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2021-08-06万卫平
万卫平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标将“阅读教学”定义为“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具体要求为教师利用课文引导学生,使其掌握阅读方法,读懂、鉴赏各类文本,并能从阅读中汲取丰富知识,丰富精神生活。在这种“四位一体”的精神互动中,“文本”是连接“学生”“教师”与“教材编者”的桥梁,至关重要。但同时,“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共识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非课文”文本进入到教师的视野,成为教师的教学素材,群文阅读成为了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
其实,群文阅读作为阅读教学模式广为人知尚属“新鲜”,但这种思想已源远流长,并在日常教学中广泛存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看到此类现象:在教一篇课文前,教师先列举(或让学生列举)大量类似的文本作为导入。比如在教二年级上册神话故事《大禹治水》时,常见以下导入: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这些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中国神话传说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我们今天就学习其中的一篇《大禹治水》。
再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时,其导入环节如此:
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它们或机智幽默,或歌颂善良美好,或感人至深……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简要地讲给大家!
教师先列举(或引导学生列举)课文的同类型文本,再开始学习课文,我们不妨把这种模式称之为“X+1”。这种模式假定学生已经了解并掌握了诸多同类型文本,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将类似于“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等概念植入学生头脑,基于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为前提进行教学。教学设计的思维模式为“多到一”,即在学生类属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认知类属中的具体对象。
与之对应的是,也有教师将其他文本处理为课本的拓展资源,即要求学生在学习完课文文本后,能够举一反三,将所学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更多类似的文本,最终对文本形成类属性认识。我们称这种模式为“1+X”。
那么,在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是应该遵循“X+1”模式,还是“1+X”模式呢?从教学规律出发,遵循教学实际,我认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1+X”模式,原因有如下三点。
一、坚持“生本”原则,遵循认识规律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教学应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X+1”模式在教学导入阶段便将课文置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将课文归类,从课文的文本类型出发开始教学。这种模式以全体学生都已经掌握相关文本类型知识,阅读过类似文本为前提,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其教学设计并非基于学情,并非基于学生的经验世界,而是基于教师自身为中心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从新课改理论角度来讲就是更关注科学而非关注人,是以教育者自身而非以学生为中心。与之相反,“1+X”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片面认为学生已掌握相关文本类型知识、阅读过类似文本,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先带领全体学生学习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文本类型知识、掌握阅读方法,在引导学生提升相关类型文本阅读能力之后,再引导学生去阅读更多相关文本,更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显然,后者更符合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
二、深化“能力”导向,奠基未来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新的教学观也倡导教师教学应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教知识不如教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就应该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X+1”模式阅读教学的思维方式是在学生原有的阅读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学习一篇类似文本,目的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量。“1+X”模式的思维方式则正相反,是在带领学生学习一篇典型例文之后,再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阅读更多类似文本,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阅读一类文本的方法,提升学生阅读一类文本的能力。笔者认为,在现代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获取知识,甚至有很多方式比课堂教学更直观、更有趣。因此,如若只是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扩充知识量,那阅读教学的价值便大打折扣。只有让学生在阅读课上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如何阅读,并将所学运用到平时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发挥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推动语文学科的可持续性教育。阅读教学中“1+X”模式的运用将会发挥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
三、强化“归纳”思维,促进自我生长
归纳法和演绎法由来已久,长期以来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科教学实践中。用归纳法施教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完成相应的归纳推理过程,得出结论,主动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常与启发式教学相联系。用演绎法施教就是教师从已知最抽象最高深的大原则、大定理开始,进行一步步的深入推演,常与灌输式相联系。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演绎法教学模式。演绎法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主题,很显然,单凭传统的演绎法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且,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采用演绎法教学模式,抽象概念的大量输入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失去学习兴趣。与之相反,归纳法能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会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头脑中知识、经验的重建,这样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思考习得的知识往往更有意义、更难忘、更耐用。“1+X”模式借鉴了归纳法的思维,引导学生具体感知文本、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思考,在头脑中对知识经验进行重组和建构,让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打上自己的烙印,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的概念才会真实具体、有血有肉。
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认为,閱读教学的目的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读书兴味,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阅读。这正是“1+X”阅读模式的要义,我们应把教材中的课文当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素材。上文所述的《猎人海力布》的导入是先介绍何为民间故事,再开始教课文,自上而下。用这种模式教学,学生对相关概念没有一个感知、思考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便无法充分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于学生而言,此种概念可能只是一组空洞的文字,阅读理解、拓展知识、发展思维等目标实难达成。
故笔者认为,践行课改理念,提升学生素养,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能力导向,借鉴归纳法思维,遵循“1+X”模式而非“X+1”模式进行教学。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光谷第八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