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前牙牙槽骨骨皮质切开辅助治疗轻度骨性Ⅱ类错畸形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8-04邓闻文
邓闻文
(大连市口腔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 排除标准 ①存在骨科代谢疾病史及严重的内外科疾病患者。②存在精神类疾病史患者。③从事辐射、激光类工作的患者。④牙周组织异常、牙槽骨吸收、附着丧失等情况。⑤不能配合填写相关量表患者。
1.1.3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轻度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共计58例。其中27例为男性患者,31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为(26.82±6.24)岁;牙齿拥挤度皆在4 mm以下,平均为(3.29±0.53)mm;4°<ANB°<6°。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上颌前牙牙槽骨骨皮质切开辅助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引导患者取仰卧位接受手术,实施完局部麻醉之后,通过超声刀作一水平切口,位置选在上颌左侧第二前磨牙近中至右侧第二前磨牙近中翻开唇颊侧黏骨膜全厚瓣至根方的根尖上方约2 mm处。与此同时,将骨皮质穿透到骨松质,并在此位置作一垂直切口,是从牙槽嵴顶下大约2 mm处到根尖下方大约2 mm处,同时在根尖下方作一水平切口与之连接。移植Bio-Oss骨粉到骨板薄的牙齿上,对术区进行填充并涂抹均匀,继而进行生物膜覆盖,对龈瓣加以复位,最后缝合,7 d后拆线。手术半个月后种植体及牙为支抗,上前牙内收,间隔2~3周进行加力内收操作一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治疗情况及治疗前后三维测量结果比较。①治疗情况:对所有患者矫治疗程以及术后前牙复位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②三维测量结果比较:对患者锥形束CT进行三维重建,选择16个参考点对软、硬组织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应用EpiData3.0软件录入并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通过(%)的形式进行表示,并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表示,并开展t检验,P<0.05时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分析 患者术后矫治疗程为18~25个月,中位值是(22.64±5.21)个月;术后前牙复位时间为3~4个月,中位值为(3.13±0.54)个月。
2.2 患者治疗前后软、硬组织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患者软、硬组织指标相较于治疗前改善情况十分明显(P<0.05)。见表1、表2。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软组织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软组织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表2 患者治疗前后硬组织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表2 患者治疗前后硬组织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3 讨论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上颌前牙牙槽骨骨皮质切开术是一种外科辅助手术,能够引发局部加速反应,促使牙槽骨中活性细胞的增加,促使牙齿移动阻力有效降低,通过对骨损伤后愈合机制及正畸加力的利用提升牙齿移动速率,并最终实现缩短治疗周期的目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6],国内外学者在正畸治疗中应用骨皮质切开术,证实了该手术可促使牙齿移动速度加快,正畸时间可缩短1/3左右,是对成人正畸周期长这一缺陷的有效弥补。另外,该手术能够对患者龈乳头加以有效保留,便于对牙槽嵴顶的保护,不会影响腭侧,缩短手术相对时间,利于术后缝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术中要避免产生过多的手术创伤,尽量对术式加以简化,内收前牙时对上前牙转矩需注意控制,尽量实现整体内收。矫治期间牙齿的移动速度还与正畸力量的大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保证矫治力量的最优化可有效提升牙齿移动速率,同时还可有效避免牙根吸收、牙槽骨严重丧失等不良效应的出现。传统常规的治疗方案主张轻力间歇作用,而有研究指出[7],对于单一矫治牙齿保持0.3~0.6 N的作用力,就能够促使牙齿有效移动。如果作用力偏大,会增强刺激骨吸收因子的活性,导致出现骨代谢失衡的情况,并最终影响牙齿移动速率,并有可能会诱发牙周组织损害。骨皮质切开术将主要的影响牙齿移动的骨阻力有效解除,增强局部骨代谢,降低骨密度,这个时候可通过比常规作用力大的力量对牙齿持续施压加速其移动。另据相关研究指出[8],完成骨皮质切开术后要在2周后进行正畸力的持续施加,主要是为了实现牙齿附近牙槽骨能够充分脱矿的目的,间隔2周进行一次加力,拔牙间隙通常在6周左右关闭。本研究中配合问号钩及种植支抗实施前牙内收操作,加力方向最大限度的与前牙区阻抗中心接近,保证前牙内收形式能够与整体移动更加接近,而并非是进行倾斜移动。轻度骨性Ⅱ类错畸形矫治辅助骨皮质切开术治疗患者上颌中切牙稍微有所伸长(垂直方向),但矫治前后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可能是因为上颌切牙内收时存在的“钟摆效应”[9]。上颌中切牙在矢状方向上的牙根与牙冠皆存在程度不一的内收情况,而牙冠的内收程度相对更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内收力量与前牙区的阻抗中心更加靠近有关,达到了上颌中切牙整体内收的目的,而不是牙冠、牙根的倾斜式移动[10]。因此,术后配合问号钩及种植支抗的使用,有助于对前牙整体内收的良好控制,降低出现牙根吸收、唇侧骨开窗及骨开裂的概率,控制效果更佳,对于外观的改善非常有帮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矫治疗程为18~25个月,中位值是(22.64±5.21)个月;术后前牙复位时间为3~4个月,中位值为(3.13±0.54)个月。相较于治疗前,患者软、硬组织指标改善情况十分明显(P<0.05)。说明对轻度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开展上颌前牙牙槽骨骨皮质切开辅助治疗,可促使矫正时间有效缩短,达到整体内敛前牙的目的。
综上所述,将上颌前牙牙槽骨骨皮质切开术应用于轻度骨性Ⅱ类错畸形的辅助治疗,可取得令人颇为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