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特征分析与治疗探讨

2021-08-04赵悦涛

系统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颌面部革兰引流术

赵悦涛

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云南蒙自 661199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作为常见急症之一,其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一经患有此种疾病,需采取有效方法展开及时治疗,充分避免系列并发症出现[1]。为对患者生命安全做出保证,将并发症减少,有效、积极治疗方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实施脓肿切开引流术,能够有效去除感染源,彻底清除患者感染组织,充分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此外通过高压氧能够有效促进局部组织愈合,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2]。该次研究将该院2017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5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分别探析采用综合治疗以及综合治疗+高压氧+脓肿切开引流术方式完成疾病治疗可行性,以实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有效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5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26例):女11例,男15例;年龄31~73岁,平均(38.19±2.59)岁;病程2~37 d,平均(10.19±1.49)d。常规组(26例):女12例,男14例;年龄33~76岁,平均(38.22±2.63)岁;病程2~38 d,平均(10.23±1.52)d。纳入标准:①通过MRI以及CT等检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获得确诊;②对于疾病治疗均能够积极配合;③此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排除标准:①存在基础交流沟通障碍者;②对于基线资料不配合者。就两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在入院后,就感染源、感染位置及病原菌情况展开针对性分析;常规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完成疾病治疗,对患者展开局部治疗,就局部卫生清洁加以保持,合理展开局部热敷干预,充分避免不良刺激,从而充分预防感染进一步扩散;给予患者全身治疗,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及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对应抗菌药物完成治疗,给予患者辅助治疗,加强对患者营养指导,做到心态乐观、积极,饮食合理,使机体免疫显著提升;此外配合一定剂量激素展开对应治疗,合理展开开髓引流术治疗,利用开髓引流术,合理完成减压引流。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高压氧+脓肿切开引流术完成疾病治疗,综合治疗方法同常规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保持相同,此外添加高压氧+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手术后对患者实施彻底清创,并且利用生理盐水合理完成冲洗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情况、感染来源及位置,并就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疗效数据展开对比。

1.4 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系列症状以及白细胞计数均转为正常;有效:患者系列症状以及白细胞计数均获得好转;无效:患者系列症状以及白细胞计数均无好转[3]。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析结果

针对所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药敏试验以及脓液细菌培养,最终就结果分析发现,41例(78.85%)获得阳性脓液细菌培养结果,11例(21.15%)表现为无菌生长;其中31例(59.62%)属于革兰阴性菌,分别包括18例铜绿假单胞菌、10例大肠埃希菌以及3例其他菌株;21例(40.38%)属于革兰阳性菌,分别包括1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6例溶血链球菌。

2.2 感染来源及位置

对感染来源及位置进行分析发现,感染位置主要集中于眶下间隙、嚼肌间隙、颊间隙、咽旁间隙、颌下间隙以及颌面多间隙,对应比例分别为9例(17.31%)、21例(40.38%)、3例(5.77%)、13例(25.00%)、3例(5.77%)以及3例(5.77%);感染来源主要集中于牙源性、腺源性、外伤性以及医源性,对应比例分别为24例(46.15%)、15例(28.85%)、8例(15.38%)以及5例(9.62%)。牙源性感染为主要来源,腺源性感染次之,见表1。

表1 所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来源以及位置分析

2.3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疗效对比

治疗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总有效(92.31%)高于常规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总有效对比[n(%)]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疾病也被称之为颌周蜂窝织炎疾病,作为常见面部疾病之一,呈现出相对迅速病程发展速度,未经及时以及有效治疗后,患者往往表现出肿胀症状,并且顺着神经以及血管会呈现出进一步扩散现象,最终显著增加系列并发症出现概率,例如败血症等,更为严重会表现出脓肿现象,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7]。治疗期间脓肿切开引流术实施能够有效去除感染源,充分清除感染组织,有效控制感染扩散,有效加快局部组织愈合,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8-12],最终确保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综合状态获得显著改善。

该次研究发现,针对所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药敏试验以及脓液细菌培养,最终就结果分析发现,41例获得阳性脓液细菌培养结果,11例表现为无菌生长;其中31例属于革兰阴性菌,21例属于革兰阳性菌;就感染来源以及位置进行分析发现,感染位置主要集中于眶下间隙、嚼肌间隙、颊间隙、咽旁间隙、颌下间隙以及颌面多间隙,对应比例分别为9例(17.31%)、21例(40.38%)、3例(5.77%)、13例(25.00%)、3例(5.77%)以及3例(5.77%);感染来源主要集中于牙源性、腺源性、外伤性以及医源性,对应比例分别为24例(46.15%)、15例(28.85%)、8例(15.38%)以及5例(9.62%)。牙源性感染为主要来源,腺源性感染次之。完成治疗后,治疗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总有效数据(92.31%)高于常规组(61.54%)明显(P<0.05),同张雯雯等[13]研究结论一致,此文中实验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1.33%极为明显,从而证明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高压氧+脓肿切开引流术有效应用,可促进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综合疗效显著增强,进一步表明高压氧+脓肿切开引流术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而言,其表现出相对较快发展速度,对疾病诊断快速及时需要做出保证,就患者实际病情表现加以分析后,针对性进行治疗方法研究,积极展开对应治疗,最终发现脓肿切开引流术实施能够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可使患者治愈率显著提升,显著促进患者尽早恢复,表明脓肿切开引流术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颌面部革兰引流术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不同细菌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什么是革兰阴性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