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
2.2 饲料中不同糖脂分配对草鱼形体指标的影响(见表3)
表3 各试验组草鱼形体指标的比较
由表3可知,糖脂比1.93组鱼体肥满度显著高于糖脂比6.49组(P<0.05)。各试验组的鱼体脏体比和肝体比随着饲料中糖脂比下降,有着升高的趋势,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糖类是鱼类生长必不可少的能量物质,且对蛋白质有节约作用。草鱼作为植食性鱼类的代表,其商业配方中糖类的添加比例都比较高。如玉米[14]、大麦[15]、小麦[16]、米糠粕[17]等。然而过高的糖类水平(大于35%)也会对草鱼生长及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抑制糖酵解过程[17],造成肝脏损伤[12],降低生长性能[18]等。Jin[19]在6 g左右小规格草鱼研究中发现,草鱼生长随着日粮中脂肪的上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6.5%的脂肪水平时候达到最高。这与本试验结果相一致。本试验研究中,糖类水平都低于30%,且随着饲料中糖类水平下降,脂肪水平上升,草鱼的生长呈上升趋势。且生长在脂肪达到7.57%水平时达到最高。这说明草鱼可以利用日粮中的糖类,但其利用率低于脂肪。
饲料中非蛋白能量的分配显著影响鱼类的生长,这已在罗非鱼[20]、三文鱼[21]等鱼类中有所发现。杨丽萍[22]研究认为小规格罗非鱼达到最适生长的饲料糖脂比为8.4;王菲[23]研究认为建鲤达到最适生长的饲料糖脂比为8.14;在Gao[24]的研究中,认为2~10 g阶段草鱼达到最适生长时,饲料中的糖脂比为4.7;而本试验得出最适1 000~1 900 g阶段草鱼达到最适生长时,饲料中的糖脂比为1.93。这可能与不同鱼种、不同养殖阶段有关。另外本试验设计饲料可消化能(约为12.5 kJ/g)贴近实际商业生产,较以往研究降低,也说明在低可消化能水平上,该规格的草鱼对脂肪的利用率大于糖类。郭小泽[25]研究也认为,草鱼饲料中非蛋白能量的分配不应倾向高碳水化合物。本试验中,低可消化能糖脂比3.11组,与较高可消化能糖脂比4.94组相比,依然获得了较高的生长性能,推测也与糖脂比3.11组中的脂肪水平较高有关,但糖脂比3.11组的生长速度不如高可消化能糖脂比1.93组,这进一步说明脂肪对该阶段的生长促进作用大于淀粉。
本试验中,随着饲料中的糖脂比不断下降,草鱼肥满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肝体比也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说明饲料脂肪较淀粉而言更有利于营养物质在鱼机体的积累。这与在青海湖裸鲤[26]、罗非鱼[27]中的研究一致。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同样的可消化能水平下,能量分配在脂肪上比分配在淀粉上更有助于草鱼的生长;从糖脂比3.42组和糖脂比1.93组的生长结果比较来看,豆油小麦在草鱼上的比价关系:1%的豆油相当于3%的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