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2021-08-04刘晓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7期
关键词:循证溶栓脑梗死

刘晓君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脑梗死是脑部血液的供应发生障碍,使脑部发生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1]。脑梗死在临床上发生率比较高,多见于45~70岁既往有心血管病病史的患者。脑梗死患者常常会出现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语言和智力障碍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增加社会和家庭的巨大经济压力[2]。循证护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慎重地、正确地将研究讨论结果与临床经验和患者所需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本研究观察循证护理方法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标准。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年龄在40~70岁,平均年龄为(54.27±2.16)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42~68岁,平均年龄为(54.21±2.1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再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因素,以尽量避免再次诱发;指导患者多注意休息和不可激烈运动,做好个人卫生;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病情好转。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模式:通过一些医学书籍查阅相关的脑梗死知识,结合神经内科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和治疗措施,总结出更好的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①治疗方法:目前脱水、溶栓、降低颅内压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主要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做静脉溶栓治疗前应做好溶栓准备,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头痛以及头部出血的情况,尽量排除一切影响因素,嘱患者多注意休息(24 h内绝对卧床),保持良好的情绪。清楚溶栓药物的用法和用药的注意事项。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变化,并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溶栓后遵医嘱做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四项,继续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局部有无出血的情况,溶栓护理后告知患者需卧床休息72 h。由于患者需长期卧床,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脱水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电解质平衡情况。②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呕吐现象,观察呕吐物的性质是否含咖啡渣样的胃内容物以及患者是否有黑便,若出现以上症状应给予护胃治疗。肺部感染是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年龄越大,感染的概率越大,伴有昏迷的患者其吞咽反射减弱,不能自主排出口腔分泌物,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此时应该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分泌物;定时帮患者拍背,做雾化吸入治疗,有利于痰液排出。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症状不是很典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部分患者的偏瘫肢体会肿胀,应立即行彩超检查,观察是否有血栓的形成。③心理护理:脑梗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压力,尤其老年人身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瘫痪、意识和智力障碍,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多会出现烦躁多虑,沉默寡言的现象;或者患者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疾病,忍受不了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打击,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厌世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清楚、客观的认识,告知患者有一个好心情对疾病的重要性,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应多与外界沟通,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④用药护理:告知患者坚持用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科学用药,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换药、停药、加减药量等。⑤为脑梗死患者创建良好的病房环境,控制室内温度,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护理人员勤换床上用品,保证床单位清洁干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1.3 观察指标 在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理状态。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2.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两组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44.37±3.23)分,SDS评分(43.62±2.72)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分,)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26.47%)(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脑梗死在所有脑卒中所占比例高达80%[3],可导致脑梗死的相关疾病有很多种,临床上可见糖尿病、高血压、心律失常、肥胖、风湿性心脏病、各种动脉炎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肢体的瘫痪、语言和智力的障碍,脑梗死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还增加了社会和家庭巨大的经济负担[4]。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梗死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由于这种疾病会导致各种后遗症,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心理恐惧,还会对其临床治疗造成不利影响[5]。导致脑梗死病因有很多种,主要如下:①在动脉血管内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②心律失常患者容易出现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进入脑部堵塞脑部血管引起脑梗死。③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引起动脉炎。④机体受外界细菌、真菌及病毒的感染引起血管炎症引起脑梗死。⑤血液黏稠度增高,红细胞剧增,血小板增多,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均可发生血栓。⑥血管内膜的脱落使管腔狭窄[6]。⑦药物的不良反应、自身存在的疾病都会引起脑梗死的形成[3]。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讲,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潜在问题,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能消除患者心理障碍,还能进行较好的对症护理,对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7]。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慎重地、正确地将研究讨论结果与临床经验和患者所需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8]。循证护理可总结为6个步骤:提问、收集、评估、行动、评价、传播[9]。循证护理首先要寻找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根据所提出问题进行系统评估,并寻找相关的科学依据,认真仔细地评估科研依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将所得到的证据与临床经验、患者所需相结合,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10]。这种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多,因此,在医学道路上发展的很迅速。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给予脑梗死患者循证护理,护理人员将相关资料及实践经验相结合,并且考虑到患者具体情况,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为其制订全面、详细的护理方案,而且落实到临床,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讲解及心理指导,能使其对脑梗死有一个全面的认知,纠正之前的错误认识,使其能注意自身各种注意事项,转变心态,提高自我意识,进而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及医师开展相关护理及治疗工作。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还能帮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对自身疾病知识有所了解,避免诱发因素和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猜你喜欢

循证溶栓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