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CT及影像学分型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椎体成形术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2021-08-03肖武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分型椎体骨质

肖武超

(大埔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梅州 514299)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病症之一,该病主要好发于中老年群体,由于该部分群体自身的身体机能退化比较严重,所以患者在发病之后会出现骨折[1-2]。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发现,以三维CT结合影像学分型为患者实施椎体成形术,能够改善患者骨折情况,对患者手术治疗的指标控制和改善有一定指导价值。本研究以122例临床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维CT及影像学分型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椎体成形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不同组别,每组61例患者,其中,实验组男女比例为32:29,患者年龄均值为(68.36±3.2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40:21,患者年龄均值为(69.21±2.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三维CT结合影像学分型手术法,具体如下:(1)通过影像学诊断筛查,为患者进行术前的诊断和评估,做好各项诊断工作的评估方案,完善患者疾病诊断评估的影像学分析工作。并且在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要以影像学诊断为基础,完善各项诊断工作,这样才能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3]。(2)通过影像学筛查分析,确定患者疾病恶化情况,对疾病的病灶形态,病灶大小等情况作出评价。然后在影像学辅助下,进行手术治疗,帮助患者矫正骨折部位,改善患者骨折症状。其中,骨折矫正骨水泥用量以及渗漏情况评估过程中,应该借助三维CT诊断技术作出科学的评估,然后确定患者手术治疗情况[4]。(3)患者术后预后处置,为了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患者术后预后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患者疼痛控制,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知能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VAS疼痛评分、ODI指数以及骨水泥用量和骨水泥渗漏情况。(1)疼痛评分,0分表示没有疼痛,1分表示轻度疼痛,能够忍受。2~4分表示中度疼痛,影响患者睡眠需要止痛。5~6分表示重度疼痛,需要给予患者及时的止痛。7~8分表示剧烈疼痛,患者疼痛难以控制,有其他并发症出现。9~10分表示无法忍受,患者疼痛难忍,有严重的并发症出现[5]。(2)ODI指数评价,从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三个时间段统计,做好数据的记录和评估。(3)骨水泥用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评价,采用组内联合统计方法做好各项数据的求和及平均值计算。渗漏情况即评价渗漏率,渗漏率=渗漏人数/n×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情况比较

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有所不同,其中,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情况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d 术后3个月实验组 61 7.52±0.12 2.36±0.24 1.20±0.14对照组 61 7.50±0.22 4.52±0.36 2.65±0.11 t 1.526 6.581 6.554 P 0.156 0.025 0.026

2.2 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前术后ODI指数比较

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前术后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2。

表2 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前术后ODI指数比较()

表2 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前术后ODI指数比较()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d 术后3个月实验组 61 91.02±1.22 45.63±3.36 15.25±1.22对照组 61 90.25±1.25 61.25±1.39 19.21±0.22 t 1.906 11.125 6.586 P 0.025 0.014 0.025

2.3 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水泥用量及渗漏情况比较

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水泥用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渗漏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水泥用量及渗漏情况比较

3 讨论

随着当前临床诊断医学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诊断医学辅助的要求在不断提升。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发现三维CT与影像学分型在患者治疗指导过程中,可以满足患者治疗需求,能够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治疗指导方案[6]。尤其是在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治疗中,实施诊断辅助治疗的价值更是比较高的,经三维CT诊断与影像学分型处置后,能够提高患者手术治疗质量,在各项术后指标处置过程中,能够以该术辅助帮助患者改善手术形式,从而有效地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所以在临床手术治疗指导过程中,应该将影像学辅助诊断与手术治疗结合,这样才能为患者治疗提供指导,并且在患者手术治疗处置过程中,能够在辅助治疗帮助下改善相关指标,所以满足了患者的治疗需求,为患者自身治疗工作开展的全面性控制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患者手术治疗指导过程中,也能够以该项治疗技术为主,完善相关治疗方案。这样才能保障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更为有效地展示出其治疗效果[7]。本研究经探讨分析后得出,在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所以使得患者最终治疗效果有了明显差异。首先,在患者治疗疼痛评分控制比较上得出,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有所不同,其中,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评分显著高于实验组显著(P<0.05)。其次,患者术前术后ODI指数评价分析中得出,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前术后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最后,患者治疗骨水泥用量以及渗漏情况比较结果显示,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水泥用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渗漏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由此可见,在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影像学辅助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指标变化突出,且患者治疗的整体能力较好,所以这种情况下,可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为患者自身的治疗奠定了基础。三维CT结合影像学分型辅助能够帮助患者做好诊断处置分型,可以为患者治疗提供帮助,并且在该术辅助后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治疗形式,突出了患者治疗优势和特色,也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控制效果显著,其对应的治疗方案应用实施效果突出,所以可得到患者的认可。除此之外,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也应该以上述治疗指导为基础,改进相关治疗方案和策略,突出患者治疗优势,减少患者治疗难度。故而在患者治疗指导过程中,应该将三维CT及影像学分型技术应用到临床,从而为患者手术治疗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分型椎体骨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