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残端重建术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的影响
2021-08-07武琨
武琨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调控胫骨过于前移以确保膝关节稳定的关键下肢膝关节韧带之一。临床上,ACL损伤后一般难以自愈,ACL完全撕裂时,多应用关节镜下ACL重建术以改善膝关节损伤,但对于ACL重建是否保留残端,存在较大争议。ACL不保留残端重建,可以将手术视野充分暴露,有利于定位骨髓道,但由于大量的膝关节本体感受器存在于残端内,其对于后期移植物的愈合起到关键的刺激作用,影响ACL损伤患者的预后[1]。ACL保留残端重建对于ACL患者保留膝关节本体感受器,利于后期膝关节功能恢复[2]。本研究旨在探讨保留残端重建对ACL损伤患者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105例ACL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保留或不保留残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3.23±5.41)岁;病程1~3周,平均病程(1.37±0.25)周;左膝30例,右膝22例。观察组53例,男26例,女27例;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5.21±5.81)岁;病程1~3周,平均病程(1.45±0.23)周;左膝28例,右膝25例。两组基线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符合《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3版)》ACL的诊断标准[3]。排除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滑膜炎性病变等。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行硬膜外麻醉,平卧位,关节镜检查从患肢膝关节内外侧入路,处理关节软骨。观察组保留胫骨残端≥0.5 mm,对照组完全清除胫骨残端。胫骨结节内侧做约4 cm斜切口,取股薄肌和关键肌肌腱,修整绳肌腱。在ACL胫骨止点的中后侧定位,导针在骨道定位,ACL胫骨隧道沿导针方向设立。下肢患侧屈膝90°,导针插入股骨外髁内侧壁ACL残端,制定股骨髓道。移植肌键穿过骨隧道,袢钢板将股骨端固定,螺钉固定胫骨端,胫骨端纤维包裹重建的ACL。将胫骨隧道外口封闭。
1.3 观察指标 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4],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恢复度越高。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5],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恢复得越好。ISOMED200等速测试仪测被动角度再生试验与被动活动察觉阈值,数值越低代表疗效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ACL损伤患者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6、12个月末Lysholm及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ACL损伤患者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ACL损伤患者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与术前比,*P<0.05;与术后6个月末比,#P<0.05。
组别 例数 Lysholm HSS术前 术后6个月末 术后12个月末 术前 术后6个月末 术后12个月末对照组 52 34.21±5.26 53.12±6.28* 79.36±8.23*# 29.26±4.21 46.12±5.37* 79.25±8.27*#观察组 52 34.22±5.24 61.43±6.35* 89.23±8.72*# 29.25±4.23 58.22±6.13* 88.76±8.92*#t值 0.009 8 6.741 3 5.962 4 0.012 1 10.750 8 5.662 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术前及术后本体感觉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6、12个月末被动活动察觉阈值与被动角度再生试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及术后本体感觉恢复情况比较(±s) 单位:(°)
表2 两组术前及术后本体感觉恢复情况比较(±s) 单位:(°)
注:与术前比,*P<0.05;与术后6个月末比,#P<0.05。
组别 例数 被动活动察觉阈值 被动角度再生试验术前 术后6个月末 术后12个月末 术前 术后6个月末 术后12个月末对照组 52 3.58±1.13 2.82±0.43* 1.70±0.16*# 6.76±2.02 5.56±0.94* 3.38±0.63*#观察组 52 3.57±1.15 2.12±0.35* 1.12±0.13*# 6.75±2.04 4.61±0.82* 1.92±0.41*#t值 0.0449 9.1566 20.4045 0.0252 5.5216 14.100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ACL损伤主要是由于突发交通事故、身体撞击等致使膝关节强力过伸或强力外展致膝关节韧带撕裂。临床上,ACL损伤多见膝关节剧烈疼痛、关节内瘀血等。ACL多发于25岁以内的专业运动员,且男性发病率一般高于女性[6]。临床上,多应用关节镜下ACL重建以治疗ACL损伤。ACL不保留残端重建可充分扩大ACL损伤患者的手术视野,但切除的残端使众多本体感受器随之被清理,膝关节损伤多迁延难愈[7]。
由于膝关节过伸或外展,过度展曲、内收、旋转均可引起损伤撕裂,最终导致膝关节功能异常。ACL不保留残端重建由于清理残端,血管及神经长入的进程缓慢,进而延缓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ACL保留残端重建中保留的残端存在丰富的本体感觉传入系统,传入系统能使膝关节静态的机械稳定功能得以直接表达,还可以使神经传入作用得以表达,独特的神经反射使得膝关节的动态稳定性更加稳固,有利于后期腱-骨的愈合,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8]。结果发现观察组Lysholm、HSS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ACL保留残端重建可改善ACL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王洁颖等[9]发现,ACL保留残端重建可有效促进ACL损伤患者移植物与骨愈合,促进膝关节运动能力的调节。
机体在外力作用下进行感觉输入,然后不经外力协助经本体感觉输入,在大脑皮质建立功能区,以此达到运动功能的再获得。此过程本体感觉发挥至关重要作用,而本体感受器大量存在于肢端末节,若清除残端,则机体的本体感觉功能受到严重影响。ACL不保留残端重建完全清除残端,破坏许多本体感觉感受器以延缓本体感觉恢复。ACL保留残端重建在重建ACL后,骨隧道与腱体的微动现象形成死腔,重建的腱体沿骨隧道纵轴方向伸缩运动,使得骨隧道与腱体的不匹配情况加重,并使得骨隧道进一步扩大。而保留残端,重建的移植物被韧带残端包裹缠绕,将骨隧道内口封闭,使渗入骨隧道的关节滑液得以减少,进而降低关节内液体过度冲刷骨隧道,膝关节大量本体感觉感受器得以保留,促进本体感觉恢复[10]。研究发现观察组被动活动察觉阈值与被动角度再生试验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ACL保留残端重建可促进ACL损伤患者的本体感觉恢复。
综上所述,膝关节镜下ACL保留残端重建可促进ACL患者本体感觉恢复,改善膝关节功能,优于膝关节镜下ACL不保留残端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