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标背景的高中戏曲教学实施探研

2021-08-06韦永珍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7期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核心素养

摘要:“弘扬民族音乐,强化戏曲教学”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把戏曲教学作为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让传统戏曲艺术通过音乐课堂传播,是彰显民族文化自信、践行音乐课程理念、落实非遗项目传承的必然要求和具体行动,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把以黄梅戏为代表的传统戏曲请进课堂,以观赏黄梅戏、分析黄梅戏、体验黄梅戏、创编黄梅戏为戏曲教学主线,通过教学科研并重、课上课下联动、校内校外共享等多种方法和途径,引导具有现代眼光的学生发现中国戏曲独特魅力,不仅能培养他们传承中国戏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使中国戏曲在有效科学的戏曲教学与活动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核心素养  戏曲教学  高中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的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明确了高中音乐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实践、文化理解等综合能力。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正引领着音乐教育走向远方。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弘扬民族音乐,强化戏曲教学。因此,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结合“戏曲进校园活动”取得的宝贵经验,探讨并总结高中戏曲课堂教学中的共性规律,提出切合实际的高中戏曲教学实施建议,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高中戏曲教学的现实背景与重要意义

戏曲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音乐教学特别是高中音乐教学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的学校连正常的音乐课时都得不到保障,更何谈戏曲教学。在21世纪,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主旋律,戏曲教学进校园活动开始兴起,戏曲教学终于迎来了好时候。戏曲复兴不仅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也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彰显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和强调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观念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在高中音乐课堂上传播民族音乐,强化戏曲教学,就是彰显文化自信的具体行动。

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柯达伊创设了世界著名的柯达伊教学法,他强调“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本国民间音乐基础上,坚持培养儿童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这足以说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对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我们也不能例外。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像一个宝库,而戏曲就是中国艺术宝库中不可缺失的内容,也是中国音乐创作的源泉。中国戏曲与古希腊罗马戏剧、印度梵剧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但唯有戏曲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欣赏、传承中国戏曲,不仅可以领略中国文化独有的魅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感受古老戏曲的文明,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做出应有贡献。

(二)践行课程理念

新课标在解读课程基本理念中阐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时指出:“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积淀丰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世代珍惜和忠实传承。”无论是中国的民歌民乐,还是中国的民间歌舞、曲艺戏曲,都是中国独有的艺术,都汇聚了中华大地的灵气、本土文化的精华,都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根脉,也是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接地气的戏曲实践教学,了解熟悉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与历史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培养爱家爱国爱人民的情感,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高中音乐戏曲实践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三)落实非遗传承

笔者所在的合肥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作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和教育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实验学校。合肥一中近年来在新课标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的指引下,为了进一步强化音乐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戏曲进校园”为重要途径,将黄梅戏等传统戏曲请入校园,不仅成果喜人,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而且反响良好,深受校内外各界人士的好评。因此,我们对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实施好戏曲教学充满信心,同时对如何实施好戏曲教学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我们认为,学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平台,在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中生的知识积累、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应该承担传播艺术经典的责任。作为老师,我们也有责任研究和实施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戏曲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力军,不负“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实验学校”的称号。

二、高中戏曲教学的实施途径及有效策略

高中生的课程紧张,学习压力大,时间更显宝贵,几乎没有闲暇去欣赏戏曲,因此只有在课堂上高效进行戏曲教学,才能让戏曲进校园不流于形式,才能培养学生发现中国戏曲美、体验展示中国戏曲美的能力。

(一)立足三尺讲台,教学科研并重

音乐课堂是戏曲教学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要立足课堂,站好讲台。戏曲教学的重头戏是将黄梅戏纳入校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學加以推广。为实施好黄梅戏教学,我们重点抓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等,力求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

1.编写戏曲校本教材,提供戏曲教学蓝本

编写戏曲校本教材,是实施戏曲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戏曲教研的基础。作为音乐教师和黄梅戏进校园的指导者,笔者和同事一道开展戏曲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先后主持编写或参与编写戏曲校本教材,精选戏曲名家、名剧、名段、名曲,使戏曲教学有蓝本可遵循,戏曲课程开设得以有序进行。

2.实施戏曲课堂教学,落实戏曲校园传承

在戏曲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形式,优化教学效果,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例如,戏曲元素的现代音乐的分析交流;模仿戏曲的唱腔表演;采用音配像(和大师录像的配音合作);与当今的专业演员同台演出(运用多媒体);鼓励高中学生在了解戏曲、熟悉戏曲基础上,自编自演,培养其表演戏曲的能力。

赏析体验戏曲的唱腔。了解中国戏曲的声腔特点,即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的特点。每个戏曲剧种都有其独到的风格,各剧种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声腔上,如昆曲的婉转流利;秦腔的高亢激昂;而黄梅戏以其纯朴清新、细腻动人、抒情甜美,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成为各地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模仿学习戏曲的表演。戏曲表演包括“四功”(即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打)、“五法”(即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我们重点结合黄梅戏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学习戏曲的“唱、念”,模仿戏曲的“做”,赏析戏曲的“打”。

理解领会戏曲的特征。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包括戏曲表演的综合性(熔曲词、音乐、美术、表演为一炉的综合艺术)、虚拟性(动作舞蹈化,布景、时间与空间的虚拟)、程式性(包括曲调、唱腔、伴奏乐器的程式性,角色行当的程式性,舞蹈动作的程式性)等。

了解区分戏曲的行当。了解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在唱念做打中,服饰装扮、伴奏音乐都各不相同,都有丰富的表演程式,是剧中人物与情境的表现手段。通过学习“唱脸谱”,画或涂色脸谱,看文字描述,辨别各种脸谱的代表人物、特征性格、表演形式,了解不同的行当。

在戏曲教学中,带动学生分析、交流,了解戏曲知识,特别是了解戏曲历史与中华文化的关联,运用已有的戏曲呈现的综合能力,创编反映现代生活的戏曲节目,带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中国戏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传承。

3.开展戏曲课题研究,总结戏曲教学经验

开展戏曲课题研究,带动戏曲教研活动,促进黄梅戏教学开花结果。我們承担了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之子课题“黄梅戏的校园传承”、合肥市级课题“中学黄梅戏校园传承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戏曲课题研究,源于戏曲教学实践,是对戏曲教学实践的跟踪研究和总结升华,同时又反过来指导戏曲教学实践。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制作了黄梅戏微课——“戏里戏外说黄梅”;结合“甘洒热血写春秋”“戏曲舞蹈”“京调”“对花”“龙格里龙”等戏曲教学典型案例进行集体教学研讨,对黄梅戏教学经验作了集中总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中学黄梅戏校园传承中黄梅戏微课的初步研究》《高中黄梅戏进校园传承活动设计初探》等多篇教学论文发表。

(二)拓宽展示舞台,课上课下联动

围绕戏曲课堂,我们组织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实现课上课下联动。

1.开设专题讲座。特邀专家韦京东开设讲座,讲座主题为“黄梅戏的表演”和“黄梅戏的唱腔之美”,普及戏曲知识,培养戏迷观众。

2.组建戏曲社团。社团成员从各班选拔产生,由他们排演作品《谁料皇榜中状元》,并把他们培养成黄梅戏骨干,让其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学习。

3.召开主题班会。通过戏曲主题班会,渗透黄梅戏校园传承,营造班级学习戏曲的氛围。

4.撰写戏曲征文。开展《我眼中的黄梅戏》征文活动,收集整理学生文章并编辑成册。这些文章既真实又生动,真实记录了学生对黄梅戏的感受和热爱。

5.展示海报设计。每班推荐一个黄梅戏海报设计作品,进行校园展示。中学生对海报的设计意识超前,构图精美,渗透中国的剪纸、水墨画艺术,又揉进了现代的漫画,抽象表达非常到位,浓缩了中国戏曲精华,既表达了对黄梅戏之美的认识,也带动了身边的师生了解黄梅戏。

6.制作PPT。学生通过制作以“戏曲之美”为主题的PPT,了解戏曲知识,发现戏曲之美,用现代技术表达中学生对戏曲之美的认知。

7.黄梅戏专场展示。《我眼中的黄梅戏》是说、《谁料皇榜中状元》是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是表演、经典唱段《对花》是钢琴演奏、《天女散花》用长笛吹奏,他们用不同方式展示黄梅戏的魅力。

8.组织看戏观剧。组织师生去剧院观看黄梅戏《女驸马》;邀请省黄梅戏剧院演员来一中演出黄梅戏专场,黄梅戏社团学生与专业演员交流黄梅戏的传承。

(三)搭建传播平台,校内校外共享

我们以校园广播、电视台、合肥一中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主要阵地,传播互动;通过建设戏曲传承基地、建立戏曲名师工作室,用举办专家讲座,开展特色活动的方式,搭建黄梅戏传播平台。

1.体验·交流·演出

师生体验黄梅戏。我们不仅通过微讲座介绍黄梅戏,更是在师生中开展“穿戏服、甩水袖、唱黄梅”体验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戏服的色彩、图案、头饰、穿戴方法以及说韵白、甩水袖、走台步、唱黄梅等体验,激发起其对黄梅戏的热爱。黄梅戏体验活动让师生在欢歌笑语中体验到了票友的乐趣和艺术的魅力,以及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吴英明副校长和韦永珍老师两次到安庆拜访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就黄梅戏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和大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韩再芬携“再芬黄梅”剧团做客合肥一中,并邀请黄梅戏社团的学生前往剧院观看黄梅戏演出。

各类舞台演出。校园戏曲节百

花齐放,有学生自编自演的黄梅戏作品《长安夜》(学生柯子衿编剧),有师生同台表演的经典剧目《谁料皇榜中状元》;艺术硕果声名远播,黄梅戏《对花》(合唱多声部表演)更是在奥地利维也纳、德国等地的舞台上唱响,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听到戏曲元素的中国声音。

2.分享·引领·辐射

为在更大的范围进行交流和分享,扩大戏曲教学影响,作为合肥市音乐名师工作室的掌门人,笔者带领工作室的音乐老师到合肥市、巢湖市、金寨县等地开展戏曲教学研讨,在合肥市桂花园学校上戏曲公开课“甘洒热血写春秋”“戏曲舞蹈”;发起“穿戏服、甩水袖、唱黄梅”的体验活动。赴巢湖市人民路小学上戏曲公开课“京调”“对花”;赴金寨县同心小学、暖流中学上戏曲公开课“龙格里龙”“梨花颂”。每次活动中的教学展示和研讨交流都受到了当地广大师生的欢迎,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通过教学展示和研讨交流,总结、提炼、推广了戏曲教学经验,发挥了工作室在戏曲教学方面的辐射、引领作用,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践行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宗旨。

在戏曲进校园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从学生喜欢的内容和方式入手传授戏曲知识,让学生接受并爱上中国戏曲,用现代的眼光鉴赏中国的戏曲精品;同时,教学与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培养学生的戏曲文化认知和戏曲表现能力。我们的努力结出了的硕果,拓宽了戏曲文化的传承途径,形成了具有合肥一中特色的戏曲教学模式,学校也因此荣获了优秀戏曲基地、优秀戏曲社团、全国戏曲实践基地等称号。

戏曲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明珠,她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我们将继续探索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展更有效的实践活动,为在高中戏曲课堂上传承中国戏曲、弘扬民族文化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也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复兴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与戏剧表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刘祯.戏曲鉴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新课标高中核心素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