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护士主导防控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8-03余春宝
余春宝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 510180
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科室,是对危急重症患者展开抢救的重要场所,具有流动性大、病情复杂等特点[1]。同时,患者由于病情较重、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差,常需要进行各种有创性操作,导致急诊感染率较高[2]。既往研究表明[3]:急诊科感染对患者危害性相对较大,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严重者亦可危及生命,影响抢救效果。常规管理虽然能满足急诊科患者需要,可降低院内感染率,但是管理方法单一,管理质量较低,难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督导护士主导防控管理模式属于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能根据急诊科情况设置专职岗位,并由护士承担,结合科室感染管理情况,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4]。而督导护士作为医院感染防控的实施者、督导者及教育者,能有效地落实各项防控工作,有助于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效果[5]。因此,该研究选择2019年1月—2020年5月急诊科患者200例,探讨督导护士主导防控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急诊科患者20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24~76岁,平均(47.98±5.71)岁;入住急诊科时间1~7 d,平均(3.59±0.73)d;疾病类型:高血压脑出血35例。心肌梗死28例,多发伤24例,食物中毒13例。护士28名,男2名,女26名;年龄21~53岁,平均(35.69±5.61)岁;工作年限1~15年,平均(7.58±1.21)年。观察组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25~78岁,平均(48.15±5.78)岁;入住急诊科时间1~8 d,平均(3.63±0.77)d;疾病类型:高血压脑出血32例,心肌梗死29例,多发伤25例,食物中毒14例。护士32名,男3名,女29名;年龄22~55岁,平均(35.73±5.68)岁;工作年限1~13年,平均(7.61±1.23)年。该研究均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签署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急诊科收治患者,入科室前未发生感染[6];②具有完整的基线资料与随访资料;③均能配合医生完成管理,且患者意识、认知清楚。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异常、救治过程中死亡者;②入住科室前感染、伴有先天性疾病者;③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或放弃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家属讲解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告知患者院内感染常见的预防措施;加强患者入侵式操作管理,尽可能减少入侵操作次数,所有的操作均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降低院内感染率[7]。
观察组:联合督导护士主导防控管理模式。①建立急诊科感染防控小组。根据医院急诊科情况成立院感防控小组,由主任、护士长、院感督导护士及院感医生构成。护理前加强组员关于院内感染培训,让组员对院内感染有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保证院内感染防控有序进行;②督导护士二级防控。所有急诊科患者入院后完善有关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了解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感染高危患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加强患者体温监测,对于体温异常者,应考虑感染可能性;急诊科可通过对患者家属探视限定严格的流程,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督导护士加强患者巡回监察,对急诊科高危区域实施督导,对于执行不到位的区域给予整改;针对督导过程中布局及设置不合理、流程不通畅等问题,及时反馈并寻找解决方案;③空气及用品督导管理。根据急诊科特点进一步完善空气消毒,安排专门护士负责;对诊疗区、抢救区、留观区及输液区等配备挂式多功能紫外线空气消毒机;督导护士负责二级空气消毒管理,加强环境与所用物品表面的定期消毒(采用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然后采用清水完成2次擦拭);加强急诊科患者用品消毒管理,所用物品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定期消毒;④手卫生干预。手卫生是降低急诊科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督导护士应进一步规范护士、患者、家属手卫生管理,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感应洗手液等,尽可能减少与患者的接触;借助微信APP、视频等社交软件,积极向患者/家属讲解感染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家属对院内感染有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管理水平,2周干预后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①管理质量。两组管理前、管理后2周分别从空气消毒、物品表面消毒、手卫生、无菌操作及防护用品进行调查,每项总分20分,分值越高,管理质量越高[8];②护理行为目标达成度。两组管理前、管理后2周分别从团队角色、沟通、团队协作、尊重患者、共情与共同参与进行评估,分值越高,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③感染率及满意度。记录两组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血流感染、其他感染率及总感染发生率;两组管理后2周采用通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从管理方法、管理效果及管理内容进行评估,每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9]。④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两组管理前、管理后2周采用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从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及社会管理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管理质量比较
两组管理前管理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管理后2周管理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2周空气消毒、物品表面消毒、手卫生、无菌操作及防护用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管理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管理质量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管理前比较,bP<0.05
组别时间空气消毒物品表面消毒手卫生无菌操作 防护用品观察组(n=32)对照组(n=28)管理前管理后2周管理前管理后2周13.23±2.51(18.72±1.69)ab 13.24±2.53(15.69±1.78)b 12.19±2.37(17.93±1.67)ab 12.20±2.38(14.64±1.83)b 10.98±2.21(18.34±1.62)ab 10.99±2.23(14.37±1.53)b 11.64±2.36(17.47±1.85)ab 11.65±2.38(14.02±1.73)b 12.26±2.34(17.03±1.68)ab 12.30±2.36(14.42±1.71)b
2.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行为目标达成度比较
两组管理前护理行为目标达成度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管理后2周护理行为目标达成度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2周团队角色、沟通、团队协作、尊重患者、共情与共同参与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行为目标达成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行为目标达成度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组别时间团队角色沟通团队协作观察组(n=32)对照组(n=28)管理前管理后2周管理前管理后2周7.80±0.63(12.59±1.31)ab 7.82±0.64(10.23±1.21)b 17.42±3.11(25.49±4.35)ab 17.43±3.13(22.13±4.16)b 13.23±3.21(23.49±3.51)ab 13.25±3.25(20.98±3.47)b尊重患者 共情与共同参与23.69±4.21(45.33±5.73)ab 23.70±4.23(33.29±5.12)b 23.59±5.32(41.26±6.71)ab 23.60±5.34(32.23±5.79)b
2.3 两组患者感染率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管理后2周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方法、管理效果及管理内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感染率及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比较
两组管理前自我管理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2周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及社会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组别时间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 社会管理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管理前管理后2周管理前管理后2周13.27±2.16(17.73±4.32)ab 13.29±2.18(15.32±3.43)b 35.32±3.25(45.79±5.69)ab 34.33±3.27(40.31±4.37)b 30.11±4.34(38.64±5.19)ab 30.13±4.37(34.52±4.74)b 5.31±0.49(7.59±0.62)ab 5.30±0.48(6.47±0.52)b 9.32±0.69(14.19±1.12)ab 9.31±0.68(10.46±1.02)b
3 讨论
急诊科收治患者疾病类型较多,患者病情相对严重,再加上患者自身免疫水平较低,导致患者院内感染率较高[10]。因此,加强急诊科患者感染防控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1]。近年来,督导护士主导防控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感染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12]。该研究中,两组管理后2周管理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P<0.05);观察组管理后2周空气消毒、物品表面消毒、手卫生、无菌操作及防护用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后2周团队角色、沟通、团队协作、尊重患者、共情与共同参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督导护士主导防控管理模式能提高急诊科感染患者管理质量,提高护士护理达标度,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督导护士主导防控管理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干预模式,能根据科室情况设置专职督导岗位,并由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进行授权,主导科室感染管理工作的实施[13]。既往研究表明[14-15]:督导护士作为急诊科院内感染的实施者、督导者、教育者,肩负急诊科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防控,能督导急诊科每项感染措施的有效落实,有助于提高院内感染防控责任心与意识,能提升急诊科院内感染防控效果[16]。
临床研究表明[17]:督导护士主导防控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及时发现易感人群,结合环境因素、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等,积极开展针对性的预防与监督,有助于降低感染率,提高管理满意度。研究表明[18]:督导护士主导防控管理模式干预过程中能加强抗菌素及相关药物的应用、管理,更加重视对于环境与患者日常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强调在临床护理中针对患者病情加强感染预防,能巩固治疗效果。该研究中,观察组管理后2周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管理方法、管理效果及管理内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后2周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及社会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督导护士主导防控管理模式能降低急诊科患者感染率,可获得较高的管理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表明督导护士主导防控管理模式用于急诊科感染中,能提高急诊患者认知水平,能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率。
综上所述,督导护士主导防控管理模式用于急诊科感染中有助于提高管理质量及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降低感染率,提升管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