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患者CT的临床诊断

2021-08-03唐晓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2期
关键词:曲霉菌肺叶空洞

唐晓红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曲霉菌在临床比较常见,患者出现曲霉菌感染之后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所以临床治疗曲霉菌感染是各大医疗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患者临床感染曲霉菌的主要变现为咳痰、咳嗽、发热,种类较多,临床治疗相对困难。因为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类药物,没有规范治疗肺结核,导致患者出现了病情迁延情况,再加上患者滥用激素导致T淋巴功能和数量开始降低,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概率[1]。CT影像学改变缺乏特异性,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与单纯肺结核医学影像存在一定重复性,这导致临床确诊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存在一定难度。本文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10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及肺结核未合并曲霉菌属感染患者共70例临床资料,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10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0例,按照是否合并曲霉菌属感染分为两组,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患者35例作为试验组,肺结核未合并曲霉菌属感染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入选所有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4:3,平均年龄(46.02±2.79)岁,平均病史(1.57±0.46)年。

纳入标准:(1)患者确诊为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能使用语言清晰表达自身感受者;(2)意识不清晰者。

1.2 方法

选择美国GE Brightspeed多层螺旋CT扫描患者全肺,进行扫描时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屏气,从患者胸口开始扫描,一直扫描到膈肌下缘位置,层厚5~7.5 mm,局部病灶厚度2.5 mm,扫描之后进行增强,以2.5 mL/s速率给予患者静脉注射100 mL碘海醇,注入药物之后20~25 s可以从患者隔面开始扫描,直到肺尖,延迟35 s之后能够得到实质成像,入选所有患者全部进行静脉双期扫描,重建薄层图像。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CT影像表现

部位:左侧肺部患病患者共有13例,右侧肺部患病患者共有15例,双侧均患病患者共有7例。其中3例患者累及到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2例患者同时累及到两个上肺叶、2例患者累及三个肺叶。胸膜病变:26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其中3例患者呈现为包裹型,7例患者呈现为胸膜增厚合并粘连,2例患者出现钙化。形态边缘:(1)6例患者表现为小斑片状影,CT检查后患者两个肺叶散在或布满大小不同、密度不等的棉絮状影,边缘比较模糊;(2)5例患者表现为支气管型肺炎,患者肺部纹理增多,相对紊乱,主要呈现斑点状分布,密度不同,边缘比较模糊;(3)5例患者表现为大叶型肺炎,患者的肺大叶密度升高,相对均匀,边缘模糊;(4)9例患者表现为粟粒型,患者肺叶中存在大小不同的粟粒样阴影,分布范围较广,边缘比较模糊,存在互相融合的表现;(5)7例患者出现了局灶型表现,患者肺部存在局灶性斑片状深浅不一的密度影;(6)3例患者表现为腐生型,这是曲霉菌属感染中最典型的影像表现;(7)钙化:33例患者肺叶出现钙化,其中多发钙化患者为10例,单发钙化患者为23例。

2.2 两组患者CT影像差异

试验组患者CT影像检查特异度更好,对照组相对较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之后周围病灶渗出和吸收情况明显缩小。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T影像分布率差异(%)

3 讨论

肺结核患者感染曲霉菌的主要原因如下:(1)患者身体免疫力正常情况下身体内部出现“定值”曲霉菌,大部分患者患有肺结核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的上皮黏膜,降低患者体内净化功能,导致患者肺部受到真菌入侵;(2)患者出现肺结核疾病之后会出现渗出、增生等临床病变,导致患者机体内部生长曲霉菌[2];(3)患者出现肺结核之后常用激素和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越来越低,增加感染曲霉菌属概率,最终导致病菌扩散到呼吸系统;(4)曲霉菌通过患者呼吸道停留在肺部空洞,因为其中不存在免疫活性物质,有利于曲霉菌属繁殖和生长。肺结核空腔内部混合上皮细胞黏膜和血性坏死物质,最终导致患者发生曲霉菌属感染。临床常见的曲霉菌属感染包括曲霉菌球感染和侵袭性肺曲霉菌属感染,两种感染情况经过CT检查影像存在差异[3-4]。

肺结核合并气道内部侵袭性曲霉菌属感染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侧肺部或者单侧肺部存在楔形实变和斑块,大小不等,边界比较模糊,内部能够见到低密度区或者空洞区[5-6]。其中细支气管炎经过CT检查后表现为小叶中心结节,主要影像表现为“树芽征”密度影或者是出现弥漫性玻璃样情况;如果患者为支气管肺炎经过CT检查后能够见到患者双侧或者单侧病变情况,为融合病变,与肺结核与病毒感染存在类似性,临床极难诊断。合并血管内侵袭病变主要影像能够见到患者两肺内部存在直径1~2 cm大小的结节影,结节数量至少3个。肺部“晕征”影像存在特异性,主要是胸膜下楔形实变和肺结节的影像表现,结节在0.5~2.5 cm之内,多发或者单发,一般为多发。相关研究指出,肺结核患者感染曲霉菌属之后会有极高的概率出现晕征,出现胸膜下楔形变概率高于80.0%[7-8]。随着患者疾病程度的改变,3周后患者发病位置会出现坏死情况,部分肺部组织开始进行溶解吸收,出现“空气新月征”情况。

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经过CT检查得出,肺结核内部空洞位置存在软组织圆形影是其最典型的影像表现,软组织影会随着患者体位改变而变化,空洞内部能够见到新月形的透亮影子,非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肺结核空洞内部斑块不规则,后者存在实质性病变情况,密度相对均匀,形态各不相同,病灶位置边缘不清晰。合并曲霉菌属感染和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CT检查影像重合度为30.0%~50.0%,主要分为3个类型:(1)充满型:扩张的支气管强内部或者直径大于3 cm的空洞内部寄生菌球,主要表现为类圆形影,密度较低;(2)附壁结节型:主要寄生与患者肺部厚度在3 cm之上的厚壁上,主要在患者空洞侧壁寄生菌球,占据空洞位置的33.0%~50.0%,形态各异;(3)游离型:寄生位置与附壁结节型刚好相反,主要在患者厚度小于3 cm的空洞底部寄生菌球,菌球为类圆形,密度比较均匀,边缘相对光滑,菌球的形状会随着患者体位进行改变。上述3种类型中最容易诊断的类型为游离型感染,剩余两种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诊断[9]。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CT影像检查患者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效果良好,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曲霉菌肺叶空洞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鸡曲霉菌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鉴别与防治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锻造过程中大截面塑料模具钢中空洞缺陷的闭合行为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肺曲霉菌合并肺放线菌感染一例
佩特曲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空洞的眼神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