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金融对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2021-08-05付艾轩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促进作用普惠城市群

付艾轩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050061

一、引言

早在2005年,联合国就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普惠金融能有效解决金融排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解决金融市场“有限参与”问题、拓宽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城市间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存在空间异质性,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的城市群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要高于经济落后的城市群,进而又导致普惠金融对不同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如,郭峰等学者(2020)对2011-2017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了测度分析,指出北京和天津的普惠金融总指数分别为79.41%和60.58%,河北省除了廊坊市(62.22%)和唐山市(61.74%)较高外,其余城市指数值均较低,其中衡水市指数仅为39.48%。京津冀地区发达城市的普惠金融总指数远高于落后的城市,这说明京津冀城市群普惠金融发展严重不平衡。而长三角地区城市群普惠金融总指数分别为上海市80.19%、江苏省62.08%、浙江省77.39%、安徽省33.07%。虽然长三角个别省份普惠金融指数偏低,但其总体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京津冀城市群。

二、文献述评

我国学者对普惠金融做了大量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普惠金融的作用及其发展途径等方面。如,张宏亮(2015)认为产业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提升对减小经济波动有重要意义;付莎、王军(2018)在综合分析了银行、保险和证券行业相关数据后,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省际普惠金融指数并深入研究了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普惠金融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普惠金融对于人均收入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周泽炯、叶卓雅(2020)指出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还有一些研究集中于以省级和农村面板数据为对象,如,杜强、潘怡(2016)指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并且和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呈倒U型关系。李晶(2017)研究认为普惠金融的重心应该在农村,目的是提高农民收入,降低贫困。于平、周慧民(2018)运用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普惠金融发展呈现东强、西低和中弱的态势。郭艳艳、刘薇(2017)和廖展浩(2019)则分别对安徽省和广东省的普惠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

综合国内文献来看,关于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全国或省际层面,对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的研究较少,对不同城市群普惠金融的对比研究更少,本文将京津冀地区城市群和长三角地区城市群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对比,运用城市级的面板数据分析不同城市群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为实现京津冀城市群均衡协同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三、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出于增加盈利和规避风险的考虑,传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愿意在大中型城市进行网点布局,服务对象多为大中型企业,加之规模经济效应的影响,大部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等弱势群体被排斥在信贷扶持的范围之外,从而限制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发展和农业种植、农业服务的信贷需求。

基于对小微企业、村镇个体和服务农业的需要,金融机构应把服务网点进一步向县城、乡镇、街道延伸,推广普惠金融服务。机构数量的增加和服务网点的拓展首先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会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建设等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促进乡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当前,数字普惠金融日益兴起。普惠金融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不断进行技术升级,通过完善线上和线下的业务制度和流程,广泛构建网上营业网点,形成对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网络,其中被传统金融排斥在外的农村偏远地区、贫困地区以及低收入群体也能及时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所需资金得到有效解决,才能推动城乡经济的繁荣发展。

就业机会增多,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加,将会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改善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而消费的增加反过来又会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提出假设 1。

假设1:普惠金融的高度发展对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不同城市群的经济结构不同、人力资源的禀赋条件也不同,加之政策与法律环境的差异,普惠金融对不同城市群经济增长的作用力度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普惠金融的需求主要来自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广大农民。一个地方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越多,在当地经济中的占比越大,对普惠金融服务的需求就越旺盛,发展普惠金融对当地经济的作用力度就会越大。此外,当地农民综合素质越高,人力资源禀赋越好,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就越强,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就更有生命力,普惠金融的生存发展才具备更扎实的经济基础。地方政府对个体和私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越大,来自传统体制下对非公经济的歧视或排挤力度越小,产权保护制度越完善,城乡个体与私营企业的发展阻力就越小。因此,提出假设2.

假设2:不同地区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存在差距,小微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越发达,普惠金融对当地经济的作用条件就越充分,作用效果就越明显。

四、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为保证各变量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选择2011-2017年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年度数据共计378个研究样本。同时,为了保证普惠金融指数测度反映不同城市群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和地区差距,本文参考郭峰等(2020)测度的2011-2017年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选取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级总指数、一级指数和部分数据完整的二级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余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年鉴。

(二)变量的选择

1.被解释变量

选取2011—2017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各城市年末生产总值GDP来描述各地区一定时间内经济发展状况,并将所有GDP数值做对数处理。

2.解释变量

普惠金融指数IFI是核心解释变量。普惠金融测度主要参考印度经济学家Mandira Sarma(2010)和郭田勇、丁潇(2014)提出的八个指标,然后进一步完善扩展得出适合的指标。为保证数据真实有效和精确性,本文使用北京大学郭峰等(2020)编制的普惠金融指数,包括(1)普惠金融总指数(IFI),代表编制后加总得到的总指数;(2)一级指标:覆盖广度(coverage_breadth)代表金融机构触达用户的覆盖面,使用深度(usage_depth)代表实际使用金融服务的情况,数字化程度(digitization_level)代表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3)二级指标:支付(payment)代表支付服务,信用(credit)代表信用服务,保险(insurance)代表保险服务。本文将这7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控制变量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量(invest),并对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取对数处理。(2)劳动力投入(labour),用年末从业人员总数代表,并对其取对数。(3)财政支出的力度(goven),地区经济发展与政府的财政支持关系密切,因此加入财政支出的对数值。(4)城市人力资本水平(HC),本文选取城市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来代表。(5)金融发展水平 (finance),用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表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描述性统计

(三)模型建立

普惠金融指数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如下方程:

其中i指第i个城市,t指第t年。lngdp为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值;xit为解释变量,包括总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支付服务、保险服务、信用服务7个指标变量;μit为控制变量,包括金融发展程度、人力资本、劳动力投入、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5个变量;θit为随机扰动项。

五、实证研究

本文将京津冀地区城市群和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37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先用总指数IFI进行分析,观察普惠金融总指数对两个城市群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同影响。再依次对各分级指标分别做出回归分析。

(一)京津冀城市群分析

1.基准回归分析

本文对京津冀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共计97个样本数据,分别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固定效应模型(FE)和随机效应模型(RE)进行基准回归分析,在表2中的三种回归结果均显示,普惠金融对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最小二乘法(OLS)和随机效应模型(RE)回归显示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即普惠金融总指数每提升1个单位,京津冀城市群就会实现0.003%的经济增长;而固定效应模型(FE)显示普惠金融对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普惠金融总指数每提升1个单位,对京津冀城市群仅0.002%的经济拉升作用。但经Hausman检验,面板FE方法优于面板RE方法。因此,本文后续研究均选择面板FE方法进行回归分析。

表2 京津冀地区总指数回归结果

2.一级指数回归分析

在普惠金融总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一级指标进行固定效应FE回归分析,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覆盖广度(c_b)和使用深度(u_d)对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而数字化程度(d_l)则作用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河北省在金融领域的数字化应用起步较晚、应用时间较短,加之河北省许多地方经济较为落后,由此导致其金融领域的数字化普及程度远低于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也就造成数字化程度整体作用不明显。

表3 京津冀地区一级指数回归结果

3.二级指数回归分析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进一步对二级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信用服务对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在1%的水平上最为显著,且信用服务每增长1%就会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0.004%;支付服务对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在10%的水平上较为显著,而保险服务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这是因为大城市居民的保险需求高,保费规模大,更能带动大城市普惠金融的发展,助推经济增长。而河北省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居民购买保险意识薄弱,当地中小企业和家庭居民支付保费金额较少,相应地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

表4 二级指数回归结果

(二)长三角城市群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普惠金融对城市群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本文引入长三角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共计281个样本数据,再次对各级指数用固定效应FE方法进行回归分析。

1.总指数和一级指数回归分析

如表5所示,普惠金融总指数IFI在1%水平上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呈显著促进作用,当普惠金融总指数每增长1%,长三角经济就会增长0.003%。在一级指数回归结果中,覆盖广度(c_b)、使用深度(u_d)和数字化程度(d_l)均在1%的水平上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呈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其中覆盖广度每增长1%会带来长三角城市群0.003%的经济增长,而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每增加1%都会促进长三角城市群0.002%的经济增长,这与京津冀城市群数字化程度促进作用不显著的回归结果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相对于京津冀城市群而言,长三角地区大多数城市的数字化程度都处于较高水平,只有个别省份数字化程度较低,这也得益于其发达的对外贸易和成熟的金融市场环境,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上普及程度较高,这大大提高了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并能通过网络移动平台实现更多地区普惠金融服务的普及,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的高效增长。这也验证了假设2成立。

表5 总指数和一级指标回归结果

2.二级指数回归分析

为更深入比较两地区城市群的不同情况,本文对二级指标也同样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三个变量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信用服务对两个地区的促进作用一致,支付服务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的促进作用要高于京津冀城市群,保险服务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的影响与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影响截然相反。这说明长三角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高于京津冀地区,因为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的开放程度较高、电子商务较为集中、经济较为发达,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其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反过来,普惠金融的高度普及又大大促进了其经济增长。而京津冀地区经济发达城市较少,尤其是河北省的大部分城市经济发展速度普遍较慢,人们思想较为保守,对金融服务意识淡薄,由此造成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不够完善。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经济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这也充分验证了假设1的成立。

表6 二级指标回归结果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两地区的信用服务水平均很高。但对于支付和保险两个指标而言,由于高额支付能力集中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河北省的城市群人均支付能力相对较低,支付体系不够完善,支付智能化水平还不够高,因此,支付服务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较长三角地区弱一些。在保险业的发展水平方面,长三角城市群比京津冀城市群高,主要是因为江浙沪地区工业、服务业较为发达,中小企业众多、劳动力聚集,保险需求旺盛,且人们的支付能力和消费能力较强,由此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京津冀地区城市群的重要产业和高新技术人才大都集中在发达城市,其他城市人才流出严重,企业可支付保费的群体减少,对保险需求不高。因此,在支付能力和保险业发展上,长三角地区城市群比京津冀地区城市群发展更均衡,对其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六、稳健性分析

对于稳健性检验,本文采用添加变量和替换重要变量的方法进行固定效应分析。首先添加控制变量-外资依赖程度(外商投资额/地区GDP)进行稳健性检验,再将被解释变量地区GDP替换成地区人均GDP进行稳健性检验。鉴于篇幅限制,检验过程不再列示,但其检验结果同样证明了普惠金融对城市群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实证研究结果具有可靠的稳健性。

七、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各项指标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均呈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一级指标中除了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之外,数字化程度并无显著影响。在进一步对二级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信用服务对两个地区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均呈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支付服务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影响与长三角相比相对较弱,保险服务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京津冀无影响。这说明京津冀城市群保险业和数字化程度有待加强,支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不断加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渗透度才能得到优化和普及,才能更好地实现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二)建议

不同城市群应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适合的金融模式,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潜力。长三角城市群应当继续加强普惠金融的发展,加大普惠金融在欠发达地区的普及程度,优化各方面政策体系,为城市群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京津冀城市群应借鉴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普惠金融的先进经验,加大普惠金融的宣传和发展力度,推动普惠金融的落地实施。

第一,加强普惠金融创新。首先,注重金融前沿产业的培育,丰富金融产品,挖掘多层次产品类型。其次,加强互联网与当地金融服务的交相融合,普及智能化、线上窗口化业务办理,更新落后城市的金融基础设施设备。同时,提升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低收入者、偏远地区贫困人群金融服务的保障意识,真正做到金融普惠。最后,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联防联控,在对贫困落后地区宣传普及金融知识的同时,引导广大用户远离非法集资、防范金融诈骗,在金融产品的推广上实现精准定位,最大程度地减少客户投资损失。

第二,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依托高科技手段,加强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加大数字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建立京津冀一体化普惠金融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都能及时享受普惠金融的便捷服务。

第三,加大保险行业的服务力度。尤其是对河北省保险行业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政府可以通过引进专业人才的方式规范保险行业的建设和管理,创新保险服务手段,并通过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保险意识,提高企业和个人的购买意愿。此外,政府还可向保险公司提供政策支持,以促进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尽快缩小与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差距。

第四,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北京政治经济的引领作用,融合京津地区优秀的金融资源,加强京津冀三地金融机构的合作并达成统一认识,将优秀的金融资源定向配置到河北省金融不发达地区,形成京津冀三地的金融联动,从而有效提高普惠金融在京津冀城市群的覆盖面与利用率。

第五,贯彻“支付为民”理念,提升支付服务能力。金融机构应释放企业的融资约束,积极为中小企业及个体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推广小额助农贷款,延伸服务半径,疏通资金流动阻碍。此外,要扩大便捷支付通道,尤其要推广手机APP快捷支付,便于解决因交通不便、营业网点稀少造成的支付受阻。同时,应以互联网为依托,推动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点下沉,实现线上线下支付切换自由,打造特色支付场景产品和服务建设。

第六,打破金融服务地域局限。为河北省各地企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和人才引进,打破消费和融资的地域局限,活跃普惠金融服务,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对缓解企业信贷约束、释放居民消费的助推作用,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实现京津冀地区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增长。

猜你喜欢

促进作用普惠城市群
环境监测对环境工程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小议良好师生关系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