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的研究分析
2021-08-03苏小芸张春蕾
苏小芸,张春蕾
1.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管科,山东青岛 266000;2.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山东青岛 266000
细菌性食物中毒属于食物中毒的一种,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在湿度和温度比较高的环境中也极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我国在近几年关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报道有很多。对于细菌性食物中毒来说,致病菌主要包括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沙雷菌属等,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十分关键,如果患者的病情较重,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在检测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时常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能够明确致病菌的种类,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让医生对症治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次研究采取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对80份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进行检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的主体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的80份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可疑食物、肛拭子及厨房用具涂抹样分别为28、30、22份。
1.2 方法
利用细菌鉴定卡和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并检测标本中的各种细菌,包括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金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将标本放置于对应的选择性平板中增殖,之后分离到不同的平板上,按照菌落的特点开展血清凝集鉴定与生化试验等一系列检测活动。
该次试验中使用到的仪器主要有冰箱、电子天平、显微镜、保温箱、检测试剂盒、革兰阴性细菌生化板、HE平板、MMA平板、兔血浆平板等。该次试验中使用到的试剂主要有浓度是3%的H2O2溶液,动力硝酸盐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管、肉汤培养基和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等[2]。
在该次试验中,一切检查严格施行质量控制。
1.3 观察指标
对该次研究检测的结果及不同标本中致病菌的检出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次研究中的各项临床数据,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使用χ2值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致病菌检出分布的结果
在80份样本中,共检测出致病菌170株,其中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远远大于金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检出致病菌种类分布的结果
2.2 不同标本中致病菌检出率比较
肛拭子标本中的致病菌检出率比可疑食物中致病菌及厨房涂抹样中的致病菌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标本中致病菌检出率比较
3 讨论
食物中毒的病因调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影响因素非常多,包括运输、加工、生产、储存等众多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引发食物中毒,人在食用带有致病菌的食物后,会出现食物中毒反应。实验室检测能够检测出致病菌的类型,医生可以根据检测结果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避免二次中毒事件的发生。通过实验室检测,还可以让工作人员总结不同致病菌的中毒体征,研制高效的治疗药物。在实验室检测工作中,对仪器和试剂的选择非常严格,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采取广泛取样的方式,保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3.1 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结果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全年都有发生的可能,是一种发生率比较高的食物中毒类型,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的分布特点有利于此类型食物中毒的预防。在夏季、秋季或湿度与温度比较高的环境下,食物中以变形杆菌为首的致病菌会快速的增殖。在我国,人们主要食用米饭和面食,这两种食物如果长时间放置,变形杆菌和其他致病菌的数量会明显增多。食用保存时间过长的米饭或面食时,如果加热不彻底,很容易引发变形杆菌性的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这种致病菌大多出现在海产品中,如果人们食用没有煮熟的海产品,容易令人们出现副溶血性弧菌中毒现象。
在我国,食物中毒大多集中在夏季和秋季,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季节性,第3季度是食物中毒的高峰期,这是由于7、8、9月份的气温比较高,适宜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食品还是食品原料都容易出现变质的问题;部分食品生产的经营单位没有严格地按照卫生要求运输、保存、加工或销售食品,极易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3]。
在进行食物中毒检测时,通常会比较关注那些常见致病菌的检测,对易引发食物中毒的细菌重视程度不足,除了那些对人体致病的致病菌以外,还包括一些条件致病菌,包括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沙雷菌属等,这些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和水中,是人与动物以及呼吸道的长居菌。这几年,条件致病菌导致的食物中毒也时有发生,但是因为这些致病菌引起的临床反应比较轻微,检测致病菌时常常会忽视这些致病菌[4]。为保证致病菌检测的效果,还需要考虑条件致病菌因素。如果留样的食品、肛拭子和环节样本中同时发现某类优势菌,需要加强对这种细菌的鉴定,以免漏诊。
在细菌性中毒检测中,有时会遇到原因不明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情况,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方说食品经营单位不配合调查取样工作、采样期间患者应用抗生素或拒绝采样、食物中毒的缓报和迟报……还有可能是留样流于形式或留样的制度不完善,取样无法反映整个过程,缺乏环节导致的污染,且保存的方法不科学,通常为冷冻保存,此种保存环境不利于致病菌的生存[5]。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样品的采集或检验技术等因素导致的检测结果不佳。
该次试验的结果表明,肛拭子标本的致病菌检出率是53.33%,可疑食物标本的致病菌检出率是10.71%,厨房用具涂抹样的致病菌的检出率是27.27%,明显肛拭子的致病菌检出率更高(P<0.05)。肛拭子属于直接采集患者的标本,能够较为确切地反映患者的致病菌感染情况,此种采样的方式比较简单,能够随时采样,而可疑食物和厨房用具涂抹样标本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增菌期间应用的增菌液会引起杂菌的大量繁殖,进而影响致病菌检测的准确率[6]。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测中,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占比较高,而且采用肛拭子检测的方式检出效果更理想,在今后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中需要充分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的分布特点,科学地采集标本,采用正确的检测技术和手段,加强质量监控,保证致病菌的检测效果,为患者的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7]。
3.2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实验室应急监测
①样本的细菌培养。在采集完样本之后,可以随机开展分离及增菌培养工作,直接分离能够检测出样本当中的优势菌,节省检测的时间,但是此种方法容易漏检[8]。增菌可以检出样本中菌量比较小的致病菌,可以使用增菌液提升致病菌的检出率。若留样的食品比较少且需要进行多项检测,工作人员可以先使用营养肉汤增菌,之后利用培养基增菌,此种检测的方法不足之处是检测的时间比较久[9]。
②实验室的检测流程和方法。对样品行增菌处理后,可以采取两种方法检验,一种是按照以往的方法展开培养鉴定,另一种方法是使用PCR或快检试剂开展检测工作[10]。把荧光PCR用于致病菌的初步筛查,此种方法方便、快捷、灵敏度高,可以基本明确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类型,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11]。
③实验室检测时的注意事项。快速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仅供参考,如果使用PCR检测出致病菌,但是经细菌培养检测没有检测出活菌,不可以报结果[12]。针对那些条件致病菌,一方面需要定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定量,比方说变形杆菌的计数要>106 cfu/g,蜡样芽孢杆菌的计数要>105 cfu/g。若沙门氏菌的血清试验与生化反应结果不一致,需要以生化反应结果为准[13]。
④加强对实验室培养基的质量控制。为满足应急检测的需求,实验室需常备那些常见食物中毒检测会使用到的培养基,在使用时应检查培养基的使用有效期,以免影响检测的结果,同时在使用培养基时还需要按照相应的质量标准规范使用[14]。
3.3 提高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效率的方法
3.3.1 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应用高效检测措施实验室检测人员应当积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拿到样品后,先按照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分析是否为细菌性食物中毒[15]。按照潜伏期的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中毒食品种类,初步判断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种类[16]。将样本放置于血平板、TCBS、EMB、SS平板中,将温度控制为36℃,培养24 h,然后观察菌落的形态,与此同时,把剩余的食物与肛拭子利用GN增菌液、SC增菌液、营养肉汤、氯化钠结晶紫增菌液或其他培养基中进行增菌,增菌后划线到琼脂平板中,将温度控制为36℃,培养24 h并观察菌落的形态[17]。针对可疑菌落,使用ID32E肠道杆菌的生化检定试条开展检测工作[18]。
3.3.2 做好实验前与实验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强化实验室的质量管控,提升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以此来保证实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确保试验中培养基、血清以及应用试剂的质量,检查这些物品的保质期,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与此同时,定期利用标准菌株测定其特异性与敏感性。每天检测培养箱的温度,检查是否满足实验规定的温度要求[19]。在采集完标本之后妥善保存,立即送往实验室供实验检测[20]。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致病菌大部分是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其他致病菌的占比较少,采用肛拭子检测的检出率高于厨房涂抹样标本和可疑食物标本的检出率。为保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出率,可以先按照流行病学分析最有可能是哪种病菌,之后行细菌培养,采取肛拭子的检测方式,准确判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在检测期间需要加强质量监管,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通过有效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