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环境工程基础》“互联网+站点式”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2021-08-04任小娜
任小娜
摘 要:在明确“互联网+站点式”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以智慧校园为平台保障,依托在线开放课程等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以高职《环境工程基础》课程中的“废水的化学和物理化学处理——混凝法”作为教学案例,运用“互联网+站点式”教学方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教学设计,将“互联网+站点式”教学设计应用于《环境工程基础》教学中,对于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和“因材施教”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是一种可以推广于其他高职课程中理论知识的有效教学方式。
关键词:《环境工程基础》;“互联网+站点式”;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3.068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与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息息相关,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是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队伍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基础课《环境工程基础》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治理手段及技术的日新月异,《环境工程基础》课程不但其教学内容应当随之变化,针对理论知识教学的“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也已经远远不能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无法适应对生态环境保护人才的需求了。
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学校招生生源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中职单独招生、中专转段生、高职扩招生在招生中占比高,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学情的变化了,因此改变高职教学中理论知识教学的讲授方式尤为重要。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互联网+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着今后课堂的发展方向。“站点式”教学法来源于德国,是一种新型的职业技术课堂教学法,该教学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这与我国现代教育理论中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即“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的描述相一致。将“互联网”在线学习与高效的“站点式”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互联网+站点式”教学设计模式,有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在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的支持下,依托泛雅平台,建设校级精品在线课程《环境工程基础》,为“互联网+站点式”课堂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和资源支持。
1 “互联网+站点式”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点
第一,教学目标。“互联网+站点式”教学设计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目标的表述中,遵循课程标准、保证学习兴趣、考量实际需求的学习目标,并融入绿色环保、遵纪守法等思政元素。第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实践选择“废水的化学和物理化学处理——混凝法”中的“混凝原理、混凝剂和助凝剂、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化学混凝的工艺流程、化学混凝的设备”等内容,是典型的污水处理单元。第三,教学策略。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线性教学设计,“互联网+站点式”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通过“互联网预习-前测-导入-各站点目标-站点参与式-评价-总结”的组织形式开展。第四,教学评价。“互联网+站点式”教学设计中的考核评价方式贯穿于课堂全过程,充分利用课堂中段时间,倾向于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拥有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
为了检验“互联网+站点式”教学设计在《环境工程基础》教学中的适用性,笔者选择了《环境工程基础》中“废水的化学和物理化学处理——混凝法”这一主题,于2019年4月至今在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教学实践。
2 “互联网+站点式”课堂教学设计的课前准备
在明确了“废水的化学和物理化学处理——混凝法”这一主题的教学内容、预期教学目标、评价方式等的基础上,笔者广泛阅读相关图书及网络资料,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五部分,即5个教学站点,在每一个站点内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任务、站点考核、时间分配等信息。学生需要在课前利用互联网,在泛雅平台上根据预设好的自学提纲完成预习资料的自学及自测。
3 “互联网+站点式”课堂教学设计的课中实施
在教学活动开始后,将学生随机分为5组,并与教学设计中的5个站点一一对应,在组内任命组长负责小组活动及活动用具的管理等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完成本站点的学习后,按照一定顺序依次轮换站点进行学习;通过站点轮换,每个小组均可完成站点的学习任务。教师巡回指导,根据每组学生在每个站点的问答评估、观察评估的表现以及学生的自测结果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通过泛雅平台的学习通APP对学生做出相应的得分评价。学生还可通过完成自评表实现自我定位,通过互评表得到小组成员间的肯定及否定意见,激发其学习动力。表1显示的是課堂上站点的任务分配,表2显示的是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步骤。
4 “互联网+站点式”课堂教学设计的课后反思
优势:(1)学生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美国教育学家艾德格·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和美国缅因州国家科学实验室的研究成果都表明,不同的课堂组织方式使学生最终达到的学习效果迥然不同。传统的“满堂灌”学习效果最差,学生的记忆程度均在30%以下;而团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教会别人、倾听等参与式学习的学习效果较好,学生的学习记忆程度可达50%以上。因此,“互联网+站点式”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也“动”起来。(2)初步实现“因材施教”。例如,在“了解化学混凝的设备”的站点中,具有设计才能的同学负责设计设备构架、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负责动手制作;在“混凝剂和助凝剂”的站点中,理论学习能力强、专业过硬的同学负责组织回答问题的语言描述,互联网运用得好的同学负责网络搜集资料等。在小组团队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各自所长并且相互渗透、相互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了激发学生在不同组别中发挥更大的潜能,分组的模式也可采取多种多样。(3)对学生的考核和评分贯穿于课堂全过程,可以实现对其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客观评价。(4)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色,展示出对学习过程极大的兴趣。
存在问题:(1)教学时间预计不足。由于笔者实施“互联网+站点式”教学方式时,在课前对于每个站点完成任务数量的设置、时间预估等方面没有做到准确的判断,导致课堂时间结束时有部分小组未完成站点任务,导致拖堂。(2)“互联网+站点式”教学设计中,学生会用到用于自测学习效果的道具,道具制作的使用性和创新性对于教师来说,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和挑战。(3)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制作不同的教具来开展教学,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教师的工作量会加大。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Z].2018.
[2]国卉男,秦一鸣,赵华,等.扩招100万:重点人群进入高职教育所面临的现实矛盾与变革路径[J].职教论坛,2019,(7):7985.
[3]高永新.“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1):2123.
[4]李敏,韩晓玥.大数据对法学教学模式的影响调查——以湖南省十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为基础[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9,42(2):4143.
[5]蔡珊珊.“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以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4):4447.
[6]谢丽英,张蕴芳,胡晓梅,等.基于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开发策略[J].职教论坛,2018,(9):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