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文巧教 务实高效

2021-08-06唐静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童话我会旅行

唐静

长文是指那些文字多、篇幅长、训练点多、内涵丰富的文章。一般来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二学段在 800 字以上、第三学段在 1000 字以上的现代文称作长文。宋秀金认为,长文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上的长文,即文章篇幅较长的文章;另一种是因文质兼美、含义深刻而被教师教“长”了的文章。余映潮老师认为,有时候,长文也是难文。因此,长、深、难这三点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长文的典型特征。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统编本教材的过程中,遇到长文时往往出现以下问题:

1.逐段讲解,面面俱到

很多教师采用逐段讲授的方法,唯恐疏漏某个知识、某一环节。一篇长文,常常需要花费三四个课时才能完成教学,学生学得辛苦、厌烦,教师教得辛苦、低效。

2.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很多教师采取略读法教学长文,犹如蜻蜓点水般,在文章表面一掠而过,教学抓不住文本的教学重点,学生学得“稀里糊涂”,不能很好地落实阅读任务。

3.深挖细品,遥不可及

对于学生在阅读长文的过程中遇到的意蕴艰深的内容,很多教师“不避锋芒”“奋勇向前”,解读过深,品读过细,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因此,笔者以为,长文需要巧教,方能事半功倍。长文巧教的核心意义在于:实现单位时间内文本课程价值及学生生命价值的最优化。巧教就是在把握语文学科本质、明晰教材特点、凸显年段特点的基础上,紧扣核心要素,凸显教学重点,选取最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训练,对教材做出艺术化的处理。其目的在于聚焦重点、凝聚力度、深入探究、提高实效、提升素养。因此,我们在教学长文时应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一、巧解读,定目标

长文的文字多,容量大,如果教师能够深度解读教材,关注教材特点,紧扣语文要素,把握编者意图,定位教学要点,同样能删繁就简,直击目标。

1.抓要素

统编本教材提出“语文要素”这一概念,意在将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必要的学习习惯),分成一个个比较具体的训练点,有序列地安排到教材各单元中。因此,语文要素统领整个单元的教学,理所当然成为单元教学的目标指向。如《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三年级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不少童话故事,对童话体裁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次集中安排童话单元,旨在进一步让学生品味童话,体会童话丰富而神奇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体裁的初步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应牢牢把握这一关键要素,不宜拔高或降低教学目标。

2.明意图

语文要素虽然统领整个单元,但并不意味着语文要素是单元教学的唯一目标。从课文批注、泡泡语、课后练习、文前提示、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等处,随处可以看到语文要素的身影,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它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但是,语文课程的学习不能只有语文要素的学习,还应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如拼音、識字写字、朗读等,因此,落实语文要素却不排斥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时应关注过程指导与方法的习得,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这才是落实“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应然之道。作为教者,尤其要关注课后练习,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让教学目标更精准。如《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课的课后题,我们采取细读、分解、组合的方式来明确编者意图,明晰教学要点。

首先是细读。第一题针对文本是童话体裁的特点,提出了分角色朗读的要求,重在体会人物心情,感受童话的美好,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基础。第二题提出默读的要求,通过“看”找出三处说明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语句。这既是对朗读训练的进一步要求,也是对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第三题画出旅行路线图,同样是对学生通过文字获取信息资讯这一阅读素养的培养,而“从哪里看出”和“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既是文学审美阅读素养的体现,也是表达能力运用的体现。

其次是分解。细致解读了课后习题,我们不难发现,朗读能力、阅读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复述故事能力是编者非常关注的,同时,编者也将体会情感、感悟形象的阅读教学要求融入其中。因此,为便于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我们有必要对课后习题进行目标分解。第一题,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心情和读出语气的要求,需要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第二个层次是体会心情,有感情朗读;第三个层次才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语气。第二题,目标集中,可不做分解。第三题,画路线图和讲故事也需要分解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了解旅行经历,画出旅行路线,简要讲述故事;第二个层次,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朋友情深,详细复述故事。二年级是借助提示讲故事,三年级是训练详细复述。因此,基于学生学习的起始点和发展点,在这里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训练,为后续学习详细复述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是组合。课后习题的每一题分解后,就形成了多个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还需要进行排列组合,将同类目标放在同一个层级,便于确定每一个教学目标的教学要点。

3.选要点

综合上面分析,《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包含下面三个方面的训练要点。

基础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牛反刍的科学知识,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情。

核心目标:

(1)能理清课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2)能够借助路线图等提示简单地讲讲这个故事。

拓展目标:

(1)激发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阅读更多有趣的科学童话。

(2)课外阅读关于朋友的图画书和故事书。

因此,教师要精准解读统编本教材,紧扣语文要素,明晰编者意图,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长文时才能聚焦核心目标,有的放矢,一课一得,简洁高效。

二、巧设计,抓过程

长文的篇幅长、内容多,最易教得琐碎、繁杂,造成教学的碎片化。因此,教师要关注教学的全过程,精准把握学情,精心设计“学习单”,通过“阅读教学五环节”,即课前预学—课初验学—课中导学—课末固学—课后拓学,搭建学习支架,强化过程指导。

如《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第一课时,我们设计了如下“学习单”。

《在牛肚子里旅行》学习单(第一课时)

一、基础目标

1.我会认读,我会思考。

(1)我已经把课文读了     遍。我会写字。(在书上田字格完成)

(2)我會认读这些词语:

旅行   咱们   偷偷   答应   牙齿

胃部   悲哀   吞进   救命   流泪

眯着   算是   拼命   打扫   阿嚏

一骨碌   细嚼慢咽

(3)选一选,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①我答(dā  dá)应妈妈 上课时要积极举手回答(dā  dá)问题。

②小狗一骨(gū  gǔ)碌从地上爬起来,然后叼起骨(gū  gǔ)头就跑了。

③我们应(yīng  yìng)该学会适应(yīng  yìng)新环境,而不是消极对待。

(4)我会思考:课文写了(     )和(     )在草堆里(     ),(     )不小心被卷进了牛嘴里。在(     )的帮助下,(     )从嘴里

(     )。这真是一次(     )的旅行啊!

2.我会提问。(可以把问题写在书上哦!)

二、核心目标

1.我会读文,我会圈画。

(1)我能用横线在文中找出描写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句子,并排序。

(2)我能试着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先完成路线示意图,再在图片上画一画。(提示:请关注第7~19自然段,找出关键句,提取关键词。)

(     )→(     )→(     )→(     )→(     )

(3)我能试着讲一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经过。(可以看看路线图和关键词)

红头先被牛卷进了(     ),再被吞进(     ),接着来到(     ),然后回到(     ),最后(     )。

2.我会讲述,我会表达。

(1)我能试着借助路线图和情节图(课文的四个情节图),讲讲这个有意思的故事。

红头的经历真是惊险啊,它和好朋友青头在玩捉迷藏时,突然,              。

(2)评价标准:(在自己能达到的标准后面画上笑脸哦!)

①我能把故事的经过讲清楚。(     )

②我能加上动作、表情把故事讲生动。(     )

三、拓展目标

1.我会发现,我会探究。

(1)读了这个科学童话,我知道了反刍就是(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动物将胃里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到

嘴里再次咀嚼。

B.动物将食物在几个胃里面反复消

化吸收。

(2)我还想知道关于动物的其他科学知识,我还要读更多的科学童话。

2.我会阅读,我会思考。

(1)关于好朋友我有新的想法。

我认为好朋友就是                    人。

(2)拓展阅读(关于朋友主题的绘本)。

例如:《我有友情要出租》(绘本)

我喜欢故事中的                    ,因为

拓展书单:

《好朋友》赫姆·海恩

《西奥多和会说话的蘑菇》李欧·李奥尼

《南瓜汤》海伦·库伯

《小羊和蝴蝶》艾诺·桑卡德

课前预学阶段,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目标的学习内容,教师通过课前查阅学习单,细致分析学情,准确了解学习的起点和难点;课初验学阶段,教师通过针对基础目标中重点字词的检查,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进一步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方面的难点做重点指导,同时通过对学生问题的梳理为下一步的深入品读课文做到心中有数。课中导学和课末固学阶段,教师紧紧围绕核心目标,设计了“我会读文,我会圈画”“我会讲述,我会表达”等两个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路线,直奔学习重点,经历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通过熟读深思、圈点勾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個人自学、小组互学、全班群学,夯实学习要点;通过师生对话,点拨指导,在读、找、画、填、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课后拓学阶段,同样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既拓展了读,又拓展了思,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科学精神。

三、巧加工,练能力

长文的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常常有很多含义深刻的语段需要学生理解感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材特点,巧妙加工,通过思维提升、情境联结、资料补位等多种方式,突破教学难点,让难文易学,让长文易读。

1.思维提升

课标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课程基本理念”的首位,并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把“思维发展与提升”确定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将它定义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在牛肚子里旅行》这课,教师通过句子排序的练习,不仅检验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更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同时借助思维导图的填写,强化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终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情境联结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基于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通过将优化的情境素材与语文阅读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关联,创设形象化的语言理解与运用的问题解决情境,形成驱动性的阅读学习任务,有利于增强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丰富阅读方式,提升阅读活动的体验感,促进学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从而走向语言的深度理解与运用。如《在牛肚子里旅行》这课,教师在第一课时,学生简要复述故事的时候,创设了第一个故事情境:“我想跟同学和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红头的经历真是惊险啊,它和好朋友青头在玩捉迷藏时,突然,

。”教学第二课时,学生详细复述故事的时候,创设了第二个故事情境:“学校要举行科学童话故事会,你能讲一个生动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吗?祝你早日成为故事大王!”基于真实情境的挑战性学习任务,更能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浓厚兴趣,同时在交际语境中的故事讲述,有明确的交际对象,有清晰的交际目的,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这样的学习活动更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3.资料补位

当阅读文本与学生的阅读体验之间存在落差时,我们可以通过适时补充相关资料来帮助学生消解“隔阂”,潜心会文,满足阅读学习的“内需”。资料补位贵在恰到好处,可以补充文字材料,也可以补充图片和视频资料,补充的资料与教师的引领一般会形成阅读文本相关的问题解决情境,这样会促使学生向文本的深处探索。如《在牛肚子里旅行》关于牛的反刍涉及科学知识,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通过出示图片、画路线图,可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牛“反刍”的消化路线,随后,再出示微视频,让科学博士讲一讲牛“反刍”的科学知识。这样既巧妙突破教学难点,同时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正是因为青头的博学多识,才能临危不乱,智救好友。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硚口区小学教研室)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童话我会旅行
我会分辨
我会玩
童话镇
小黑的旅行
午夜童话镇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