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

2021-08-04王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2期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主动性运用策略

王霞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各种新颖的教育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教师面临的教学压力越来越大。在语文教学工作当中,若教师懂得利用故事教学法,就能够更好地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不断完善优化教学系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意义;主动性;积极性;运用策略

所谓故事教学法,是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挖掘或改编课文蕴含的故事,把故事与课文内容有机融合起来,诱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加强关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故事教学法能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让小学低年级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会使低年级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语文是枯燥乏味的,甚至滋生厌学的不良情绪。而故事新奇有趣,对于小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把故事融进教学中,不但能进一步挖掘小学语文课程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爱上语文课程。

(二)故事教学法能降低知识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兴趣,但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故事教学法,可以有效降低语文知识的难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当然,这需要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才能更好地挖掘出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并把故事与课文内容有机融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故事教学法能触类旁通,拓展教材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因篇幅的限制,语文教材知识十分有限,无论是词汇量还是阅读量,都比较单薄。而故事教学法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教学中融合的小故事不仅涵盖了一定的词汇量,同时还囊括其它学科的知识。教师将故事融入到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触类旁通,拓宽视野,并且还联系了实际生活,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时,宜将故事多元化,譬如,名人励志故事、传奇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但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而且陶冶性情,开阔视野,提升他们知识的储备量。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趣味朗读,以读促学,在故事朗读中找到快乐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内容(故事)十分适宜小学生朗读,例如,童话、寓言等。这些故事语言明快、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同时象声词较多,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读起来觉得快乐。同时,故事朗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样重要。所以,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为学生设计各种有趣的朗读形式,指导学生展开朗读。譬如,配音朗读、分角色朗读、接力读等。在朗读当中,能够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内容,培养语感。如,课文《三袋麦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土地公公、小猴、小牛以及小猪等角色的语气。同时,还应当让全班学生参与其中,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上场表演的机会。在朗读当中,联系《三袋麦子》的语言环境,提升朗读能力,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故事与教学情境相得益彰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征是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自律性差。他们很容易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但是持续时间短。如果事物变化不明显,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教学内容保持着趣味性与新颖性,从而让学生能较长时间保持兴趣和专注力。新媒体技术能让课文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内容。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教师所设置的故事情境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在学习《司马光》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朗读几次内容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你认为当时场景是如何的呢?”让学生的脑海能重现“落水,砸缸,救人”的场景。在引导学生展开充分联想后,笔者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到故事的情境当中。笔者提问:“假设你是司马光小朋友,你看到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你会怎么办?”提问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司马光的机智勇敢,达到教学目的。

(三)改编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表演故事

教材是教学最关键的工具,同时,也是学生认识世界以及了解语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不要简单机械性地讲解教材,要创造性地运用语文教材,使教材中的小故事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活”起来。小学生的表演欲望强,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这一特点,结合教材的故事性,把教材内容改编成宜于表演的剧本故事,并组织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同时,没有表演的学生则可以充当评委进行打分,“评委”还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比一比哪个同学表演得最出色,什么地方不足需要改正等。

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文时,笔者设置剧本故事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打分的评委A给出意见:表演乌鸦的同学神态欠缺,不像乌鸦像喜鹊;评委B说:“扮演狐狸的同学没有演出狐狸的狡猾。”评委C说:“狐狸在巴结乌鸦时,语气明显不对。”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与探讨,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感受到乐趣,又能高效地理解课文人物的性格,这种表演与探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际上,很多课文教师都可以改编为表演的故事剧本,例如,《三袋麦子》《狐狸和乌鸦》《小马过河》等。

总而言之,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要进行改革。“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故事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不错的尝试,教师通过故事教学法进一步挖掘语文教材的趣味性,营造快乐与有趣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同时,广大教师还应当不断地探索与研究语文教学,不仅要充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基于教学本身入手,扎实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冷发田.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1(8):133-134.

[2]吴娟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初探[J].课外语文,2021(4):83-84.

猜你喜欢

故事教学法主动性运用策略
融入故事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