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用羽毛粉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1-08-09杨可心刘国华

饲料工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角蛋白消化率羽毛

■杨可心 刘国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生物饲料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屠宰废弃物是养殖业固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羽毛是屠宰废弃物治理的难点。除水禽羽毛可用于附加值较高的羽绒制品外,鸡羽毛资源的利用水平还很低。据统计,我国每年肉鸡出栏量约94.01亿羽,蛋鸡出栏量约10.1亿只,羽毛约占禽体重总量的5%~7%,因此每年都能产生约100万吨羽毛。羽毛富含蛋白质,特别是含硫氨基酸,具有极高饲用潜力。高效开发利用羽毛资源,不但有利于解决养殖业固废污染难题,更有利于解决我国饲料蛋白资源不足的问题。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人尝试羽毛资源饲料化利用开发,初步形成了饲用羽毛粉加工产业,但近年来由于环保政策调整等的影响,羽毛资源饲料化利用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开发高效绿色的饲用羽毛产品加工技术成为当前羽毛资源利用的热点。

1 羽毛的理化特性和饲用价值

家禽羽毛由角蛋白为主的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含量通常在90%以上,此外还含有微量B族维生素和某些生长因子。角蛋白的一级结构由半胱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等18种氨基酸通过氢键、二硫键和其他交联作用共聚形成[1]。角蛋白的二级结构空间结构包括α-螺旋结构和β-折叠片层结构。具有α-螺旋结构的角蛋白被称为α-角蛋白,α-角蛋白有良好的伸缩延展性,哺乳动物的外皮、毛、蹄、角等部位主要含有α-角蛋白。具有β-折叠片层结构的角蛋白被称为β-角蛋白,β-角蛋白坚硬、伸缩性较差、抗张强度高,主要存在于禽类羽毛。β-角蛋白中折叠片层结构富含小侧链氨基酸残基[包括甘氨酸(Gly)、丝氨酸(Ser)和丙氨酸(Ala)残基等]。Gly和Ser在片层间形成锁联结构,与共价键共同承担张力,使β-角蛋白具有抗张性,β-折叠接近完全伸展状态,故其延伸性小[2]。因此,禽羽毛同时兼备韧性高和机械强度大的特点。羽毛角蛋白具有非常稳定的结构,很难被常见蛋白酶降解[3]。

即使羽毛具有难以降解的特点,但因其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也使其具有极大的饲用潜力,在进行适当加工后可替代传统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比如鱼粉、肉粉等。表1和表2比较了蒸煮水解羽毛粉和鱼粉的营养成分。羽毛粉具有独特的氨基酸组成,其胱氨酸(Cys)含量是鱼粉的5倍,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苏氨酸(Thr)、缬氨酸(Val)、精氨酸(Arg)等含量均明显高于鱼粉。表3显示,羽毛粉中也含有少量的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

表1 羽毛粉和鱼粉概略养分比较(%)

表2 羽毛粉和鱼粉中氨基酸含量比较(%)

表3 羽毛粉和鱼粉中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比较

2 羽毛饲料化加工技术

羽毛中的蛋白质稳定性极强,很难在水、稀酸及盐溶液中溶解,因此动物对其消化率几乎为零。为了提高羽毛饲用价值,必须针对其特性采取特殊加工方法使之转化为易消化、易吸收的饲用羽毛产品。目前常见的羽毛处理方法包括基于物理方法的高温高压水解法和膨化法,基于化学方法的酸碱处理法和基于生物技术的酶解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2.1 理化方法

2.1.1 高温高压水解法

高温高压水解法主要原理是角蛋白中的二硫键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裂解致使其发生水解。此方法可根据所用设备不同将其细分为蒸汽高温高压水解法(蒸煮法)和导热油高温高压水解法。前者利用高温蒸汽对物料进行加热使之发生水解,工艺简单、技术成熟,产品外观疏松、品相较好,但生产过程中废气排放量大、受环保政策制约,逐渐被淘汰。后者利用导热油对物料进行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俗称焦化法,所制产品外观发焦,废气易于治理,目前用于替代蒸煮法,但该法依然存在加工温度较高、导致产品粗蛋白和氨基酸消化率较低、热敏性氨基酸损失较大[4-5]的缺点。该类产品的胃蛋白酶消化率在70%~80%之间。

2.1.2 膨化法

膨化法原理是利用膨化机螺杆挤压产生的高温高压和剪切力作用,使羽毛角蛋白通过模孔减压膨化,破坏其空间结构和β-角蛋白多肽链间的锁状结构,打开二硫键,削弱氢键结合度,形成膨化物。膨化羽毛粉呈多孔状,更易被畜禽消化吸收[6],胃蛋白酶消化率可达90%以上。该方法相对其他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具有工艺相对简单、污染排放易处理、产品消化率高等优势,因此是理化处理方法中最有前途的工艺[7-8]。

2.1.3 酸碱水解法

酸碱水解法原理是利用适当浓度的强酸、强碱溶液破坏角蛋白中的二硫键和肽键,从而破坏其空间结构,将其降解为游离氨基酸,此法常用于工业制取胱氨酸,但缺点是强碱对氨基酸破坏严重。实际生产中常用盐酸和硫酸对羽毛进行水解,所生产的酸水解产物俗称多氨酸,理论上完全溶于水,胃蛋白酶消化率可达95%以上。但该工艺对设备耐腐蚀性要求高,涉及强酸的安全管理,要求严格,产物废水排放量大,干燥成本高,产品盐分高、易吸潮,反应时间过长会造成氨基酸消旋等缺点,限制了该工艺的应用,因此酸水解产品目前已经基本退市[7-8]。

2.2 酶解法

羽毛角蛋白富含二硫键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常见蛋白酶直接降解的有效性。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预先使用特异性角蛋白酶破坏二硫键再进一步降解角蛋白。多项研究表明,角蛋白酶能还原角蛋白二硫键,在发酵液中能够检测到巯基和含硫离子[9-11]。涂国全等[12]发现,在粗制的角蛋白酶中含有二硫键还原酶活性成分和多肽水解酶活性成分,二硫键还原酶迫使二硫键裂解,角蛋白发生变性,在多肽水解酶作用下变性的角蛋白降解成多肽、寡肽或游离氨基酸;而精制角蛋白酶酶解产物不及粗制角蛋白酶酶解产物高,主要是因为精制角蛋白酶酶系成分单一,主要活性成分是二硫键还原酶,而多肽水解酶含量甚微,在发生二硫键裂解形成变性角蛋白后,只能利用微量的多肽水解酶或自然水解将其少量水解成多肽、寡肽或游离氨基酸。因此,羽毛经过复合酶酶解或预处理后再酶解的降解效果比单酶处理的要突出。

姚清华等[13]利用胰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酶对羽毛粉碱解液进行酶解,能制得含量更高的小分子羽毛蛋白肽。碱处理可破坏角蛋白中的二硫键,酶能降解羽毛角蛋白,破坏其结构更易消化。崔艳红等[14]用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酶解羽毛原粉,发现木瓜蛋白酶酶解液的氨基氮含量最高,显然是因为木瓜蛋白酶具有的巯基蛋白酶活性起到了羽毛降解作用,而胃蛋白酶酶解由芳香族氨基酸或酸性氨基酸组成的肽键和胰蛋白酶只断裂赖氨酸或精氨酸残基组成的肽键对羽毛降解作用并不明显。酶解法的加工能使羽毛粉的可溶蛋白含量增加,更易被消化利用。郝鲁江等[15]利用角蛋白酶酶解羽毛粉,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胃蛋白酶体外消化率可达225.7 mg/L和23%。而单春乔等[16]发现经稀碱预处理后羽毛具有溶解性,在此基础上角蛋白酶处理的羽毛粉不仅肽含量高而且约有70%的肽其分子质量≤2 000 u,但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的降低成为限制性氨基酸。李宝林等[17]也发现酶解法比高温高压水解法处理的羽毛体外消化率和肽含量高,约86.3%的肽分子质量≤2 000 u,其中分子质量在100~500 ku的超总量一半,同时发现酶解法处理羽毛能提高氨基酸表观消化率。

总之,酶解法可直接降解羽毛角蛋白且作用优于传统的加工方法,其工艺作用更温和、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氨基酸完整性,但生产工艺复杂、后期浓缩和干燥工艺能耗高、废水排放多等使其总体生产成本偏高,因而未大规模应用于饲料原料羽毛粉生产。

2.3 微生物发酵法

发酵法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基质进行特定的代谢,使底物基质转化为目的产物的过程。发酵法的生产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菌种和发酵工艺条件。

2.3.1 发酵的微生物

早在1899年H M Ward就发现角蛋白降解菌——马爪甲团囊菌(Onygena equina)。在后续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了至少30种对羽毛及其角蛋白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主要包括两大类:细菌、真菌。随后根据技术发展诞生了工程菌。

2.3.1.1 真菌

自然界中可分泌角蛋白酶的真菌主要为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包括类金孢子菌属(Chrysosporium)、枝孢属(Cladospo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弯孢属(Curvularia)、单格孢属(Ulocladium)、镰刀菌属(Fusarium)、曲霉属(Aspergillus)和地丝菌属(Geotrichum)等。柳焕章等[18]发现尖孢镰刀菌KDF-11(Fusarium oxysporumf.sp.CicerisKDF-11)有快速增殖生长、强力降解角蛋白的特性。耐热金孢属真菌H-49-2(Thermotolerant Chrysosporium spp.H-49-2)能降解人发及鸡羽毛中的角蛋白[19]。张芝元等[20]从不同生活环境和狗的不同身体部位上分离得到真菌26个属52个种均能够利用鸡羽毛培养基。研究发现,丝状真菌能有效降解羽毛。涂国全等[12]从多年堆积毛发和羽毛的土壤中筛选出的丝状真菌Pf-82能高效分解羽毛角蛋白。汪国和等[21]发现的新型丝状真菌F2能在低温条件下降解羽毛产生优质的羽毛肽,具有耐搅拌、降解高效性等优势。羊希等[22]发现在厌氧环境下角蛋白降解菌(Keratinibaculum paraultunense)也能高效降解羽毛并产生大量可溶性蛋白和高活力的角蛋白酶。杨刚等[23]发现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对羽毛的降解效果及产生可溶蛋白含量均优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然而,目前发现的羽毛降解真菌多为致病性真菌,还需继续寻找更安全、更高效的羽毛降解菌菌株以确保饲料生物安全。

2.3.1.2 细菌

用于降解羽毛角蛋白的细菌主要有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4]、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25]、黄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26]、短黄杆菌(Flavobacterium breve)[27]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28]等。其中,地衣芽孢杆菌是目前研究最多、最为深入的产角蛋白酶的细菌。李金婷等[29]发现取自土壤、腐烂羽毛的地衣芽孢杆菌F4在2 d内就能将羽毛分解到羽枝完全脱落,羽枝和羽梗大部分降解的程度。Haddar等[30]从虾废料得到地衣芽孢杆菌RP1对羽毛降解率可达75%,羽毛粉降解率达90%,所产粗酶在50℃下24 h可将整根羽毛完全降解。傅伟[31]也筛选出两株具有羽毛降解能力的地衣芽孢杆菌。考虑到安全性,目前芽孢杆菌的某些菌种应用前景较好,尚需继续挖掘降解效率更高的菌株。

2.3.1.3 放线菌

早在1958年,Noval等[32]首次发现自然界中可降解角蛋白的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可以利用羊毛产生角蛋白酶,并提出了有名的角蛋白复合酶学说。链霉菌(Streptomycete)是放线菌中可降解羽毛的最常见的一类菌。涂国全等[33]在多年堆积毛发、羽毛的土壤中发现两株具有较强分解羽毛角蛋白能力的链霉菌。Böckle等[34]研究发现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的羽毛降解液经纯化分离发现降解液中产生的丝氨酸蛋白酶具有降解羽毛作用。嗜热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 sp)可以直接降解羽毛、羊毛等,从降解液中可提取出降解角蛋白的角朊酶[35-36]。链霉菌与地衣芽孢杆菌联合也能有效使羊毛降解[37]。

2.3.1.4 工程菌

利用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在根本上改善菌株的产酶能力、增加角蛋白酶的分解能力。梁田等[38]利用诱变技术将其分离得到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HHJ(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DHHJ)用于羽毛固态发酵。以羊毛为底物将筛选出的菌FYM601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和微波处理,发现新菌产角蛋白酶活力均高于野生菌1.5倍以上,产可溶性蛋白能力也高于野生菌[39]。赖欣[40]从废弃羽毛堆积处筛选出枯草芽孢杆菌B-3,在大肠杆菌上用pET-32α构建角蛋白酶kerC重组表达载体,并检测出大肠杆菌BL21(DE3)[E.coliBL21(DE3)]可产生降解羽毛粉的蛋白酶。目前所发现和转化制造的工程菌多在产酶方向应用。

2.3.2 发酵工艺

发酵是微生物、底物和环境条件间特殊作用后将复杂底物转化为简单化合物的动态过程。发酵底物(质量、营养成分等[41])、发酵条件(温度、pH、底物性质和组成、溶解O2和CO2、操作顺序、混合程度等)、发酵过程以及周期可影响发酵速率和发酵后产品质量。

2.3.2.1 液态发酵工艺

液态发酵(Submerged Fermentation,SmF)是目前工业生产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发酵方法,其优点是发酵的营养物质浓度和混合度均匀,发酵过程中接触面积更充分,技术应用更成熟,产物纯化更简单等[42]。研究表明,地衣芽孢杆菌PWD-1以3%的接种量接种于羽毛含量为4%的羽毛发酵培养基中,经7 d厌氧液态发酵可将羽毛完全降解,可溶性蛋白含量可达34.375 g/L[43]。在羽毛好氧发酵中,单菌液态发酵羽毛可使羽毛降解率提高、角蛋白酶酶活增强、可溶蛋白含量增加[44-45];同时也能在发酵液中检测出多种游离氨基酸[46]。针对羽毛液态发酵的优势,在后续研究中发现,对羽毛使用混菌液态发酵可应用于工业生产[47]。

2.3.2.2 固态发酵法

羽毛固态发酵(Solid State Fermentation,SSF)是将羽毛降解微生物接种于完整羽毛或羽毛粉制成的固态培养基上,经一定时间和运用一定方式将羽毛降解成蛋白质、肽和氨基酸的过程。由于基质水分含量低,能进行固态发酵的微生物数量有限,主要是曲霉、根霉等真菌,也可以使用乳酸菌等细菌[48]。Azeredo等[49]发现利用链霉菌sp594可固态降解羽毛并表达出具有较高活性的角蛋白酶。杨婷等[50]发现酵母菌与淡紫拟青霉菌混菌固态发酵羽毛的降解效果优于单菌发酵,是因为两种菌间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目前应用市场的固态发酵成本投入少、生产效率高且操作简易,底物发酵条件也更适于微生物生长,但固态发酵的堆积产热、含水量控制以及产物处理方面的难度依然很高。因此如何控制发酵过程、提高产品稳定性仍是羽毛固态发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 饲用羽毛产品在畜牧中的应用

3.1 饲用羽毛产品在家禽中的应用

3.1.1 饲用羽毛粉产品在蛋鸡、肉鸡中的应用

王箴林[51]发现在罗曼商品蛋鸡饲料中添加2.5%的水解羽毛粉不仅能替代1/3的进口鱼粉缩减饲料成本,还能维持其生产性能和改善料蛋比。其他研究也发现,在蛋鸡日粮中添加经水解、蒸煮或是酶解加工的羽毛粉,均对蛋鸡的生长性能和采食量无负面影响且提升产蛋率[52-53]。段明文[54]研究表明,海兰蛋鸡饲粮中膨化羽毛粉的添加量为不超过2%可增加蛋重、改善蛋品质,否则影响饲料转化率和产蛋率。此外,在蛋鸡饲料中适量添加2%~4%水解羽毛粉或5%酶解羽毛粉,在不影响产蛋率的基础上可有效缓解蛋鸡啄羽癖[55-56]。徐墨莲等[57]发现海兰商品代公鸡饲用复合酶酶解的羽毛粉不仅羽毛中可溶蛋白含量和营养价值均优于水解羽毛粉,而且肉鸡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和真利用率也更胜一筹。朱建津等[58]研究发现,肉鸡饲料中添加3%~5%水解羽毛粉可取得比较满意的全期饲养效果;但在肉鸡生长中后期需要添加补充日粮蛋氨酸才能维持良好的生长效果;而水解羽毛粉真可消化氨基酸赖氨酸、胱氨酸含量较低,蛋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含量较高。在日粮氨基酸平衡的条件下添加液态发酵羽毛粉饲喂肉鸡发现,饲用含有厌氧发酵羽毛粉日粮的肉鸡生长性能优于饲用含有好氧发酵羽毛粉日粮,更与饲用普通基础日粮肉鸡生长性能一致[43]。羽毛粉在加工过程中会损失掉一定量的必需氨基酸,因此在蛋鸡肉鸡饲粮中添加羽毛粉时应充分考虑氨基酸平衡问题。

3.1.2 饲用羽毛粉产品在其他家禽中的应用

与蛋鸡肉鸡研究类似,补充限制性必需氨基酸条件下,在鹅饲料中添加水解羽毛粉,不影响其生长性能,可降低饲料成本;如若单独饲喂其水解羽毛粉,会因羽毛粉中赖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造成鹅的氨基酸不平衡,影响其生长速率;同时,有学者认为将羽毛转化为菌体蛋白更易被鹅利用[59]。张旭等[60]以添加复合酶制剂的羽毛粉饲喂临武鸭提高了羽毛粉常规养分利用率、氨基酸和能量利用率,对部分氨基酸代谢利用提高显著。研究发现,饲喂2.5%的水解羽毛粉或4%膨化羽毛粉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可替代部分蛋白饲料、降低饲料成本[61-62]。Balloun等[63]发现在0~4周龄火鸡饲料中添加超过5%羽毛粉将导致氮存留率、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线性下降;但在补充赖氨酸、蛋氨酸条件下,羽毛粉用量超过10%也不影响其氮存留率、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

在家禽饲养中,使用羽毛粉作为蛋白饲料时,除要充分考虑羽毛粉的添加量外,及时并精准补充赖氨酸、蛋氨酸等限制性必需氨基酸维持饲料氨基酸平衡也是一重要考量项。

3.2 饲用羽毛产品在猪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羽毛粉可应用于生长猪饲料中,在生长猪饲料中添加5%水解羽毛粉替代鱼粉不会影响猪的生长性能,适当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可以完全替代鱼粉,降低生产成本[64]。而龙定彪等[65]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水解羽毛粉,发现其添加比例增加,会导致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升高。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有可能是日粮配比不同导致,但更应注意羽毛粉在猪日粮中的使用比例以及日粮氨基酸平衡问题。Van Heugten等[66]发现瘦肉型猪的生长育肥期饲料中添加8%水解羽毛粉能维持其生产性能、胴体特征正常,增加背膘厚度和P利用率,但影响了N利用率;水解羽毛粉添加量超过8%会影响其生长性能,但其背膘厚度以及N、P利用率会随之增加,而粪中氮磷排泄量会随之减少。金妙仁等[67]发现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5%的酶解羽毛粉等量替代鱼粉不影响仔猪生产性能。同样,添加1.5%酶解羽毛粉饲喂保育仔猪可改善前肠形态和后肠挥放性脂肪酸(VFA)浓度,从而促进保育仔猪生长性能提高和维持肠道健康[68]。而李晓燕等[69]发现以胃蛋白酶-胰酶水解法测定的酶解羽毛粉体外蛋白消化率高于水解羽毛粉。羽毛粉加工方式和猪所处生长期的不同使得羽毛粉的添加量有差异,在饲喂时酶解羽毛粉添加量较少,水解羽毛粉添加量较多,针对不同生长时期把握羽毛粉产品营养价值调整添加量尤为重要。

3.3 饲用羽毛粉产品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水产饲料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羽毛粉在水产中应用较为广泛。Fowler[70]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15%水解羽毛粉饲喂大鳞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tshawytscha)不仅不影响其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还能有效替代50%的鱼粉用量。而南亚野鲮鱼(Labeo rohita)水解羽毛粉添加量在25%~50%范围内,其生长性能以及饲料转化率未见异常[71]。Campos等[72]发现添加12.5%水解羽毛粉替代76%鱼粉饲喂欧洲海鲈幼鱼不影响其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又能降低鱼粪磷的排泄率。添加33.3%羽毛粉饲喂太平洋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并补充添加限制性氨基酸可保证生长性能维持正常,但其生长速度随羽毛粉添加量增加而降低,而虾体内粗蛋白含量有所增加[73]。在异育银鲫鱼(Carassius auratus gibeilo)饲养中发现水解羽毛粉添加最大量为4.5%,对生长和体组构成也无显著影响,但出现生长下降趋势[74]。同样,在黑鲷鱼(Sparus macrocephlus)日粮中添加5%酶解羽毛粉或膨化羽毛粉替代鱼粉也不影响其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75]。这些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水产动物品种及发育阶段、养殖方式及饲料的配方组成等诸多因素有关。所以用羽毛粉产品饲喂水产动物时依旧会有由羽毛粉种类、用量等不同引起的差异结果。

3.4 饲用羽毛粉产品在其他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羽毛饲料产品在特种动物、毛皮动物饲料中的应用也多见报道。曾秋辉等[76]以酸水解羽毛粉饲喂牛蛙,证明羽毛粉可提供维持牛蛙生长需要的蛋白质。羽毛粉中胱氨酸、谷氨酸、丝氨酸含量丰富,尤适宜毛皮动物毛皮、毛绒的生长。金顺丹等[77]通过消化试验发现水解羽毛粉作为蛋白质饲料添加在水貂日粮中其粗蛋白消化率可达33.86%,若常年或换毛期给予适量羽毛粉,则对预防水貂自咬症也有一定效果。于振玲[78]认为,在水貂养殖中冬毛生长饲料应保持5%以下的羽毛粉添加量,并补充添加其他动物性饲料保证羽毛粉氨基酸平衡。水貂等毛皮动物由于含硫氨基酸、维生素或微量元素不足易导致食毛癖[79],每日在饲料中添加3~5 g水解羽毛粉,并配合亚油酸、肌醇、维生素B2等添加,每天连续饲喂,3周以上可根除[80]。

4 结语

家禽养殖业中,羽毛废弃物处理虽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更加深入和适宜市场推行的技术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依据全球环保局势的变革和我国环保政策的新指示,原有的耗能大、污染严重的传统加工方法将逐步被成本低、耗能低、更环保的生物法取而代之。就目前羽毛降解及应用现状来看,绿色环保、简便的羽毛加工技术需进一步研究,羽毛产品品质和针对不同动物用量标准仍需进一步统一和验证。

猜你喜欢

角蛋白消化率羽毛
重组角蛋白单体外源表达、纯化及鉴定
让羽毛变成“无价之宝”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羽毛项链
吹羽毛
兔毛角蛋白的制备及其在防晒化妆品中的应用
飞翔的羽毛
角蛋白材料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不同锌源及锌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的研究
半胱胺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