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1水平与骨密度相关性

2021-08-04陈敬恒陈凯奇何达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7期
关键词:肝肾骨密度指标

陈敬恒 陈凯奇 何达东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为全身性代谢性骨病,绝经后(绝经后女性)(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老年性OP(老年男性),其中女性绝经后前10年骨量丢失最重,以绝经后3~5年更显著。PMO为特殊人群,由骨折引发一系列症状,甚至缩短寿命[1]。白细胞介素31(interleukin-31,IL-31)是近十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能刺激促炎性细胞因子分泌。IL-31在多年的研究中,涉及皮肤病理、炎症性肠病、变态反应等,但尚未研究其在绝经后OP中的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PMO患者,进行相关的炎性因子水平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3]:研究组为绝经超过5年;PMO肝肾不足型。健康组为健康体检未见明显异常者。两组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使用过或正在使用骨代谢的药物或保健品者;激素、药物或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肝素或华法林者;高钙血症者;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者;其他代谢性骨病者。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绝经后OP患者总计60例为研究组,并根据患者的平均骨密度指标(0.70 g/cm2)为临界点,低于临界点的29例患者为A组,高于临界点的另31例患者为B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未见明显异常的健康者60名作为健康组。两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

表1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

1.2 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骨密度指标与IL-31水平的差异性,并分析不同骨密度指标的IL-31水平的差异性。骨密度T值:采用MEDI LINK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全髋关节和L1~5骨密度。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使用标准夹心ELISA试盒IL-31试剂盒检测IL-31浓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对本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n(%)]描述计数资料,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描述计量资料,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密度指标与IL-31水平的差异性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全髋关节与腰椎L1~5的骨密度指标均低健康组,而IL-31水平则高于健康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密度指标与IL-31水平的差异性比较()

表2 两组骨密度指标与IL-31水平的差异性比较()

2.2 不同骨密度指标的IL-31水平的差异性比较 A患者的平均骨密度指标均低B组,而IL-31水平则高于B组(P<0.05)。见表3。

表3 不同骨密度指标的IL-31水平的差异性比较()

表3 不同骨密度指标的IL-31水平的差异性比较()

3 讨论

OP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年龄性,其中以老年男性与绝经后女性为本病的易患人群,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女性绝经后前10年骨量丢失最为严重,被称为PMO,相关研究中发现,与衰老有关的常见疾病中就有OP[4]。多数文献指出,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为常见人群。在《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有云:“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可以明确看出本病与肾脏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肝气衰则筋不能动”,筋附着于骨,筋伤则骨软,步履不坚、行走不稳之症而现。由此也可以看出,本病除了与骨有着密切的联系外,还与筋有联系。而又《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从文章内可以看出,本病主要是体现了肝脾对筋骨的濡养作用。另一方面,在中医学理论中,有“肝肾同源”之说。指出了肝藏血,肾藏精的情况,而在精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而在西医理论中,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联。而在以中医脏腑和八纲辨证理论为基础,分为脾肾阳虚证、肝肾不足证和肾虚血瘀证3个常见证型。而在其中肝肾不足为最常见的诊断,此多为绝经后肝肾不足所引发,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而肝主血,女性经带胎产均与肝有关,肝肾不足诱发骨质疏松。丁琦等[5]曾指出,在女性的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要比发生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总的风险要高。IL-31参与机体的雌激素受体活动、雄激素受体活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等生物学活动或通路机制。PMO患者易于骨折,为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其病程长,治疗效果较慢,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带来骨折等后果,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且极其不易愈合,骨生长缓慢。其严重程度仅次心血管疾病。

随着骨密度测量技术的发展,大量研究发现[6-8],调查中指出,在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中,骨密度的情况也存在着变化,而且在骨密度的相关检测中发现,人的一生中随年龄的变化骨密度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此外,在不同部位骨骼的骨质成分不同,在皮质骨或密质骨构成了长骨骨干和所有骨的外层中,而针对于患者的小梁骨或松质骨构成了骨骼的内层其水平则出现相关的变化,造成了患者的小梁骨在绝经的早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迅速丢失,脊椎所出现骨折的相关风险增加。造成患者出现了明显的皮质骨丢失较缓慢,但其出现的情况较持续,而随着小梁骨和皮质骨的丢失,导致了患者的髋部出现骨折的相关风险增加。而女性在其一生中不同的特殊时期,其检测出现的相关骨密度水平,也呈现出不同于同龄男性的特殊变化。而在秦宝莹等[9]相关研究中指出,在对776例产后妇女骨密度研究后的结果表明,针对产后妇女骨量的相关调查中,其减少发生率为42.14%,在骨质疏松调查中的发生率为2.45%。体质量指数(BMI)的水平则越高的情况,而针对于患者的股骨颈和L1~4的骨密度则出现了越高的情况,而相关研究的指出,在纯母乳喂养的调查中,发现其会出现降低产后妇女的骨密度的相关结果。

年龄和雌激素缺乏可能是发生OP的两个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尽管骨密度降低可能与不同的病理条件有关。而且在这些因素中,最基本的决定因素的影响比其他因素更普遍。据报道[10],某些细胞因子的水平与OP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如绝经期OP雌激素缺乏导致干扰素-γ、IL-6和IL-17的产生或肿瘤坏死因子-α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OP中的作用[11]。本研究证明了绝经后OP妇女中IL-31血清水平升高,发现这种细胞因子似乎与绝经后OP有关。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全髋关节与腰椎L1~5的骨密度指标均低于健康组,而IL-31水平则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证实年龄是IL-31的独立预测因子。A组患者的平均骨密度指标均低B组,而IL-31水平则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随着患者的骨密度值水平的降低,IL-31的水平则有着较为明显的升高趋势,二者呈现出一种负相关性。

综上所述,绝经后OP患者的血清检测中,血清IL-31水平较高,且此患者骨密度较低,两组呈现出负相关性。因此,如在临床对此类患者进行血液中的IL-31指标进行检查,可以对患者的骨密度水平进行初步的预估,帮助临床获得用药指导等。考虑到本研究纳入患者数量有限,考虑地区差异,本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希望临床扩大研究范围,增加纳入研究数量,以明确相关的研究结果,为临床对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肝肾骨密度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停不下的酒局饭局最伤肝肾
肝肾好的男人更健康更有魅力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