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与大学生美育创新

2021-08-06王玉明孙媛媛

文教资料 2021年11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高职院校

王玉明 孙媛媛

摘   要: 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创新平台,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很多高职院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本文在理清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的前提下,结合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着重宿舍社区美育机制实践路径的构建,以为高职院校美育教育提供一套新的解决方案,使学生管理工作更高效便捷,美育教育更加贴近实际,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宿舍社区   美育教育

随着高职院校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及教学资源网络化,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张个性化的课程表,彻底改变了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学生除了课堂以外更多时间待在宿舍,使得学生管理队伍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需要将工作阵地转移到学生宿舍。

一、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概述

(一)宿舍社区的概念。

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最早始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西方名校采用住宿学院模式,从宿舍管理和宿舍功能等方面开展育人研究工作。住宿学院作为宿舍管理的基本单元,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和健全的机制运行体系,通过学生跨年级、跨专业混住的互为影响,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促成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綜合素养的提高。国内关于宿舍社区化管理的研究主要从借鉴开始,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借鉴西方住宿学院管理模式,提出了以二级学院为专业教学主体,以学生工作部门及后勤部门为核心,集住宿、交流、共享、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学生宿舍社区概念。这种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集西方住宿学院与我国传统书院理念于一体,强调“全人”的培养目标,倡导以宿舍社区为中心负责除专业教学以外所有的学生事务,将大学生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美育等全部纳入宿舍社区育人范畴。

(二)宿舍社区的建设目标。

宿舍社区的定位是以宿舍为空间载体、变管理为服务的第二课堂,倡导学生自我服务,开展各类特色社区活动的育人实践平台。宿舍社区的建设总目标是实现学生美育、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生工作体系的阵地转移。高职院校根据工作需要建设宿舍社区管理委员会,由校党委书记、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学生工作处、后勤处、教务处及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等负责人,根据宿舍建筑的物理单元建设多个社区,社区管理委员会结合各社区所住学生专业特色、兴趣爱好通过集体决策的形式探索确立各社区建设的特色目标,充分调动各社区学生的积极性,凝练社区独特的文化元素,形成符合校情特色的社区育人实践机制,切实增强育人效果。

(三)宿舍社区的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宿舍社区管理委员会以学生工作处为核心,下设宿舍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二级学院与各社区的对接及各社区管理,定期向宿舍社区管理委员会汇报各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通过顶层设计,将党团组织、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等从二级学院剥离,与学生工作处就业创业、学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美育教育、道德教育、宿舍管理等科室合署办公,理清宿舍社区与二级学院关系,主张除了第一课堂以外所有的学生事务全部归宿舍社区承担,建设形成宿舍社区、二级学院分工合作、协同育人的两套体系。二级学院主要负责大学生第一课堂专业技能教育,宿舍社区主要负责大学生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安全教育、思想引领、党团组织建设、就创业指导、资困助学、宿舍服务、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等。

二、高职院校美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美育又叫作审美教育,是通过情感为纽带的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及艺术熏陶,对人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形式。美学大师宗白华指出:“心灵之美是世间一切美的源泉,如果心灵不美,世间万物是不会美的。”可见美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只有具备审美及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在成长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才能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创新精神。

(一)重视程度低,课程设置少。

高职院校更专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顶层设计中对学生审美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重视程度较低。这种“单一技能”人才培养理念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内在及社会需求。目前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一般通过美育公共选修课实施,这类美育公选课以兴趣爱好培养为主,开设种类少,由艺术学科教师、行政教师兼任并多在晚间或周末上课,存在学校、学生、教师多层面较冷的局面。

(二)美育资源匮乏,第二课堂层次低。

为产业办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专业师资、学生实训设备及场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相较于专业技能培养,美育教育资源匮乏,学生缺少专业的琴房、画室,缺少专业的美育器材,缺少专业的美育教师指导等。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以艺术欣赏等公选课单一的讲授为主,美育实践环节较少。匮乏的美育资源、单一的教学形式降低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美育第二课堂缺乏专业指导,流行艺术、街头文化等低层次的艺术实践成为美育第二课堂的主流,极大降低了美育教育实效。

三、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下大学生美育创新实践路径

(一)提高宿舍社区文化的美育功能。

宿舍社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美的社区文化环境、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沉浸其中并感到身心愉悦。

1.抓配套,提升宿舍社区物质环境。

宿舍社区是大学生除课堂之外最主要的聚集地,优美浓厚的社区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陶行知认为“学生的社会生活就是从学校生活开始的,想要改善社会环境首先要改善校园环境,必须放眼大局,以美术的精神于细微处着手,一丝不苟地改造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要加强社区物质环境的建设,以宿舍社区建设为契机,建设社区便民美发店、超市、心理驿站、书香小屋、美育工作室、党团活动室等,把宿舍社区打造成为集生活学习、休闲娱乐、审美教育、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青年社区,提高宿舍社区物质环境的美育能力。

2.强制度,提升宿舍社区制度文化。

宿舍社区制度建设是社区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依法治校、以规治校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要根据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建设需求,更新制定《宿舍社区实施细则》《文明宿舍评比办法》《社区安全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把美育教育、安全管理、学生评优评奖等结合起来,做到管理有依据、奖惩有章法,充分发挥社区制度文化的约束及激励功能,同时通过间接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推动美育。例如学生需要根据《文明宿舍评比办法》要求,宿舍成员轮流打扫宿舍卫生,整理宿舍内务,这样在引导学生创造良好的宿舍环境的同时培养学生自我服务及呵护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3.重引领,用先进文化主导宿舍社区文化。

高职院校在宿舍社区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为主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熏陶感染社区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生主动抵制低俗文化的侵扰。首先,利用“我爱我家”“学工在线”等微信公众平台,用先进文化抢占网络空间高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其次,积极推行思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进社区制度,定期对社区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在宿舍社区开展各类学生喜闻乐见的社团活动,例如利用“美育工作室”格调高雅的零基础油画创作、插花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美学素养。

(二)发挥宿舍社区艺术社团育人的比较优势。

1.创新运营模式,打造宿舍社区精品艺术社团。

社区化管理模式下学生社团归各社区负责运营,这种运营模式的创新有利于破除传统模式下二级学院各自管理社团的弊端,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在本社区跨专业、跨年级自由设立社团,这种新型的社团管理架构不仅精炼高效,还实现了社团活动的各专业融合,符合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的实施的理念。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下的社团设立及运营应该将理论创新与顶层设计摆在重要位置,突出自身优势并结合特点,以服务学生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学生参与度高、社团特色显著的精品艺术社团,优化宿舍社区社团的美育功能。

2.注重长效管理,完善宿舍社区艺术社团管理机制。

長效管理机制是实现宿舍社区艺术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首先要加强社区艺术社团的组织架构建设,使社团成员年级、专业、特长分布合理,让年级高、技能强的学生担任社团干部,同时注重低年级后备人才的培养。其次,完善艺术社团的投入机制,在美育功能强、育人效果好精品社团上投入更多的人财物。最后,优化艺术社团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在评奖评优、学分认定方面予以侧重,同时将教师指导艺术社团给予绩效体现,提高教师的参与度。

3.以美育德,让学生在社团美育实践中锤炼本领。

宿舍社区艺术社团的美育实践弥补了美育必修课的不足,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实践能力在第二课堂得到锤炼。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探微社区美育工作室为例,美育工作室“零基础油画”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审美素养,通过非艺术专业学生选修、艺术专业教师专业指导等方式,让非艺术专业学生了解油画的创作过程,学会欣赏绘画作品,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这种美育实践活动实现了德育教育的审美化改造,体现了高职院校德育、美育工作的有机统一。

(三)加强宿舍社区美育通识教育。

1.超越功利,将美育通识课程设置为宿舍社区的必修课。

宿舍社区模式下的美育通识课程归宿舍社区管理,而不是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单位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为美育通识课程的设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美育是非功利的通识教育,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宿舍社区创新平台,将美育通识课程纳入宿舍社区必修课程,同时注重多学科交叉的美育教育体系,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美育机会并拥有更开阔的艺术视野。

2.因地制宜,在宿舍社区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通识课程。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高职院校要深入挖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结合校情在宿舍区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的美育通识课程体系,对突破传统大学生美育教育意义重大。例如苏州高职院校可以深入挖掘苏绣、核雕、昆区、评弹、苏扇、玉雕、御窑金砖、桃花坞木刻年画等资源,在宿舍社区成立“非遗大师工作室”,开展苏州园林绘画写生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流程和审美特点,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付胜利,张勃.“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美育课程的理念革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15):97-100.

[2]王玉明.书院制模式下高职院校社团育人策略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美育工作室为例[J].科技风,2020(13):228-229.

[3]潘华泉.基于书院制模式的学生公寓管理创新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4):53-54.

[4]王玉明.高职院校“书院制”宿舍社区化管理创新实践研究[J].科技风,2020(19):190+195.

[5]黄继红,张金花.论宿舍文化建设的美育功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07):34-35+38.

[6]王玉明,杨方,王艳,孙媛媛.书院制社区模式下高职院校美育通识课程优化策略[J].美术文献,2020(03):104-1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下大学生美育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SJB06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高职院校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
“舞动”的音乐课堂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