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21-08-04柳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学课堂

柳伟

[摘  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需从学生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优质的教育,通过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来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教学实践,研究者提出教学需强调学生本位,关注“慢艺术”教育,重视总结归纳,使得数学课堂逐步鲜活起来,使学生数学技能与思维得以发展的同时,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 数学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慢艺术;数学素养

近年来,新课改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从学生需要出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科学的、优质的教育,通过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然,當前改革争议颇多,但对于当下核心素养的发展上意义重大。自2016年,笔者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审视实践而又高于实践的原则,开展了与之对应的教学实践研究,对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和修正,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得数学课堂逐步鲜活起来。

一、学生本位——建构和谐关系,经历思维生长

“以生为本”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前提之下,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从而更好地确立了教与学的地位,教是对学的“帮”和“扶”,使其获得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充分尊重学生本位,构建一种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经历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充分质疑和思维生长的过程,实现自我建构,理解数学本质,发展数学能力。

案例1 长方形的周长

师:大家看,老师手上这个牛奶盒,它的周长是多少呢?你们觉得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周长呢?(高举手中的牛奶盒)

生1:可以用尺度量出它的4个边长,再一一相加即可。

生2:不用这么麻烦,只需要量出它的长和宽即可,因为它的对边是相等的。

师:非常缜密的想法,很棒!这是我们上次秋游时拍摄的照片,老师想在布置教室的时候,将它贴在教室后面的照片墙上,并用彩色丝带将它的边线围起来,经测量,这张5英寸照片的长约13厘米,宽约9厘米,下面请大家算一算,大约需要多长的彩色丝带才能将它围住呢?(再次出示秋游拍摄的照片)

师(拾级而上):下面给大家一点时间,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合作讨论,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很快投入思考和探究状态,有的思考,有的计算,有的讨论,课堂气氛火热异常)

师:下面哪位学生愿意说一说自己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生3:这里要计算的是这张长方形照片的周长,可以用13+9+13+9=44(厘米),即可得出结果。

师:生3的想法概括起来就是“长加宽再加长加宽”,即可得出结论。

生4:老师,我的想法与他不同,我认为这个长方形里长和宽各有两个,那可以先求出两个长的和13×2=26(厘米),再求出两个宽的和9×2=18(厘米),再用26+18=44(厘米),即可得出结果。

生5:这个长方形里面有两个长加宽。

师:是吗?你能到讲台上来为大家比画一下吗?(生5上台比画,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

生5:那我们只需先算出长加宽,再乘2就可得出结果了,可列式为13+9=22(厘米),22×2=44(厘米)。

师:以上3位同学用了三种方法,其他同学对此有何看法?有没有什么想要阐述的意见呢?

生6:我更赞同生5的方法,因为它用最简便的方法得出了结果。

生7:我更喜欢生3的方法,因为它最易理解,任何图形都可以使用。

师:你们都是有想法的好孩子,每种方法都有它独特的优势,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长方形来自由选择方法……

“学生本位” 首先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并营造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氛围,点亮鲜活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收获数学知识、综合素养和数学智慧。以上案例中,教师以问题为指引,创设既经济又有效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反思、获得动力和思维生长的同时,在交流沟通、策略选择、数学能力等素养上不断飞跃。除此之外,教师通过课前设计与现场引导,给予学生智慧的熏陶,利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二、“慢艺术”教育——尊重个体差异,获得“精致”过程

当下,与“慢艺术”教育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风生水起,它需要教师的“深耕细作”,尊重个体成长的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关注思维的发展,从而与教育的初衷不谋而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获得了学习上的“精致”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主宰”课堂,让他们因发现而喜悦,让课堂因生成而丰实。因此,教师需要有收放自如的“节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表达,使学生的思维跟上去,收获成功与自信,实现生命的灵动。

案例2 百分数的认识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1:如何比较三场篮球赛的投篮情况?(关注投篮总次数、投中次数、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三大要素)

问题2:如何理解“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这一要素?(即为投中比率)

问题3:谁投中的比率更高?

问题4:分数与百分数有何相同点?又有何不同点?

“慢艺术”教育是一种教学态度,也是教师对数学本质的深入解读。因此,此观点下的数学课堂需要以生为本,课堂中需出现思维的激活和碰撞,而并非一味地等待,既需要静候开花,也离不开不断拔节。否则,如何体现教师引导与合作的角色功能?上述案例中,教师以生活问题为指引,让课堂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百分比在生活中的价值,领悟百分比的意义,并深入感悟得出百分数的概念。整个过程在“慢”节奏中,水到渠成地启发每个学生的思维,让教学散发出应有的味道,让学生获得对百分数的概念的精致化理解。

三、总结归纳——指向知识脉络,获得智慧发展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学科,数学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中各个学段的知识都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就需要在回顾和巩固的过程中总结归纳,指向数学知识脉络,将分散的知识链接成线,编织成网,促进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让教学事半功倍。当然,归纳总结并非终极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不断提升应用能力,促进智慧发展。

案例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章节复习

问题1:如何一眼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二者的边和角有何联系?又有何区别?

问题2:如何进行长方形周长计算?正方形呢?二者间是否有联系?

问题3:从长方形的周长出发,如何求它的长或宽?从正方形的周长出发,又该如何求它的边长呢?

学生经过不断地探索、讨论、反思、总结和提炼,很快以表格的形式将两种图形的共性和特性一一罗列如下:

以上案例中,充分展现出复习课相对于新授课在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中的独特优势。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出发,实现自主学习和必要指导的互相促进和互相渗透,让学生在自我觉醒和反思中理清知识脉络,精准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也促进学优生从“会做——会讲——会想”逐步提升,获得智慧发展,从而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总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教与学的方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所提高,最终让学生爱上数学,使数学学习的过程变成思维发展和生命成长的过程。我们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直面数学本质和学生需求,探究出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在发展学生数学技能和数学思维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数学课堂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分析
数学建模竞赛促进大学生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