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及教学路径分析
2021-08-06荆怀芳王江峰张颖
荆怀芳 王江峰 张颖
[摘 要]就高校而言,经济管理类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创新改革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课程思政的基础是课程,重点是思政,关键是教师,效果是学生。因此深层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切实融入,是课程思政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及其教学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校 经济管理类专业 课程思政 教学路径
课题:2019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9GZ022);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双高计划”建设专项研究项目《物流管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0SGB01)。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1.共同思政元素
(1)传统优秀文化
目前,更多企业开始重视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管理思想,并切实引入企业管理中,获得良好成效。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而且更加容易被员工所接受。我国在文化历史中蕴藏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值得学习和研究,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础,借鉴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的优秀经验,结合专业与课程特性,挖掘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当中。
(2)校园文化体系
所有高校通过多年不断地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训,构成了蕴含本校管理思想的校园文化体系,这也是各高校培养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有所不同的主要因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校训为人才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融合校园文化体系,深入学生内心。校园文化体系中蕴含着管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最为新鲜、直接的素材和案例。
2.不同专业思政元素
经济管理类专业种类繁多,但是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未来工作岗位与内容也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思政教育层面也存在许多不同的元素。就职业素养而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本管理思想,包括怎样均衡企业成本与员工利益间的关系,以及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财务管理专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市场营销专业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诚信品质、创新创造能力等。总而言之,需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具体特色,提炼专业中包含的思政元素,以此作为课程思政指导的依据。
3.不同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即思政的最终落脚点依旧是课程,怎样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并优化升级,其难度较大,需要认真研究。
(1)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
就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而言,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劳动学说,讲解劳动关系内涵与社会现实意义;可通过分析劳动立法变化,促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政府在强化劳动关系和谐性层面的作用;可通过分析劳动关系变化,分析企业依法依规管理意识的逐步强化;可通过单位不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在员工发生工伤后造成的严重后果,警示学生树立正确的依法依规管理意识。
(2)基础会计课程
就基础会计课程而言,在详细介绍会计产生与发展时,可通过讲解我国古代社会从实物计数、结绳计数等方式体现的会计行为与国外会计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在了解我国会计史的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在会计凭证部分讲解过程中,可基于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判处刑罚的案例教育学生作为会计人员不可伪造、编制、随意销毁会计凭证,否则将会承担十分严重的法律后果。
(3)消费者行为学课程
就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而言,可基于详细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在消费者行为中的影响,并以各个消费阶段的消费特性分析,使得学生切身感受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与成就,给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与消费观念造成的影响,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使其更加坚定爱国信念。可通过消费者对节能环保、绿色健康的追求,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路径
1.实时更新教学理念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存在需中国化与可中国化的问题。经济学创新发展始终致力于高度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专业教学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与素材。课程思政属于新型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是我国新时代思想教育的适度强化。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文化理论等都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课程系统性与协调性的高度耦合,是理性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实时统一,是科學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会贯通。基于课程思政角度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理念主要划分为三个层次,呈现了由培养基本能力到高尚情怀的过程。
第一层是注重培养实践能力,以经济学方法分析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问题,实现知识的实践应用与迁移。这是最为基础的层次,体现的是课程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要求,需要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互融合加以实现。第二层是注重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以响应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促使学生在后续学习、工作、生活中能主动学习,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需求。这是中间层次,体现的是课程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需要通过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加以实现。第三层是重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态度,以及家国情怀,从而实现与我国经济、社会密切结合的专业课程立德树人任务。这是最高层次,体现的是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需以顺利实施课程思政加以实现。
2.切实精选课程内容
(1)价值观教育
在讲授经济管理绪论时,详细阐述资源的稀缺、配置、利用,以及经济制度与机会成本等相关知识点。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时,权衡取舍原理与机会成本原理,指导学生学会珍惜时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引导学生考虑人的本质特性是自私自利的观点时,正面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方经济学认为社会整体利益与群体、个人利益是相对立的,市场作用与国家作用是相对立的,这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矛盾。我国构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市场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国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实现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最大化,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的根源在于人民利益与市场利益相一致。
(2)爱国教育
在讲授国民收入核算与决策内容时,可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作为切入点。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第三产业规模已占据市场半壁江山,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接近60%,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努力,积极奋斗。
(3)品德教育
讲授经济管理类效用理论时,结合效用、边际效用与预算线等知识点,融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消费观教育,教育学生懂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谨慎超前透支消费,要理性消费,形成节俭的良好品德。在讲授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时,由提高人民收入,回答“可消费”问题;由提高我国制造水平与质量,回答“愿意消费”问题;由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回答“敢于消费”问题,让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素质教育
在讲授宏观经济学失业理论时,根据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面向就业慢与就业难等问题,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忧患意识,明确认知复杂的就业和创业形势,努力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在选择就业城市时,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人才对比优势,建议学生前往适合发挥个人优势的城市寻求长远稳定发展,鼓励学生进入基层锻炼,实现自我价值。
3.创新优化教学方法
为了确保课程思政的整体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1)问题讲解法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点,理论性非常强,在教学过程中需选用一般讲授法。在教学时,可以采用问题讲解法一边提问一边教学,由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主体问题引出思政内容,并转换为思政教学专题。
(2)案例教学法
教师选择案例时可基于德育角度,根据我国国情选择观点新颖的热点案例进行切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讨论。以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材各个章节的具体内容为依据,将知识点与案例相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案例时课程思政教育不可强行嵌入,需要找准时机,契合内容,逐步引入。
(3)讨论教学法
教师可选择小组负责制为学生提供讨论主题,尽量选取最近发生的经济贸易时事热点。教师要让学生提前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确保资料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相匹配,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4)情境教学法
在实际教学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呈现具体场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在讲授经济增长问题时,可为学生播放《大国崛起》《厉害了,我的国》等纪录片,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周期、经济长期增长的所需动力。
4.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思政考核方式创新优化,需呈现思政属性。
(1)过程性评价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不仅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对学生思想品德与价值观等进行评断。教师在设计考核方式时,要增加日常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环节。例如学生的课堂发言表现、小组内部讨论表现、课后头脑风暴表现、问卷调查情况等,都需要进行逐项考核测评,据此了解学生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以及对于思政教育相关内容的领悟程度。
(2)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设置试卷内容时,需要适当增加主观题的分数占比,以开放式与问答式题型为主,让学生对经济现象等进行分析,通过所学的经济管理学专业知识加以阐述说明。评分标准应具备一定弹性,灵活给定分数,以此体现课程考核的思政属性。
结 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教书育人目标、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各專业课程都应积极配合,与思政教育共同前行、相辅相成。教师应严格遵守思政工作规范,科学遵循教书育人规则与学生成长规律,有效提升教学的水平与能力。课程思政侧重于引领,但是也需要触及灵魂,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学科理论复杂性,以及独特的学科属性、知识体系,这要求教师在结合学科设计思政内容时,要合理统筹系统方案,完善教学体系。基于教学目标指导,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并根据课程思政要求调整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使教学过程顺利开展,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君.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析[J].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6):228.
[2]刘心占.《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法制博览,2020(18):211-212.
[3]栾红旭,刘世刚,栾淞婷,等.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经济法教学过程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8-9.
[4]李惠娟.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9):103-105.
[5]方升.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思考[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3):79-81.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