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2021-08-04周连杰
周连杰
山东省聊城市传染病医院门诊药房,山东聊城 252000
临床药学是新型的研究领域,与传统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我国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已经完成自我建设的关键部分。在医疗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临床药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患者在医院的治疗中应以药学管理的标准为原则,严格监督临床用药情况。抗生素作为临床使用非常普遍的药物,不但使用频率较高,而且药物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滥用药物情况,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加重患者耐药性,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此,选取124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探究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并依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的案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的案例作为观察组,分析药学干预对其不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择124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21~76岁,平均(53.61±10.84)岁;肿瘤科19例,肝病科22例,感染科13例,其他科8例。观察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22~79岁,平均(54.01±10.97)岁;肿瘤科19例,肝病科22例,感染科13例,其他科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该次临床研究工作,均自愿参加研究工作;同时,该研究工作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接受抗生素治疗,护理人员应在为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询问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是否存在过敏反应,并依照医嘱对患者予以药物治疗,告知患者服用药物的时间,禁止患者在服用抗生素期间饮酒,通过健康知识讲解,让患者知道服用抗生素后饮酒的危险性,继而强化患者用药安全意识。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应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并严格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药学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抗生素:①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医院的相关医务工作者需要接受统一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药学知识、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1]。药剂师等相关工作人员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落实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药学干预、抗生素使用相关的内容,使其全面了解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优点以及不合理使用的危害,使患者和家属自觉参与到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工作中。②加强对特殊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力度。在实施药学干预的过程中,需要从医院当前使用抗生素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将限制级抗生素调整为特殊级别的抗生素。在使用这一类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制定严格的规定,并且保证执行力度,结合临床指征合理使用。此外,需要将药物送往微生物检验科,检验结果合格后方可使用。检验结果的合格率不低于80%时,需要开具处方才能使用时,负责签字的医生需要达到副主任及以上级别。此外,还要保证填写的有效性,提高审批表的专业化,确保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③加强药师在抗生素药方审核中的作用。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具抗生素处方,而在正式使用处方中的抗生素之前,需要由药剂师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使用剂量、经济性以及安全性、使用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情况。如果存在疑问或是不合理现象,则需要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对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处进行调整[2]。④加强药敏实验和病原菌培养。主要是定期培养常见疾病的病原菌,使用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实施药敏试验,根据实验结果保证合理使用抗生素。⑤针对患者在使用抗生素之后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将实际情况反馈给相关人员,医院方面需要安排相关的医务工作者解决问题,改变抗生素的使用方案。⑥医院需要结合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使用方案,按照抗生素的类型和作用、使用时间、不同使用剂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的档次以及临床实验等,确保从全方位的角度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
1.3 观察指标
该次研究观察指标共分为3项:①观察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情况,包括剂量不准确、重复使用、联合用药等,对比分析不合理使用发生率。②观察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③两组患者以及家属对药学干预应用在抗生素使用中的满意度,主要通过患者意见反馈表获取满意度信息,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情况的发生率为1.61%,而对照组患者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发生率为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3%,而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9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药学干预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药学干预的满意度较高,达到98.39%,对照组患者对药学干预的满意度为70.9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药学干预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抗生素主要是霉菌、细菌等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生的产物,或是通过人工方法合成的类似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科学家逐渐将抗生素的范围扩大,称其为生物药物素,主要应用在致病微生物感染或是细菌感染等疾病中,通常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3]。在2011年时,我国的抗生素使用率已经达到70%以上,但实际需要使用的还不足20%,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则属于滥用抗生素范围,并且具有典型性。抗生素的基本分类包括大环内酯抗生素、多烯类抗生素、糖的衍生物、四环类抗生素、多肽类抗生素、嘌呤类抗生素。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可以大致总结为几点:①对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有阻碍作用,这样细菌就会在较低的渗透压环境下发生膨胀,逐渐破裂死亡。但哺乳动物没有细胞壁,不会受到药物的影响。②细菌细胞膜与抗生素之间会形成相互作用,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离子通道被打开,导致电解质失衡,或是有用的物质从细菌内部遗漏出菌体。③抗生素与细菌核糖体或是相关的反应底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对蛋白质的合成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也就证明酶和结构蛋白作为细胞存活的必要条件不能被合成[4]。④抗生素还能够抑制细菌DNA的转录以及复制功能,进而抑制细菌细胞的繁殖,进而阻碍mRNA翻译合成蛋白。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造血系统、神经系统、肾毒性反应、肝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维生素K和B族缺乏、停药后出现的后遗生物效应等;同时,还可能会出现皮疹、过敏性休克、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型反应等过敏性反应。
从抗生素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使用缺少合理性,而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表现在剂量不准确、重复使用、联合用药等方面,影响抗生素在疾病治疗中的价值,并且还会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不利于保证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可以总结为:①抑菌剂与杀菌剂联合使用。常见的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的联合使用。目前,临床上认为将二者联合使用可对细菌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杀菌药物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②酸碱度配伍不合适。以青霉素融入葡萄糖溶液为例,青霉素在酸碱度为6.5时稳定性较好,低于5或者是高于8时,其水溶解难度增加,容易失效,而葡萄糖溶液的pH值通常低于5,因此二者联合使用缺少合理性,影响青霉素发挥作用;如果与维生素C联合使用,青霉素会受到其较强酸性的影响,导致青霉素失去作用[5]。③作用相似或是相同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也是存在的不合理使用现象之一。如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联合使用;1 d之内使用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虽然这样能够增加药物作用,但是不良反应也会增加。
基于抗生素临床使用的不合理情况,为提高其使用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采取药学干预措施,即在使用抗生素处方之前,药剂师检查抗生素使用剂量、联合使用、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间等信息是否正确、合理,如果存在异常,则应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解决处方中的问题,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6]。在对抗生素使用实施药学干预时,还需要药剂师熟练掌握不同类型抗生素的性质、特点,合理选择抗生素,并且明确抗生素的实际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等条件。同时,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这是由于药物使用剂量、时间以及联合使用的作用效果更好,在药物之间互相发挥作用时,还能够促使药物之间互相协作,从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此外,实施药学干预还能够提升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7-11]。只有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够发挥出抗生素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并且能够减轻患者使用抗生素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可见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该次临床观察结果:从以上3个表格中可以看出,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剂量不准确、重复使用、联合用药等,且实施药学干预后,观察组的不合理情况发生率明显降低,仅为1.61%;观察组患者使用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12.90%;观察组患者对药学干预的满意度达到9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由此可见,药学干预在抗生素使用合理性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有着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吴敏[12]学者在《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8%,与该文结果基本一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由此可见,该文研究结果具有真实性。
综上所述,抗生素作为临床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失去合理性,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临床上针对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采取科学的药学干预措施,制定合理的干预制度,可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保证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