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2021-08-09徐燕

今日健康 2021年7期
关键词:针对性小儿肺炎

徐燕

(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宁南,615400)

本文纳入80 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分析,探究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详情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80 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探究分析,(时间:2020 年01月~2020 年12 月),对比性探究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0),实验组(针对性护理,n=40)。对照组,1:1性别比例,研究年龄1 岁~6 岁,平均年龄(3.50±0.35)岁,病程3~8d,平均(5.50±0.19)d;实验组,1:1 性别比例,研究年龄2 岁~6 岁,平均年龄(4.00±0.54)岁,病程2~8d,平均(5.00±0.12)d。组间临床资料对比后,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1)患者家属自愿参加分析研究。(2)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其他疾病。(2)护理配合度较差。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病情发展、相关疾病宣传手册发放及心理护理等。实验组针对性护理:(1)健康教育:由于部分家长担心肺炎疾病,对小儿患者身体发育造成影响,因此出现较多不良情绪,甚至阻碍治疗过程,因此就需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讲解肺炎疾病相关知识,提升患儿家属疾病认知程度。(2)针对性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惊厥、躁动、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采取相应针对性干预,包括药物雾化吸入、拍背、痰液吸出等。(3)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应对小儿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种类进行详细划分,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对比(咳嗽改善时间、咳痰改善时间、发热改善时间、肺部啰音改善时间)。(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腹胀、便秘、低钾血症、静脉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2*2 析因设计,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临床症状为连续性变量资料,用表示,t 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为定性资料,用(n,%)表示,检验,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若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 或P<0.01 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对比

数据可知,两组相较,实验组咳嗽改善时间、咳痰改善时间、发热改善时间、肺部啰音改善时间,显著优化,(P<0.05)。

表1:临床症状对比(±s)

表1:临床症状对比(±s)

组别例数咳嗽改善时间(d)咳痰改善时间(d)发热改善时间(d)肺部啰音改善时间(d)对照组407.52±1.217.26±1.234.32±0.597.68±2.32实验组404.53±0.155.83±1.292.25±0.555.23±1.69 T 15.50975.074116.23095.3985 P 0.00000.00000.00000.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数据可知,两组相较,实验组腹胀、便秘、低钾血症、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

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肺炎是常见儿科疾病,该疾病常发生于春秋季节,有病情发展速度快等特点。当小儿患者出现肺炎时,均会伴随出现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症状。同时随着肺炎疾病发展,还会诱发小儿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对于该疾病常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其治疗目的为改善患者呼气功能,以及控制炎症发展水平。但由于小儿患者年龄较小,因此导致治疗依从性不高,此外由于小儿肺炎具有治疗时间长、反复发作等问题,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就需要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水平[2]。

综上所述,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护理效果较好,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同时减少腹胀、便秘、低钾血症、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针对性小儿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认识肺炎
小儿涵之三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