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血常规测定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中的表达及ROC效能研究

2021-08-04刘月兰

系统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系统疾病性疾病血细胞

刘月兰

菏泽市牡丹区中心医院检验科,山东菏泽 274000

全血细胞减少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液异常疾病[1]。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可能是由不同疾病导致,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而疾病的不同,其病因各异而血细胞减少程度存在着差异,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一旦发生将会导致人体血液系统相关血细胞水平降低,同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将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早诊断并进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2]。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方式为外周血常规检测,其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ROC效能的研究较少。因此,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180例,探讨外周血常规测定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中的表达及ROC效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180例,其中非造血系统疾病患者有38例,作为1组,剩余142例为造血系统疾病患者,作为2组。1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46~65岁,平均(55.54±8.62)岁;疾病类型:骨髓增生异常有1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有15例,综合征转移性肿瘤患者有13例。2组142例,男78例,女64例;年龄48~66岁,平均(57.00±8.37)岁,疾病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43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有5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有4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血红蛋白<100 g/L,红细胞计数<3×1012/L,血小板计数<100×109/L,白细胞计数<4×109/L;②均能够配合检查[3-5];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或不能配合检查者[6-8];②合并免疫性疾病或血液疾病者;③患有其他心肺疾病或肝肾疾病者[9]。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对患者家属进行询问,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药物使用情况,临床表现等,并做好记录。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前1 d,叮嘱患者保持空腹状态,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随后将静脉血放置于含有四乙酸二氨基乙烯(EDTA)的抗凝管中,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提供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极其Sysmex配套试剂进行检测,使用瑞氏染液进行血片染色。

1.4 观察指标

两组外周血常规。通过检测,分别记录白细胞(WBC)、血 红 蛋 白(Hb)、红 细 胞(RBC)及 血 小 板(PLT)的数值比较[10-11];非造血系统疾病不同病症的红细胞参数。对不同病症的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进行分析[12-13]。造血系统疾病不同病症的红细胞参数。对不同病症的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外周血常规比较

1组外周血常规检测显示RBC、WBC、Hb以及PLT均高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外周血常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外周血常规比较(±s)

组别 RBC(×1012/L)WBC(×109/L)Hb(g/L) PLT(×109/L)1组(n=38)2组(n=142)t值P值2.79±0.68 2.01±0.52 6.306 0.029 2.89±0.86 2.29±0.58 4.623 0.042 81.26±9.16 70.45±9.65 4.447 0.048 58.39±6.03 40.88±5.95 6.884 0.019

2.2 非造血系统疾病不同病症的红细胞参数比较

非造血系统疾病的骨髓增生异常、脾功能亢进、综合征转移性肿瘤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依次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依次是脾功能亢进、骨髓增生异常和综合症转移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非造血系统疾病不同病症的红细胞参数比较(±s)

表2 非造血系统疾病不同病症的红细胞参数比较(±s)

病症 平均体积(fL) 平均血红蛋白量(%)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g/L) 红细胞分布宽度(%)骨髓增生异常(n=10)脾功能亢进(n=15)综合征转移性肿瘤(n=13)F值P值103.93±7.02 87.01±5.97 71.64±4.75 8.325<0.001 35.53±6.42 28.86±5.07 26.24±4.97 8.032 0.002 345.87±20.68 317.78±18.53 310.69±19.31 8.114<0.001 18.69±3.98 19.21±3.57 16.47±2.86 8.364<0.001

2.3 造血系统疾病不同病症的红细胞参数比较

造血系统疾病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的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依次降低,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最高,其次是急性白血病,最后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造血系统疾病不同病症的红细胞参数比较(±s)

表3 造血系统疾病不同病症的红细胞参数比较(±s)

病症 平均体积(fL) 平均血红蛋白量(%)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g/L) 红细胞分布宽度(%)巨幼红细胞性贫血(n=53)再生障碍性贫血(n=43)急性白血病(n=46)F值P值112.69±7.98 102.35±6.78 95.57±5.63 6.359 0.021 37.01±5.63 35.14±6.42 33.08±5.86 7.368 0.009 339.53±13.34 347.21±16.34 343.18±21.75 8.025 0.002 19.01±4.16 16.98±3.21 16.27±3.63 8.332<0.001

2.4 不同生化指标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中的诊断效能对比

绘制ROC曲线结果表明: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分布宽度联合检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中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图1。

表4 不同生化指标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中的诊断效能

图1 造血系统疾病不同病症的红细胞参数ROC曲线

3 讨论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疾病在某一方面的共同表现,外周血的各项指标,包括血小板、白细胞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临床上通常经过外周血常规检测进行判断,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国内学者[14]以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为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非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和造血系统疾病患者,测定两组血常规水平,结果表明:非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外周血常规检测显示RBC(2.84±0.71)×1012/L、WBC(2.93±0.89)×109/L、Hb(82.11±9.21)g/L以 及PLT(59.15±5.39)×109/L均高于造血系统疾病患者RBC(2.12±0.49)×1012/L、WBC(2.31±0.61)×109/L、Hb(70.65±8.31)g/L以及PLT(40.11±5.67)×109/L(P<0.05),与该研究结果相符。该研究中,1组外周血常规检测显示RBC(2.79±0.68)×1012/L、WBC(2.89±0.86)×109/L、Hb(81.26±9.16)g/L以及PLT(58.39±6.03)×109/L均高于2组RBC(2.01±0.52)×1012/L、WBC(2.29±0.58)×109/L、Hb(70.45±9.65)g/L以及PLT(40.88±5.95)×109/L(P<0.05),说明通过外周血检查可以对造血系统及非造血系统疾病进行区分。临床研究表明,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包括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及血小板均明显出现变化,而且造血系统疾病疾病和非造血系统疾病不同病症的红细胞也存在着差异。国内学者[15]以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完成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测定,并绘制ROC曲线,结果表明,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分布宽度联合测定(92.07%、71.29%)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中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平均体积(70.59%、63.16%)、平均血红蛋白量(81.29%、63.07%)、平均血红蛋白浓度(75.73%、70.73%)及红细胞分布宽度(82.16%、64.71%)(P<0.05),与该研究结果相符。该研究中,年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分布宽度联合检测(90.10%、72.30%)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中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平均体积(71.20%、61.20%)、平 均 血 红 蛋 白 量(82.30%、64.20%)、平均血红蛋白浓度(79.10%、71.00%)及红细胞分布宽度(81.40%、68.10%)(P<0.05),说明造血系统及非造血系统疾病不同病症的红细胞参数存在差异性。不同病症的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表现的病症存在的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到红细胞参数,其外周血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差异及红细胞参数的差异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提供信息,帮助医师进行诊断。近几年通过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进行研究,根据病理生理分类可分为两大类,除外周血消耗过度外,还包括骨髓生成障碍所导致,因此,对于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检测还可通过骨髓细胞学进行检查,而近几年,临床上常常采用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常规检查,综合考虑后进行诊断,将对疾病进行准确有效地判定,在临床诊断及治疗均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外周血常规测定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中可辨别造血系统疾病及非造血系统疾病,同时对其红细胞参数进行分析,能够判断病症类型,可以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系统疾病性疾病血细胞
良好睡眠,健康同行
更 正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836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