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记,让小学三年级习作从“我”出发

2021-08-04许漾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2期
关键词:日记小学语文

许漾

【摘要】小学三年级是习作学习的起步阶段,利用“写日记”这一主题习作来作为开启学生尝试习作写作、体验习作快乐的起点,需要教师结合教材,从“我”出发,以例文引路、活动聚焦、教师分享三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对学生进行习作学习指导。同时,注意架设学生“展示”与“评价”的平台,让单一的“我”走向集体的“我们”,在彼此交融、彼此互动、彼此展示、彼此评价中互相学习,打通学生坚持日记写作的道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日记;习作教学起步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系统当中,三年级开始加入“习作”模块,作为低学段的“写话”模块的延伸与进阶,三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了多个不同的主题习作来为学生顺利进入习作写作提供辅助,而“写日记”,就是帮助学生自然、顺利地进入习作阶段的一个重要工具,甚至可以说,“写日记”是学生习作的起点。

一、起点之问:为什么是“写日记”

首先,日记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它以“我”的镜头,去记录生活中的广泛内容,既可记事又可写人……无论是看到的、听到的,还是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海量的写作内容,加之日日更新的新鲜性,让学生在获取素材时能有尽量多的来源途径及选择空间。可写范围宽了,学生进入写作的畏难情绪就少了。

其次,日记写作是以“我”出发的思维操练过程。相比低学段看图写话的定事定写,中学段的习作更注重个性的舒展;在能力培养目标中,也开始对学生写作的选择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进行定向的主题习作训练。因此,在习作训练起步时,通过写日记这种形式,让学生发现并习惯“我”在习作中的存在,让学生从“我”的思维出发,去选择、观察、想象、抒情,从而在初级阶段便能得到一些综合性的思维操练。

二、从“发现‘我”到“‘我发现”——教学指导三步走

我们的教材既然把“写日记”设置在习作学习的起点位置,那么,教师又应该如何去切入,并进行教学指导呢?结合日记的体例,笔者认为,在日记写作的教学指导中,应从“我”出发,以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写好自我,在操作中,笔者将教学指导具体分为三步走:

(一)例文引路:直观感受格式与内容

在本单元的习作内容中,教材首先呈现的是一片关于“掉牙”的日记例文,接着围绕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日记的基本格式编排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均是基于例文的,或是指向规范性的问题,如,“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这是在提醒学生日记的文体特征,或是发散性的问题,如,“写日记有什么好处?”“日记里可以写什么?”这是在强调日记的内容选取。教师在指导写日记的第一步,建议先出示例文再提出交流问题。结合例文来回答编排的问题,从例文中发散,一方面是以一见百,能有效凸显出优秀日记的共性特征,学生便能直观地感受日记的格式规范及有趣之处;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对比,能激发自己对日记内容选择的初步思考。

(二)活动聚焦:借助旁人的“镁光灯”发现“我”

管建刚在其著作《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中提过一个概念,叫“他心力”,简单来说,就是“读者影响作者”。什么是读者最想看的,什么就是作者最值得写的。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们在丰富而混乱的一天中抽取最值得写的一两件事,笔者设计了一个“我是小记者”的活动。每个人都需要在小组内采访两个人,采访的主题是“你觉得今天最值得写的三件事”并说明原因,在采访结束后,小記者需对受访者提出的三件事进行评价,反馈作为记者最想了解的内容。通过四人小组间的互相采访聚焦,让每个学生在“被采访”的过程中,发现“我”生活中最有记录价值的内容。采访结束后,笔者还设置了信息汇报中心,让小记者们采访到的趣事集中广播,听众的热情又再次反馈给当事人,这也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三)教师分享:“‘我发现”为“流水账”亮红灯

经过“我是小记者”活动,已经有一部分学生拥有了相当好的写作素材了,然而,有些学生的生活也许会波澜不惊。有时候,学生也可能碍于自身的语言功底,而无法将一点趣事写大、写长。因此,在放手让学生书写日记之前,笔者还安排了两篇教师“下水文”。日记作为记录个人生活的应用文,其内容也带有私密性的特征。而教师作为学生们“既近又远”的身边人,又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因此,笔者选取了中秋节假日,写了两篇“下水文”。第一篇轻描淡写,仅仅介绍了“我”的假日行程,此“流水账”一出,学生被吊足了胃口。笔者分别请学生点评,学生给予的评语是“与大家过的都差不多,都是大家知道的内容,很无聊。”“说了等于没说,看了也等于没看”。笔者再追问“你们想看什么?”时,学生又纷纷举手,要求最多的,当属“中秋夜点灯”。于是,笔者趁机展出第二篇“下水文”。这篇着重描写的就是“中秋夜点灯”的情形,细至灯的图案、大小的描述,大至点灯的方式、过程,都涵盖在其中。笔者让学生以点评的方式,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他们一个接一个,将笔者特意描写的内容都说完整了。最后,在总结时,学生们既了解了什么是“流水账”,什么是“好日记”。同时,他们也在点评中明白了什么内容该详细描写,如何进行适当地详细描写。经过这一环节后再进入个人的日记写作,学生从选材到描写,也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思考,写出“流水账”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了。

三、从“我”到“我们”,打通坚持之道

“写日记”是学生进入习作写作的起点,同时通过长时间的写日记也能对后续写作能力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所以,如何在“写日记”习作课教学完成后“趁热打铁”,帮助学生巩固好写日记的习惯,则需教师为学生日记架设好展示与评价的桥梁。

(一)展示为桥:创设个性化展示平台

日记的展示不似艺术品的展示,它有较高的更新率,当学生的学校生活中有大事件时,日记内容也常有重复性。因此,对于日记的展示,更新频率不能太低,才能保证日记内容的新鲜度。同时,还要兼顾日记内容的共性及学生思考的个性平衡。于是,笔者创设了以下三个个性化展示平台——

猜你喜欢

日记小学语文
学写假期日记
成长日记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